碎碎念|我是怎样扛过三十岁定律的?
适合在读硕/博研究生,初级科研/研发人员,想深造的本科生
更多详情请见👇
最近有粉丝留言:三十岁了,突然感觉到莫大的压力,该怎样化解这种焦虑?
这让我想起了我三十岁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三十岁之前,虽然时不时喊一句“要奔三了”的话,可是那时候的心态还是比较轻松的。可是一过完生日,一脚踏入这个年纪,就能感觉到压力突然向我倾泻过来。
我特别焦虑,感觉得做点什么事情,得证明什么才行。但是焦虑的同时又是茫然的:我该做什么呢?
跟平时一样,按部就班地生活?
一想到每天的庸庸碌碌,我就开始抗拒了,因为那种反复而琐碎的事情,很容易让人怀疑人生的意义。那样太平凡了,难道我要一辈子这样,看不到突破吗?
这就是三十岁,有人说,这就是三十岁定律。
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根本不是事儿的问题,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会一股脑找上门来。
就像本来可以自由流动的水,突然被固定成了承重柱。我们想要大声呐喊:这真的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我发现三十岁的焦虑,特别普遍。
有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个年龄带来的压力,所以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聊,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我是怎样看待三十这个年纪的,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走出三十焦虑的怪圈。
三十岁的焦虑
是从哪里来的?
”
为什么一到三十,我们的压力感就会特别重?
一方面是外在的原因,外界不停地给这个年纪施加要求。
“你三十岁了,怎么还能没结婚没小孩啊?”
“不会吧不会吧,你都三十了,就在公司里当一个普通白领?”
“你看看你表妹,现在都已经……”
这个社会不停地定义这个年龄,父母、亲人、朋友、孩子都在给我们施加压力。
三十岁,你得家庭美满,婚姻幸福,儿女双全,工作给力,有上升空间……
都说“三十而立”,但是说真的,现在好多人二十几岁大学毕业,要是继续读就接近三十岁了,没怎么感受过世事艰辛。
然后毕业之后,突然要求他们要立起来,他们所承受的压力直接呈几何倍增长,能不把人压垮吗?
另一方面,是我们一边不耐烦这些标准,一边不停迎合这些标准。
外界不停提出要求,我们感觉到了压力,但潜意识里信任这些标准的权威感,所以拼尽全力,努力想要达到要求。
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自己都会不自觉地去比较。
“同龄人都已经生完二胎了,我还没有结婚。”
“高中同学已经年薪百万了,我却还只是一个普通小白领。”
“别人开着豪车住着大别野,我还为了还房贷苦苦挣扎。”
当我们发现这些要求很高,无法马上达成,甚至很可能无法达成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挫败和丧气。
也有一些人,看起来像是放弃了这些标准,实际上心里却充满了茫然。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所以对于何去何从,心里更加困惑。
我觉得三十岁就像一个分水岭。
到了这个年纪之后,我们会或主动或被动地对自己的处境有更深、更清醒的认识。
我们逐渐发现自己的精力会衰退,自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自己的能力依旧没什么长进,自己的生活没太大的改变,梦想依旧特别遥远……
二十几岁,还可以做梦。你去不停地试错,别人只会说你有一身孤勇,敢拼也敢闯。
但到了三十岁,你不舍弃一身的天真踏入现实,很可能会被人嘲笑的。你不得不变得小心翼翼,就怕行差踏错。
然而这种如履薄冰不能给我们带来预期的生活,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
三十岁怎么样
你自己说了算
”
在三十岁这样的困惑期,我是怎样扛过焦虑和压力的?
我也是一边感到焦虑,一边慢慢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然后慢慢缓解自己的压力,接受自己的新状态的。
下面我就分享几个我自己觉得挺有效的小技巧。
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了别人的终点线上,而有些人,则是大器晚成。
别人在这个年纪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其实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哪怕我们拼尽全力,已经算是某些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了,可永远都会有比我们更高一个阶层的比较对象。不停地比较、不停地往上爬,真的会幸福吗?
永远跟人比较,找不到自己的节奏,是很难找到快乐的。那样的快乐是源于比较,而不是源于自身。
比起关注别人,还是先关注自己吧,找到一个能让你感到振奋和幸福的节奏,往前走就是了。
别害怕年龄带来的那种现实感、焦灼感、紧迫感。
谁说一定要三十而立?谁说三十一定要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功?
现在没成功,也不要紧,现在做得不够好,也别着急。你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的。
有些人的三十已经在一个稳定期,但有些人的三十,还在上升期。你可以处于稳定,但也别害怕改变。
活在当下,专注于当下,警惕情绪过载。
我产生三十岁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想太多了。
我开始操心小毛豆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开始担心自己精力衰退,成为一个无趣的人。
我开始担心再过十年,我们家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我开始担心爸妈在国内,养老该怎么办。
……
天呐,有些事情你不去想,觉得无所谓。可是你一去想,就可以愁得你睡不着觉,感觉生活千疮百孔,抗风险能力很低,处处需要弥补。
真实情况当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我先生大厨就让我少想点未来的可能性,这纯粹就是给自己添堵。所有没发生的概率学都是耍流氓。
想太多可能性,而且还是自己没法改变的可能性,是给自己增加负担,很容易出现情绪过载的情况。
当我开始思考的时候,我就强迫自己先去做点什么,无论是做家务也好,写稿子也好,看书也行,做别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这里的“做别的事情”,是指切实地行动起来的事情。就像做家务,做完之后看到家里干净整洁,心情会好很多。
这就跟“情绪化的空想”成为对比了,想再多除了给自己增加情绪负担之外,什么作用都没有。可如果我将这个时间用来切实地做点什么,可以实际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用真实的生活舍弃、打败多余的情绪。活在当下,好好经营眼前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接受平凡,与自己和解,重新在平凡中找回快乐。
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梦,有很多幻想,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觉得自己肯定会干出一番事业,相信自己活得与众不同。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后的生活还是会归于普通。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努力来过得更好,但有些事情,不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
比如说,我也想过成为智商超高的人,我也想过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绝佳的点子,然后实验证明,一下子发paper、拿奖、走上人生巅峰。
可实际上,我就是一个苦巴巴地会为每次考试烦恼、实验做不出理想数据的普通人而已。
大部分人,拼尽全力其实就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接受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什么不好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就是很可能付出了很多,还会把事情搞砸。
谁不会呢?😬
谁都喜欢花团锦簇,充满刺激和冒险,永远热情和积极的生活,但那种时时刻刻都精彩的生活,只属于那么少数几个人。又或者说,对那些人而言,重复的刺激,其实也无法给他们提供快感了。
接受平凡甚至有点平淡的人生吧,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
平淡不一定就代表无趣、庸碌,而是因为我们太了解这些日常的过程,形成了应激式的条件反射,我们不会再用感兴趣的态度面对,越发敷衍了事。
你注意到了吗:每一件事情叠加,不是积累快乐、有趣的积极情绪,而是在积累我们的负面情绪。
所以日复一日,我们不是在叠加快乐,而是在积累疲惫感。
试着去刷新自己,去刷新自己的记忆和情绪:更早之前,我们刚开始某种平凡的生活的时候,也有过快乐、幸福的时光。这些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时候被消磨掉的?
找回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就像对我来说,我觉得吃到美食,跟大厨一起逛超市,看到俩娃开开心心的样子等等,好多时候都是幸福的。
我想,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幸福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技能吧。
关于科研人员的35岁,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科研人员如何扛过“35岁定律”?
三十岁的你,
是否也感到了这个年龄带来的压力?
来聊聊你的状态,
说说你是如何对抗焦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