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性格中残暴和狡诈的养成

成吉思汗性格中残暴和狡诈的养成

原创2021-07-28 13:51·带刀书童

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极富传奇。无论中外怎么评价成吉思汗的英明伟大,都脱不开野蛮残忍,但他的这种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早年的苦难经历养成的。

父亲也速该中毒身亡后,铁木真母子成了待宰的羔羊,生活困顿,流离失所,呻吟在各部落的铁蹄下,在泰赤乌部的塔里忽台的突袭中,铁木真被擒获,要不是好心人冒死相救,也许他就如一粒尘埃,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浩瀚中。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会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些幼年的苦难经历在铁木真的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深刻地明白:“要生存,就要心狠,谁欺负你,压迫你,你就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铁木真的狠毒,在亲兄弟别克帖儿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因自己钓的一尾鱼被抢走,铁木真就伙同哈撒尔用箭射杀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别克帖儿,面对母亲伤心欲绝的痛责,铁木真余怒未消,不服其罪。在他心里,不管是谁,只要欺负到他头上,他就要抗争,就要拼命。成吉思汗曾训示手下将领:“男子最大的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妻妾。”在后来的征服战争中,蒙古大军动辄屠城,正是对他“残暴”性格在战场上的延续。

成吉思汗的性格中除了“残暴”的一面,还有“狡诈”的一面。为了积蓄力量,抵抗泰赤乌部、蔑儿乞部的压迫,铁木真不但与扎木合结为“安答”,还违心地投靠了王汗,并尊其为父,恭谨顺从以事王汗,但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自立为王,独霸草原。果然,在扎木合与王汗出兵帮助他打败蔑儿乞部后不久,羽翼渐丰的铁木真主动离开了“恩人”,并迅速拉拢各部,重组乞颜部联盟,终于在1189年,于青海子自立为汗。

在分化札达兰部和泰赤乌部的过程中,一向“狠毒”的成吉思汗却变得“温和”起来,与扎木合的“烹煮俘虏”相比,成吉思汗“宽厚仁慈”,拉拢招抚仇敌部众,悄然壮大自己的力量,其“诈术”可见一斑。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古儿汗”扎木合,并非元史描述的那样狡诈反复,他支起七十口大锅烹煮的也并非人肉(或说狼肉),这也许是在成吉思汗授意下对札木合的丑化和贬低,试想一下,扎木合如果真是如此暴虐无道,能被各部落推举为“众汗之汗”吗?扎木合铁木真,与项羽刘邦,在为人品性上的对比有相似之处,铁木真和刘邦都属于“狡诈”的旷世枭雄,不然仅凭一腔血勇和忠贞信义,不施非常手段,是不可能成就王霸之业的,札木合被俘后,坚决不投降铁木真,一是因为他高贵的身份,视尊严胜过生命,他不服输;二是因为他对这位好“安答”的不信任。所以他宁愿选择不流血而死,也不屈从苟活,札木合真算是一条硬汉!

扎木合与铁木真谁更狡诈,读者可以见仁见智。

在后来对西夏、金朝、大宋的征服战争中,蒙古铁骑除了在冲锋陷阵时骁锐勇猛,在使用诈术,和利用间谍等方面,也是技高一筹。

成吉思汗的“狡诈”在他即将离世的最后时刻,显露无遗,在他所立的第三条遗嘱中,他对彻底灭亡西夏口授“诈术”:“我死之后,秘不发丧,当西夏国王和臣民开城投降的时候,一举歼灭之。”宝义二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行宫,夏末帝嵬名睍(李睍)献城出降,皇室举族随蒙古军晋谒,行至萨里川时都被杀害。

但在冥冥之中,成吉思汗的残暴和狡诈,似乎也得到了报应。他的死因一说是在第六次攻打西夏的战斗中,被党项人连环弩发出的毒箭射中,毒发身亡。或说是西夏进献的女子骗过了大汗,在房事完成后用利器割掉了他的生殖器,伤重而亡。

这位66岁的世界之王,在另一个战场轰然倒下!

整个地球为之一颤。

谢谢赏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