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功能详解以及如何疏通,一看就懂,建议收藏!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人体中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古人称之为经脉;并且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支,在分支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支,古人称这些分支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一些早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灸法、砭术、导引术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早在汉代已有了与经脉相关的图谱,《内经》对经络也有大量论述。但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认为,经络是古哲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理论在人体上的虚拟形象,科学实验却无法证实。
经络系统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如《灵枢·经脉》中所载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由此道出十二经脉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整所有疾病,调整机体虚实等方面,具有的意义极为重要。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络的作用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保卫机体,抵抗病邪,对来自机体的内外环境的刺激,通过经络体系的应答反应,以维持和协调机体内各脏腑器官之间的联系,以保持整个机体适应和平衡外在的环境。
经络是机体内气血运行的重要通路,经络系统是所有脏腑器官组织所需营养物质的运送通道。气血是运送养料的物质基础,气血的运行通过经络来弥散。经络能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经络的病理作用
①表现症状:经络是人体内脏与体表联系的渠道,从皮毛侵入人体的病邪,首先影响经脉,进而传入脏腑。反之,经络形态上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或其运行气血的功能失调,或保卫机体的防御功能出现障碍。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能通过经络在体表有所反映。在体表出现所有反应,如压痛、结节、皮肤色泽、温度和导电量的改变。中医学中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学说,就是根据经络及其运行气血功能失常,气滞血瘀时出现的病理反应而总结出的规律。
临床辨证,可根据经脉循行部位和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确定其征候属于某经、某脏、某腑的病变。如头痛,因部位不同,而选经配穴也不同,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额,故前额痛称为“阳明头痛”,加以治疗时取阳明经穴;少阳经脉循行于头侧部,故偏头痛称为“少阳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少阳经穴;厥阴经脉汇于头顶,故头顶痛称为“厥阴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厥阴经穴;太阳经脉循行于头枕部,故枕后痛称为“太阳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太阳经穴。
经络辨证主要是明确病位,若要识别寒热虚实病情,则需要结合运用八纲和脏腑辨证等方法,以此对疾病作出更为确切的诊断,从而使按压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②传递病因:病邪侵犯机体时,常先作用于皮肤外部如毛囊孔、汗腺等,倘若留而不去,则沿经络向里侵入,由表及里,而至脏腑。反之,倘若疾病起于脏腑,也可以由里及表,而在该脏腑的相应部位及其相应的经脉穴位处出现异常变化,表现在四肢、躯体、皮肤出现压痛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状物、低电阻点等。
经络辨病原理
人体十二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体,人体患病后,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对经络系统都会有影响;十二经征候就是从十二经脉的病理特点和发病机理总结出来的。其征候有三个特点:一是脏腑病变与所属经脉的症状相兼,如心经征候可见心胸疼痛和上臂内侧痛;二为经气失常出现的症状,如膀胱经受邪头项强痛、寒热往来等现象;三是数经合病,如肝和脾经同时患病,胸胁胀满、呕吐、泄泻等症状。
在临床可根据上述特点,推断疾病部位,进而根据其病变所在脏腑经脉进行调理。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和营卫气血的作用。在八脉中,督、任、冲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岐。督脉行于背部,任、冲二脉行于腹部。
督脉、任脉是全身阴阳各经的总管,而冲脉通行上下,其脉气从头面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容纳于冲脉,故言其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带脉状如腰带,约束诸经,作用在于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阳跷脉互相调节,一动一静,对身体两侧的阴阳经脉起管理作用,使关节灵活所有活动协调一致。阴阳维脉作用在于维络表里,参与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当十二经脉缺乏气血时,则将气血溢入十二经脉;当其气血有余时,又能将气血蓄于阴阳维脉。八脉共同从上下内外将经络的纵横联系加强,使前后左右的经脉均能协调统一,其中督、任、冲、带四脉与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甚密。
因为经脉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又和脏腑有络属关系。因此,可根据征候及其出现的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此外,在经脉循行路径或穴位上出现压痛或别的异常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如发生急性阑尾炎时在右下腹部和阑尾穴处有压痛点。冠心病患者,常在其心俞、厥阴俞、神堂穴处有压痛敏感点。按摩治疗时,可以根据某一经或某一脏腑的病变,而在病变的邻近部位,或相应经脉循行的远隔部位上取穴,按摩经穴临床上遵循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就是根据经络在治疗方面的作用所总结出的规律。
经穴按摩还可以运用传统千年的养生方法易筋经来调理,每天练习10分钟,可达以下好处:
改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易筋经十二式用意念和呼吸动作相结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功能更完善,保持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协调。
通过练习易筋经十二式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放松身心,坚持练习还具有很好的治病功效,希望大家坚持练习。
增强心脏功能
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易筋经十二式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
易筋经十二式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易筋经十二式,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易筋经十二式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练习易筋经十二式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延缓衰老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人们的休息不能得到保证,尤其是在休息时,大脑仍处于亢奋状态,容易造成心里疾病如心悸、失眠、头脑发胀、心绪不宁等,最终诱发高血压、心脏病、脑心血管等病变。
易筋经十二式首先讲究的是调理身心,做到松静自然。通常通过简易的动功功法练习,也就是通过外形的肢体运动,带动呼吸吐纳,增强体内代谢功能,达到内壮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