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相思》
红来生南国,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
红豆:相思木所结子,产于亚热带地区。古多以之象征相思。
秋来发故枝:指相思树上长出若干枝红豆荚果。荚果初生时极小,在树梢上不为人所见,等到秋天长大成熟,才被发现,故有此一说。
解读:
这是王维诸多诗句中著名的一首,不过我们熟悉的可能是另外一个版本: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的题目原为《江上赠李龟年》,抒写的是朋友之间的相思之情,与男女之情无干,后人将此诗题改为《相思》,意在将原诗歌颂友谊之意扩展为爱情。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常为人演唱此曲,遂广为流传。
“红豆”产于南方,果实鲜红圆润,晶莹剔透,惹人喜爱,常用来作装饰物。关于红豆,有个传说,有个痴情女子,听闻自己的丈夫在边疆为国殒难后,来到他们分别时树下哭泣,泪尽而亡,化为红豆。也因此,“红豆”又名相思豆、相思子。“红豆生南国”写红豆产地,暗指诗人相思之人在南方,“秋来发故枝”,点出了红豆生长的季节。友人身处南国,随着秋天的到来,他注意到红豆发故枝了没有,这轻轻一问,含蓄自然,十分亲切,于生动形象中暗含深情。
诗的后两句直抒胸臆,诉说相思之苦。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多采撷”红豆,是以相思嘱人,语言诚恳,对友人的相思之情见之于言外。在古代诗歌中,常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情怀,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汉诗《涉江采芙蓉》)“此物最相思”点明红豆的相思属性。以相思结尾,照应开头的红豆,形成完整的意境,既切题,又关情,可谓妙笔生花,一语双关。
全诗托物言情,语浅情深,短短四句,仅二十字,却用了四种语气,不假雕饰却委婉动人。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