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王庆其:学习仲景用白术的临床体会(上)

关于品名

《神农本草经》记载“术”,列为上品,无苍术、白术之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术有赤、白两种,赤即苍术,白即白术。张仲景生年早于陶氏,故仲景方中之术,当不分赤白,书中白术之“白”显系后人所加。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苍术或白术。

现代所用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苍术为菊科植物南、北苍术的根茎。《中药大辞典》:白术又名于术、冬术、浙术。《中药学》讲义上没有明确指出于术、冬术就是白术。《本草通玄》里面把白术和苍术的功效说得很清楚,它说:“苍术,宽中发汗,其功胜于白术,补中除湿,其力不及白术。大抵卑监之土,宜与白术以培之,敦阜之土,宜与苍术以平之。”“卑监之土”即土运不及,就是脾虚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应该用白术来治疗。“敦阜之土,宜与苍术以平之”即土运有余,脾气偏盛可用苍术治疗。张隐庵说:“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张山雷说苍术、白术在古代不分,“而今已各别,则凡古人所称燥湿逐水之用,今必以茅山苍术当之”。茅术是生在茅山的苍术,其燥湿功用比苍术还强,伤津者不可以用。近代丁甘仁、程门雪、黄文东先生的医案中,都有茅术、于术、冬术、苍术、白术,“其补益脾胃,则宜用白术,白术补中,虽以气胜,不可谓其发汗;唯苍术则辛烈开腠,能发温家之汗耳”,苍术燥湿发汗比较好,临床用羌活胜湿汤时用苍术不用白术。

白术的功效

利水逐湿

仲景凡治“小便不利”,多用白术。如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等。《本经疏证》:“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脾胃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本草衍义补遗》:“除湿之功为胜,又有汗则止,无汗则发。”白术有止汗的功效,玉屏风散中有黄芪、白术、防风,用白术就是取其止汗的作用,同时也有发汗的作用。现代研究:白术煎剂和流浸膏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的作用,抑制重吸收达到利尿的作用,这是它利尿的机制。

化饮定眩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真武汤治疗“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泽泻汤治疗“支饮眩冒”;五苓散治疗“吐涎沫癫眩”。朱丹溪说:“无痰不作眩”,“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痰饮化而津液行,“二陈汤是基本方”,湿痰用苍术、白术;热痰用青黛、黄连、黄芩;食积痰用神曲、麦芽、山楂;风痰用南星、白附子、天麻、姜蚕;老痰用海石、半夏、瓜蒌、香附;痰在胁下用白芥子;痰在皮里膜外用姜汁、竹沥。

真武汤治疗“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治疗肾虚水泛,肾气不足水虚上泛而引起的心衰,水肿,“头眩身瞤动”。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常用真武汤治疗眩晕。他指出,“振振欲擗地”就是要晕倒地上。眩晕是因为饮邪蒙蔽清阳,清阳不升所以眩晕。泽泻汤治疗饮证:“支饮眩冒”。“眩”就是眩晕,“支饮”也是痰饮、溢饮、支饮、悬饮四饮中的一饮。它的特点是眩冒,也可以引起眩晕。泽泻汤用泽泻、白术两味药。现代临床用泽泻汤治疗内庭功能紊乱导致的梅尼尔氏综合征。另外,五苓散治疗“吐涎沫癫眩”。以上四个方都有眩晕,说明有痰饮蒙蔽清窍的都要用白术,根据痰饮所在的部位不同,所选的方不一样。后世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其实他是以张仲景的四个方治疗眩晕作为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总结他的经验“无痰不作眩”,他说“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脾为生痰之源,要化痰首先要健脾。“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痰湿无处不到,在不同的部位用药也不同。白术可以定眩,张仲景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祛湿通痹

麻黄加术汤治疗“湿家身烦疼”, 这是背脊、全身疼痛、烦躁不安,湿邪侵犯了太阳经络,麻黄汤可以发汗,加白术可以祛湿除痹;桂枝去桂加白术汤治疗“身体疼烦”,桂枝汤证出现身体疼烦,临床上遇到的病毒感染,出现身体疼烦,比如SARS、禽流感,出现的身体疼烦,在桂枝汤的基础上重用白术;甘草附子汤治疗“骨节疼烦掣痛,或身微肿”;防己黄芪汤治疗“身重”,湿性黏腻困重,湿为阴邪表现为身体笨重、困重,这些都是湿邪感染的例证;甘姜苓术汤治疗肾着证,“腰重如带五千钱”, 这是寒湿在腰部,腰为肾之府,感染寒湿表现为腰部沉重,可以用甘姜苓术汤。陈士铎说:“如人腰痛也,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一剂而痛减半,再剂而通如失矣。” 单味的白术用二三两可以治疗腰痛。临床报道用白术30克,炙山甲6克,加白酒(30度) 1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治疗腰肌劳损,效果很好。

健脾制水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脉沉紧”;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桂枝证仍在,无汗,心下满,微痛”。张景岳说: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治疗采用崇脾制水。白术是其制在脾的一个典型的药物。有两个方,一个是苓桂术甘汤,治疗水肿的痰饮病,气上冲心。第二个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证仍在,无汗,心下满,微痛”,白术能够健脾制水,心下满可能心下有痰饮,所以心下满。实验研究: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白术煎剂能使离体肠管自发活动紧张性增高,能明显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所致的肠管痉挛,能明显促进蛋白质合成。对小鼠口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促进肝的增长,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增加胆汁的分泌。白术能明显促进蛋白质合成,所以笔者治疗肝硬化用大剂量的白术,肝硬化者制造白蛋白的能力降低,导致白球蛋白倒置。重用白术一方面健脾制水,一方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蛋白,白术还可以促进肝的增长,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增加胆汁的分泌,所以有保肝利胆的作用。

润脾通便

《金匮要略》:“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去桂加白术汤方:白术二两,附子一两,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方中白术量最大,仲景此意甚明,由于汗多伤津导致脾虚便秘,就加白术生津润肠通便。张隐庵:“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湿而能和。”笔者个人的经验是:白术通便, 一是用生白术,二是剂量要大,需30~60克。北京名医魏龙骧认为白术主要作用是健脾生津,并将其用于脾虚便秘证。据报道:“以生白术3两,生地黄2两,升麻1钱,大便通”一阴一阳,治疗顽固性的便秘。魏龙骧的经验治疗顽固便秘白术少则30~60克,多则120~150克。有临床报道生白术60克,生地黄30克,升麻3克,治疗妇科术后便秘,有效率80%。

安胎养胎

《金匮要略》:“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白术、川芎、蜀椒、牡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当归、黄芩、芍药、川芎、白术);《金匮要略》:“妇人怀妊,腹中疞(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临床运用:用白术、黄芩有安胎的作用,与人参、茯苓、半夏、砂仁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与当归、白芍、黄芩等,用于妊娠血虚有热,胎动不安。与桑寄生、川断、狗脊、茯苓、甘草,用于益气养血安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茯苓不适合哪些人群

    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湿药,药性是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临床常用茯苓来治疗以下几方面的疾病: 1.水肿,茯苓甘淡,甘能补,淡能渗湿,药性平和,既可以去除病因,祛除邪气:又可 ...

  • 15、白术(苦平,补脾温土,利水去湿)

    原文: 味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一名山精,神药经云:必欲长生服山精.生山谷. 注解: 1.白术:苦平,健脾,专门除湿,健脾整胃,通利三焦利水,补脾正药. ...

  • 治湿十法

    中医书友会第289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又到了湿邪最为严重的季节.湿邪侵犯人体之后,能阻塞气机,潴留成水,病难速愈.作者根据临床实践,常用之施治方法,举其要者,可归纳如下十法.(编辑 ...

  • 『名医经验』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方法的临床体会

    王居易教授曾师从杨甲三.程莘农.王乐亭.贺普仁等数位针灸界前辈,从事针灸的临床研究五十载,对于将传统的经络理论运用于临床有着丰富的经验,自70年代末开始,先后在欧美国家传授针灸,著有<王居易经络 ...

  • 『名医经验』王庆其膏方用药经验

    王庆其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以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杂病见长,对冬令膏方积累了30余年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十三)

    异类相使主要是指将两味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合用以促进疗效.但也涵盖相杀及相畏.相恶等药物的配伍,以使其增效减毒.临证还当根据复法治疗的需要,把握药物的配伍关系,才能取得预期疗效.兹举例介绍相关配伍如下: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九)

    临床按病辨证选方,是切实掌握好"辨证论治"的重要一环,要想开好一张处方,首先要掌握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学好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熟读主要的中药.方剂歌诀,这些都是必不可少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八)

    复法就是复合立法,主用于证的交叉复合,有时单一的证也需通过复合立法,求得相互为用,以形成新的功效,如温下法.酸甘化阴法等.此外,还可借复法取得反佐从治,或监制.缓和其副作用. 应用复法的重要意义 错综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七)立法的具体应用

    中医辨证论治当分两部分,先是辨证,后是论治.临床既要掌握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如平调阴阳,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防治未病,正治与反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还应在治则指导下,把握立法的具体应用,才能符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六)中医辨证要点及影响因素

    初接触临床的医生在辨证时遇到的困难,绝大多数是不熟悉辨证分析的基本要点.现将辨证要点及其影响因素简介如下,其中某些要求实际上是在四诊过程中就开始的. 识主症 首先应确定主症(一个或若干个),因主症往往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五)知常达变 掌握证的五性

    证的五性即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夹杂性.非典型性,掌握证的五性对于提高认证的精确度.加强辨证的预见性大有裨益. 特异性 证与证都是互相区别的,每一个证的概念都有其特殊内涵,即特异性.但从组成证的各个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四)中医辨证的内容

    辨病名 根据中医有关病名的认识,抓住主症(可有一个或若干个)及其临床特点,确定可能的病名尤其是非症状病名,有利于针对疾病特点进行分别治疗.如有些病在一定阶段都可表现脾胃湿热证,但黄疸宜用茵陈篙汤,湿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