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rt News | 储能 』新型储能政策落地,全面开启高增时代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MwMTQvMjI3MzA0NzczXzJfMjAyMTA3MzAwMjMxMzE4Nzk=.jpg)
每天对新增近3000篇文章进行剔除噪声、热度分析、相关性分析。从巨量资料中筛选出38万多个关键词,从中提炼出热点新闻。更进一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我们从热点新闻中发掘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对市场持续产生影响的热门概念及事件。
关键词
储能、储能行业
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个名词,代表储层储存油气的能力。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正处在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达到类似美国、日本将储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加以看待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为储能付费机制的前提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
储能热度走势图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MwMTQvMjI3MzA0NzczXzNfMjAyMTA3MzAwMjMxMzIz.jpg)
电气设备行业事件点评:新型储能政策落地 全面开启高增时代
发布于2021年7月27日
来源:东莞证券
事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点评:
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全面提升,电化学储能为主要发展方向。4月14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在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下称“《白皮书》”)中预计,2024年和2025年,累计规模分别达到32.7GW和55.9GW。近日,《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指导意见》相较《白皮书》中的预计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将进一步鼓励推动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统计,2020年1-12月份,我国新增投运储能装机容量总计2586.1MW。抽水蓄能新增装机容量为1800MW,占比为69.5%,排名第一;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785.1MW,占比30.4%,排名第二。2020年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762.3MW,占比97.1%,排名第一;铅酸蓄电池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14.2MW,占比1.8%。《指导意见》提出,将强化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研究,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预计未来电化学储能将成为储能的主要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持续高速提升。
储能行业高速发展,逆变器和储能龙头将充分受益。在“3060”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储能被视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目前正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家明确了30GW储能发展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储能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从2020年底的3.27GW到2025年的30GW,五年间储能市场规模将扩大至约2020年年底的10倍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5.8%。
《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体制机制综合创新,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随着国家对支持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落地,逆变器和储能相关龙头企业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储能逆变器龙头固德威(688390)和户用储能龙头派能科技(688063)。
风险提示:储能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光伏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储能行业报告系列一:酝酿储能市场大变局与新机遇
发布于2021年7月27日
来源:广发证券
储能新市场:双碳目标下高成长性、高确定性。2021 年 7 月 15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GW 以上,未来五年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储能作为电气化时代能源调节必需品作用凸显。
2020 年以来储能系统成本快速下降叠加支持政策密集出台,行业迎来三大变局:新增装机向电化学储能靠拢、应用场景向发电侧与电网侧靠拢、商业模式从单一向多样化扩张,储能商业化、规模化拐点渐行渐近。
储能新模式:好的商业模式比成本更重要。2021 年以来储能相关政策频频出台,加快“十四五”期间储能商业模式完善。电源侧储能短期以消纳弃风弃光、新能源强制配储为主,长期有待成本下探与模式延展补偿收益;电网侧储能随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改革而逐步兴起,盈利性驱动需求扩张;用户侧以工商业和家庭储能削峰填谷为主,充换电站、5G 基站、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配储降低用电成本。面向未来,“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模式实现多能互补,进一步激发储能市场活力,储能行业空间逐步打开。
储能新格局:中美欧增量引领全球。2020 年中美欧增量引领全球,美国体制健全与政策补贴支持储能全面发展,欧洲高电价下存在天然配储需求,家庭储能需求强劲。根据 EVTank 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 年)》,2020 年全球储能用锂电池出货量28.5GWh,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需求量达 315GWh,发电侧与用户侧及基站与数据中心的通信储能将贡献主要增量。
储能产业链日臻成熟,龙头效应展现。储能电池和储能变流器占总成本比重约 60%和 15%,作为价值量最大、技术壁垒最高的核心环节,有望率先受益于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环节企业依托技术同源优势迅速切入储能市场,其中宁德时代利用供应链垂直布局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储能产业链竞争力,龙头企业合纵连横,储能业务蓄势待发。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富临精工、德方纳米、合纵科技、中核钛白;关注面向源网侧储能永福股份、上能电气、星云股份,面向工商业储能的盛弘股份、苏文电能,以及面向户用储能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科士达。
风险提示。储能需求不及预期;储能行业标准出台进度不及预期;光伏、风力发电以及储能降本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
储能板块逆市涨逾1% 机构称行业仍面临原材料涨价等“成长的烦恼”
发布于2021年7月27日
来源:证券日报网
7月26日,储能板块表现十分强势。截至收盘,板块指数累计上涨1.22%,大幅跑赢上证指数(跌幅2.34%),板块内共48只个股上涨。具体到个股方面,协鑫集成、科陆电子和圣阳股份等3只个股涨停,包括上能电气(15.67%)、盛弘股份(9.65%)、新风光(9.59%)等在内的15只个股涨幅也均超过5%。
对此,海林投资董事长尹佳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储能板块正处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业绩成长和资本市场认可相互加成的阶段,政策持续加持对其市场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GW。另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约3.27GW。这意味着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储能是新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家用领域。海岛资产董事长张锐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储能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市场规模较大。储能行业在中国有较完整的产业链,技术覆盖面广。储能板块上市龙头企业有一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依托国内庞大市场的发展契机,具备成长为拥有国际竞争力储能企业的潜力。”
当然,储能板块的上涨行情也与资金面因素相关。数据显示,大单资金正积极抢筹储能概念股。今日,该板块中27只个股大单资金净买入总额达12.64亿元;其中,大单资金对协鑫集成和正泰电器兴趣最大,净买入额高达44964.11万元和15207.30万元;包括许继电气(9091.41万元)、浙江医药(8004.81万元)、德业股份(7469.30万元)、盛弘股份(6300.05万元)、龙星化工(5106.64万元)等在内的14只个股的大单资金净买入额也超过1000万元。
“市场资金积极布局储能概念股也与储能行业具备较高的成长性有关。”尹佳音说:“储能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国内风电、光伏产业日趋成熟,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储能的市场需求将日趋旺盛。”
此外,储能板块的业绩情况也对板块的市场表现形成了支撑。目前,储能板块已有36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包括协鑫能科、朗科智能、新朋股份、智光电气、科华数据等在内的25家公司均实现了业绩预喜。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30日内,有26只储能板块个股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其中,明阳智能和拓邦股份分别获得12次和10次看好评级;亿纬锂能和比亚迪也获9次看好评级;当升科技获得8次看好评级。
但高速发展的储能行业也面临“成长的烦恼”。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储能的原材料锂和钴等资源今年以来价格持续上涨。以锂为例,上海有色网报价显示,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及电池级氢氧化锂报价已分别上涨66.04%和96.97%。尹佳音分析称:“锂价上涨原因很多,主要是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推动了锂、钴等价格上涨;供给端则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供给不足。”
这对储能行业必然带来影响,尹佳音说:“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拖累企业毛利率水平。”“但另一方面也会迫使企业提高技术投入提升储能的效率。”张锐表示,“原材料涨价是有利有弊的,一定程度上将迫使中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被淘汰,提高行业集中度。”
此外,储能行业也面临其他问题亟待改善,东兴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郑丹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首先,储能行业需从电池一致性管理和电池性能监测两个重要维度入手,加强安全管理,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其次,行业需加大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最后,需适时加大国际合作。”
*上述新闻对未来股市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关行业
相关个股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格力电器、阳光电源、国轩高科、隆基股份、赣锋锂业、远东股份、天赐材料、林洋能源、中国电建、南都电源、璞泰来、恩捷股份、宏发股份、派能科技、通威股份、长江电力、固德威、德赛电池、中天科技、上海电气、多氟多、先导智能、新宙邦、领益智造、当升科技、顺络电子、欣旺达、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科华数据、中材科技、联美控股、格林美、智光电气、金风科技、协鑫集成、富临精工、天正电气、德方纳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