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感恩以及其他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简单来说,感恩是个人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一种回报的方式。感恩,可以是一种外在的行动,也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感念。
古语有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们从动物的行动中赋予人们自身内在的情感。投桃报李,衔草结环,漂母一饭,杨犬湿草,知音之恩,士为知之者死,此中典故皆为恩将恩报之典范也。
然而,施恩者倘若为了他人报恩才去施恩,便不是一种纯粹的目的了。也就是说,倘若助人者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去帮助他人,那么助人者便怀着是一种不纯粹的动机去做事。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助人为乐者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换取了瞬间的快乐,那么这个过程也就是到此为止了。而接受方,在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后,有当面感谢者,有默默感恩者,亦有觉得不值一提理所当然者。
父母之恩,朋友之恩,贵人之恩……
诚然,我们太多数人都觉得世间所有的恩情或许都有所回报,然而也有反面之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一粒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看似同为恩情,恩人与仇人的角色变换,为何变化差异如此巨大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恩情度的问题,当人的本性超越了其承载的恩惠的时候,人心不足蛇吞象之劣根性便掩盖了内在的感激心,而激发了自身的贪欲心。为什么不是我不是施恩者,为什么我是被施舍的人。这或许是反骨者的心态。
另外,恩情与束缚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值得深入探讨,当父母用养育之恩来绑架子女的意愿的时候,有些子女会觉得这种恩情的链接无异于是阻碍自己追求自由的枷锁。虽然,子女追求的所谓自由也可能是什么都没有的云里雾里。然而,当恩情成为一种束缚或压迫的时候,人的内在便会激发出某种砸断枷锁的反抗。诚然,最好的状态是心心相印,你情我愿。但是,人世间的所有情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水波不兴。水能载情,亦能负义。
施恩者不傲,受恩者不卑,是现代社会的个体心理成熟的标志。私以为,世上有两种病态,施恩者的病态和受恩者的病态。施恩者的病态是个人陷入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世情结而自己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要偏向虎山行式的割肉喂虎。受恩者的病态是家徒四壁无以为报杀妻当菜以身相许式的死而后已。
文|客家阿威 编|止水
第19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