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月姐看到一则新闻,说村卫生室的医生,给半岁大的孩子用中药灌肠的方式退烧。结果孩子不仅烧没退,反而病得越来越重。后来父母把孩子送到县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孩子全身多处脏器受损,还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孩子不仅每天要做 10 个多小时的透析,通过机器来维持生命,今后还需要面临换肾。这种错误的退烧方法,不但害了孩子,还摧毁了一整个家庭!月姐我真的是愤慨极致,因此,熬出熊猫眼也必须要给大家把这种错误的退烧方法梳理出来,帮助姐妹们避坑。所谓的灌肠退烧,就是把药物通过肛门注入直肠,以此来达到治疗目的。在大城市的医院,已经很少看见灌肠的踪影,但在许多城镇、乡村,却仍然有人在用。一方面孩子的肠道非常脆弱,如果操作不规范,轻则损伤粘膜,重则还会导致肠道穿孔。灌肠后一些药物还是会流出来,连医生也无法准确判断孩子究竟吸收了多少。一旦用药过量,就很容易损伤孩子娇嫩的肝、肾等脏器。就像新闻里的孩子,因为实在伤得太重,只能依靠透析。灌肠退烧不像打针那样需要做皮试,提前知道孩子会过敏,而是略过这一环节,所以孩子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而除了灌肠退烧,还有几种错误的退烧经验也在广为流传。孩子的皮肤非常嫩薄,如果用酒精擦拭,皮肤容易吸收酒精,引起酒精中毒,对他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都会有损伤。捂汗非但起不到退烧的作用,且还会阻碍散热,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捂热综合征”,造成死亡。如果孩子在高热时有寒战发冷的表现,可以给他盖一层薄被,但绝对不能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在给孩子吃退烧药的同时进行温水擦浴,虽然在短时间内退热效果会好一些,但这会明显增加孩子的不适感。比如哭闹、寒颤、起鸡皮疙瘩,所以最新的医学指南已经不推荐用温水擦浴退热。大量用药不一定能把烧退下来,而孩子却可能因为用药过量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对孩子的胃肠道、肝脏、肾脏造成损伤。对于任何药物,都必须严格遵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不能随意服用。在国内,退烧针的主要成分是安乃近、氨基比林、赖氨匹林、激素等,但这些都不是儿童退烧药成分,所以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任何退烧行为,都是为了让孩子更舒适一点。由于发烧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所以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体温调节中枢,就好比房间的空调,发烧时会把人体这间房的温度从 37℃ 调到了 38~40℃。这时候,孩子的体温是持续升温的(有时还特别快),有时会伴有手脚冰凉、打寒颤的情况。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物,或者用热毛巾给孩子擦擦肚窝、腋下、腿窝这些大血管分布的区域,来让孩子更舒服些。不要再给孩子降温,否则孩子会越来越冷,会更加不舒服。体温达到人体体温调定点的温度,寒颤停止、四肢转暖,体温不再往上升。这时,需要给孩子适当减少衣物,或者等孩子手脚转暖以后,给孩子进行温水浴。用冷毛巾(这里的冷毛巾是指用30-37℃的水浸好的毛巾)擦拭孩子的身体。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降温退烧,也可以避免孩子的体温再次升高。如果疾病好转或者吃了退烧药,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往下调了,多余的热量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来。可以给孩子喂些温开水,注意保暖,不要着凉,但也不要捂太多。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给孩子退烧的方法和误区,你都知道了吗?快转发给身边人吧,为孩子的安全转发,别再做错了!
福利时刻
为了给2021年春节期间接单的姐妹更多关爱,好孕妈妈特意发起了“春保行动”:
对住家型家政服务员和计时型家政服务员,送出一份福利。
领福利规则:
参加方式: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也是我们的新年祝福。
或许,它不足以抵消姐妹们对家人的想念,但我们希望,尽自己所能,为姐妹们送上一份关爱,在节日期间,为姐妹们增添一分温暖。
这个春节,无论姐妹来自哪里,我都希望可以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