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渭 骁强】原创//年年有柴
2021第38期总第1383期
年年有柴
进入腊月感觉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快,离年关也一天天接近。一日去帮扶村慰问贫困户看到村子里好多人都在劈柴,感觉特别的亲切,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那时,农村普遍物质匮乏,只要进入腊月乡亲们就早早开始准备各种年货。除了淘粮食磨面、上会(赶集)买东西,还要准备过年烧的柴火。
家里劳动力多的人,冬季在南沟、北沟、前坡、后梁上寻找疙瘩柴(伐了树身留下的树根),早早就挖好了疙瘩柴,劈碎了在门前晒。而家里劳动力少的人家只有进入腊月甚至到腊月底还在到处找柴、劈柴。因为过年需要做豆腐、蒸花馍、蒸角角(一种月牙状的大馍,有的地方中间包夹着红糖馅叫糖角角,有的地方中间包夹着葱花菜油馅叫油角角,约有三四个花卷大小,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送)、蒸包子、蒸花卷、炸油条、炸油饼等等,家里来了客人,做饭待客都需要烧柴。
我们家就属于后者,父亲常年在外给私人老板开工程车,只有冬天冷得地上冻了才停工放假。只要回到家父亲就不闲着,就会把家里房前屋后、楼(用篱笆篷地给牛放草料的楼)上楼下、角角落落、旮旮旯旯的烂木头和旧木料、废家具都用锯子截成小节,用大斧子劈成柴火,整整齐齐地码在房檐下。可别小看这码柴火,码柴火也得讲技巧,码不好不仅容易倒塌,而且还费时费力;码好了既整齐美观又节约空间。
由于方言“柴”和“财”同音,人们就认为柴多了,财也就多。所以每年过年前乡亲们都会铆足了劲给自家添柴(财)。南边房檐下放满了,又码北边房檐下。整个房前檐下都放满了,就又码在了后檐下。这个时候若是从小村道经过,感觉乡亲们就像是提前商量好比赛一样,一家比一家柴火码得高,一家比一家码得整齐,瞬间让整个村子也精神抖擞。
但这些疙瘩柴、烂木头、旧木料、废家具截的柴统称硬柴,乡亲们日常做饭是舍不得烧的(只有过年和平时蒸馍烧),因为硬柴的多少是一个家庭多种实力的体现。尤其是放在房前檐下,人面前的硬柴,更能体现出各种荣光。
比如说:邻村的人上会(赶集)要从我们村经过,看到我们村某一户人家的柴火码得又多又整齐,回去就在一起闲聊说:“朱南湾某某家财东(其实是柴多)得很,那柴火码得那么多!”就会有另一个人附和说:“就是的,我今上会去也看到了。”如果家家户户的柴火都多,邻村的人就在一起相互讨论说:“我的天哪!朱南湾家家户户都财东(柴多)的很,一家比一家财东(柴多)。”朱南湾家家户户都财东(柴多)的消息,就是这样传遍附近村子的。
正月人们相互走亲戚,家里来了十里八乡的客人,也会评论谁家的柴多。乡亲们去走亲戚回来也会议论哪个亲戚家里柴多,哪个亲戚家里柴少。
虽然柴火的多少并不能直接体现一个家庭财的多少。但柴火的多少和码柴火得整齐程度却能反映出一家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勤快、是否干净整齐、是否细心。如今,随着电器化的普及,家家都用上了电磁炉、电饭煲、电饼铛等厨房小家电,过年用柴火的频率在不断减少,但乡亲们过年添柴(财)的习俗依然还在。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张亚娟,笔名骁强,临渭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供稿责任编辑,《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文学爱好者。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稿费在文章刊发后次月上旬发放,未到账请添加主编微信领取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四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发分享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发分享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不少于30条且最高,同一读者留言多条,只记一次,不累加计算),送红包(5元)!
四曰:在看有礼
每周选出“在看”数最多的原创文章一篇(在看不少于50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20年4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