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敬(原创)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新浪博客:酒泉于小燕的博客,博客认证 头条文章作者。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回敬于小燕晓丹爱吃榆钱,每年春天榆钱下来,她就要丈夫去砍些榆树秧,回来做榆钱饭。今年丈夫出外打工,眼看榆钱已经长成,再长就要黄了,没办法,她只好自己到地上去,找了一棵生长旺盛的大榆树,拣那矮枝儿,折了几根。兴高采烈的拿回来,从枝儿上一朵朵摘下翅果,择尽,又从别人家借来一把大筛子,晒掉了虫子和杂质,淘净蒸好,略撒了一点儿花椒面,放上葱花,炼了一勺清油,“刺啦啦”一声泼了,一盆香气喷喷的榆钱饭就做成了。儿子住校,不回来,而且他也从来不吃榆钱饭。晓丹忍不住馋,马上就准备吃。拿起碗,她先给自己的母亲挖了一碗,她母亲也爱吃榆钱饭,住的离此不远。然后她又想起后院里的老丁。老丁是她房客的父亲,六十多岁了。这儿住的是他的大儿子。儿子临时去了别处做生意,他一个人住在这儿给儿子看房子。晓丹拿出碗,给老丁又挖了一碗。糟糕!做的太少了,给老丁一挖,自己没有了。不送呢,不好。这么个不掏钱的东西,满到四处都长着,一年就吃这么一次,一个老人家,送去叫尝尝鲜。送吧,这一挖没了。晓丹灵机一动,拿出一个小碗,尖尖的挖了一碗,高兴的端到后院,送给了老丁。老丁也是没想到,满脸高兴,连声道谢,接了过去。晓丹就回屋了。过了一会儿,炉子里的柴没了,晓丹到街门上去拾。老公走的时候,用电锯截了好多木头码在街门拐角上。出门一抬头,眼前的一幕让她的心“惊”了。只见老丁穿戴得整整齐齐,一只手高举着那晚榆钱饭,满脸笑容地穿过马路,向对面走去。对面是王翠香的房子。老丁的二儿子、三儿子、两个女儿,租住着王翠香的后院。晓丹不愿叫王翠香看见那碗榆钱,王翠香那人,啥事到她嘴里都会变味,说白道黑,看见了肯定问,一问老丁肯定要说,王翠香知道了就会到处说她巴结房客。一想到这,晓丹就有点后悔,不该給老丁送这碗榆钱饭。谁能想到啊,这老丁!那么一小碗榆钱饭,吃了就行了,还端到丫头儿子家去——他们几家子住一个院子,进一个门,就等于到了四个儿女家里了。这样更糟糕!早知道自己不要吃了,用大碗盛上。平时不管谁家吃饭,都不用那么小的碗。男人一般都端的是牛大碗,女人也端的是中不溜碗,唯有孩子才端小碗。叫老丁的儿女看见,那么个不掏钱的榆钱子,说到底,是羊吃的东西,自己给他们老子,送那么一小碗,这叫什么事儿?当然,榆钱饭是好的,新鲜透绿,香喷喷的,但是碗太小了,不送就不送,送就多送些,送那么一点点,就是他们自己说,他们虽然在此地租房住,但是他们老家的房子,都是两层的楼房,客厅都有八米宽,言下之意,又怎是我们这砖混结构的平房可比的?唉,送也送出去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们若是明白人,该知道我不过是对老人的一点心意。他们若多想,那也没办法,随他们好了。一会儿工夫,对面就喧哗起来。晓丹趴在窗子上一望,老丁的儿子女婿正在砍榆树秧——他家门口就有一棵大榆树,老丁的两个媳妇、两个女儿,一人抱着一个篮子,坐在树下大声的说笑着,择榆钱。老丁来还碗,不知为什么,两人都有点尴尬。老丁没有进门,把碗递给晓丹就走了。他的女儿媳妇,连着三天没有出去干活,坐在门上摆开战场择榆钱,貌似连着吃了三天榆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