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你真正做到了有效巡视吗?
导 语
国家卫生部2009年颁布了《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规定对特级护理患者24小时连续监护;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1次;二级护理每2小时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3小时巡视1次;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巡视。但是葛荣玲[1]等学习《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的体会与思考中指出,这些规定有些也略显机械, 希望护士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具体多长时间应根据病情而定。[2]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有效巡视呢?现实的临床中差异性很大
案例一:
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到某县级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腹泻,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止血带绑在孩子胳膊一天半,造成孩子半截胳膊发黑,或有可能截肢。
案例二:
患者男性,21岁,因直肠息肉入院行“直肠息肉切除术”,术后一级护理且特别交代“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出血。”上午11时返回病房,至晚6时病人进食少量流食,晚8时自感左下腹胀痛,便意急,如厕后排鲜红色血样便,量不祥;晚10时,又排出鲜红色血样便,量较多,自觉心慌、乏力;晚12时前又有两次去厕所,均为鲜红血便。因未见到值班护士查房,无法报告病情,加之自己认为不会有大问题而未惊动病友。直到第五次无厕所,昏倒在厕所里。经其他病人发现报告后,医护人员才赶到进行抢救。
案例三:
中年男性患者,入住外科病区拟行手术治疗,既往有心脏病史,医嘱给予一级护理,中午11:40分自行到护士站与护士交谈,后去公共卫生间如厕。11:59分,责任护士去给同病房的患者更换液体,看到该患者不在床,询问隔壁床患者去向,回复好像是去吃饭了,因正巧为用餐时间,护士未再追问就去忙其它工作了。13:10有其他患者去公共卫生间发现该患者晕倒在地,立即呼叫护士,查看患者已无颈动脉搏动。
护士层面:
人力不足。
上午繁忙时间段不能做到自觉巡视。
护士自身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科室没有根据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开具护理级别医嘱,一级护理患者较多,护士工作量及劳动强度大,无法按照要求巡视的时间进行巡视。
缺乏主动巡视意识。
对护工及陪护过度依赖。
患者层面:
夜间巡视影响患者睡眠,对巡视意见大,不配合。
可以活动的患者外出病区时不能及时告知护士去向。
对自己病情的潜在风险不知晓,觉得没问题。
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始创于1955年,一直沿用至今[3]。护士通过规范化巡视服务,可促进护患沟通,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如何做到有效巡视呢?结合国家《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我院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以及《标准化的床头交接班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护士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遗漏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如下:
各级患者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中的巡视时间进行巡视。
心电监护的患者:
定时监测,观察心电监护数值变化,查看患者呼吸、面色,清醒患者简短交流,昏迷患者查看瞳孔,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
带有管道的患者:
查看管道切口、穿刺点、敷料包扎有无渗血等异常,查看管道名称、位置、引流是否通畅及固定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给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定时翻身,查看患者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根据检查、检验指标,合理评估压疮风险,给予必要的防护措施。
输液/输血的患者:
穿刺针妥善固定,观察无渗出及肿胀,滴速适中;查看有无不良反应及询问不适主诉,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严格做好床旁交接。
术后患者:
查看术后卧位,与患者交流沟通,评估麻醉恢复情况,查看确保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稳定,报警器报警开关处于“开”的状态,交待家属术后观察注意事项,有异常及时呼叫。
高龄、儿童:
固定留陪一人,床挡保护功能正常,护士加强日常宣教,正确运用评估量表,评估时机正确,做好班班交接。
能动性较强的患者:
查看患者在床情况及去向,责任护士知晓患者动态,及时了解去向,进行电话追踪,必要时做好交接班。
夜间患者巡视:
夜间因患者休息,夜间巡视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不愿护士夜间巡视,因巡视影响其夜间休息,因此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护士就应宣教到巡视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夜间处于睡眠状态下,对身体的不适会反应迟钝,同时夜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护士巡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障患者安全。我院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二维码床位卡打印粘贴,可通过床位卡上的二维码进行患者巡视,避免了夜间反复让患者出示腕带扫描而影响睡眠的情况。
借助信息系统加强巡视:
随着PDA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便捷、高效应用, PDA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 它方便、快捷、小巧, 便于携带, 操作性和实用性强, 可以准确定位患者, 极大减少护理差错;优化护理流程, 护士在患者床边进行护理操作时也能实时记录患者各种体征信息[5]。虽然PDA巡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漏洞,但护士还需提高自身对病情观察和护理的能力,提高专科基础知识,真正从有效的护理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巡视效果。我院通过规范医嘱开具,护士使用《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筛选出中高风险患者,信息系统自动提取在护理大屏上提示,让护士持续重点关注,提高巡视效果。
护理巡视,其实质就是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住院患者的安全风险[6]。护士应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理需求,做好病区患者的巡视计划,集中精力加强危重患者和特殊患者的巡视,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危重及特殊患者得到及时的观察和处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陈晨 )
参考文献:
来源:中卫护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