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中医学院2013级中医学八年制硕士研究生杨帆

甜瓜苦蒂,物无全美

初入医门,学术为先

我自2018年9月转段进入研究生阶段。进入导师门下才算真正完整地接触临床,尚学、奋进、博闻、思辨的门风深深影响着我。硕士研究生算得上专业领域内的半个学者,对于中医的理法方药、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需要掌握精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深知自身短板,于是在不断提升自身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的同时,保证每日文献、资讯的阅读量。日积月累,知识储备得到不断完善乃至重塑,因而逐渐完成硕士课题的体系架构。后在导师张伟教授指导下,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总IF>8)。

作为全国少见的间质性肺病中医诊疗中心成员,我在日常跟师中对几种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病机展开了探索并撰写成文,以第一作者身份陆续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时珍国医国药》发表论文3篇,于科技核心期刊《山东中医杂志》、《山东医药》发表论文2篇,以编委身份参编《中医肺十法》等著作4部,主持课题2项。与同道交流及接受师长指导十分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我积极协办和参与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年会、山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年会、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泰山学者高峰论坛等国家级、省级学术交流会议6次,并与会议的青年医师论坛进行数次学术交流,发言收入会议论文集。

直面风浪,勇于担当

身为医师,须有勇气担道义。2020年COVID-19突袭神州大地,我作为后方学子,在身为山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的导师的带领下,结合一手病例资料,查阅文献,放弃所有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协助导师和团队进行相关学术问题的攻关,先后以编委身份参编《新冠肺炎之中医对策——中医防治新冠肺炎200问》等著作,为COVID-19的防控贡献了自身的力量;结合山东地域特点,在核心期刊发表对COVID-19的中医诊疗要点见解,为不同地域“寒湿疫”的“化热毒”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桥梁;持续关注COVID-19后遗症,相应病理机制揭示与药理研究也发表于SCI期刊与核心期刊。

审慎取舍,创新不竭

读研是一个人的修行,若想成就圆满乃至破壁出圈,毅力须足,定力须够,目标须恒。在此过程中,甚至有可能因取舍而作出十分痛苦的抉择。但一旦审定,则忠于信念,不仅要看开既往的取舍,更要看淡未来的得失,须知甜瓜苦蒂,物无全美。慢慢悟出此间道理后,我做好了枯坐冷板凳的准备。我曾为了某个看似微末实则攸关的问题查阅总结数百篇文献,也曾在决定课题存续的关头破釜沉舟地使用创新手段。时至今日,任何学科都无法独善其身,交叉研究已是主流,且每个人都有其短板,个体的力量常常无法与团队相比。因此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积极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同道展开协作,参与了同道们关于植物提取物对代谢病、肿瘤和肠道菌群影响的部分研究,由此开拓了视野,反过来也推动了自身课题的进展。

寄语:

曾经经历过、努力过、坚持过的,终将留下印记,成就现在的你。

导师点评:

杨帆同学学习刻苦,积极向上、逻辑缜密,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与能力;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吃苦耐劳,且乐于助人、至诚待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肺病科主任张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