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免得失,何必计较?你最需要的是这份弥足珍贵的智慧……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071天▲戳上方蓝字关注
人生如赛场,赛场如战场;人生如考场,考场如战场。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除却技艺、技巧,一个人的得失心态到底有多重要,可谓不言而喻。
人生一场,弥足珍贵。
其实,无论得与失,生活都需多些“禅”意的智慧......
那么,禅,是一种宗教吗?禅,是生活方式吗?禅,是如何禅释得失心态的呢?
禅,是一种宗教吗?
传说,释迦牟尼佛祖在灵山法会拈花微笑,
摩诃迦叶立刻把握了微笑中所透露的真意,而当下了悟。
禅,便流传下来。
传说,达摩由南京北渡洛水,
脚下只踩着一丛芦苇,便飘然过江。
在一苇过江时,手中拿着一枝花,有五个蒂,
预先告示中华禅宗将在全盛时期,开出五朵鲜花。
禅,是一种宗教吗?
最好不要把禅看作一种宗教。
宗教有什么不好?
宗教的起源,是超越生命的能人,顿悟生命的实相,
透过言语的教化才出现的,当然没有什么不好。
是信仰者自己不好,才弄出很多弊端。
禅,由一朵花、一个微笑开始,一直演化下来。
禅,是自然孕育出来的。
禅,可以说是佛法的一部分,
也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佛法如果离开生活,或者生活如果离开自然,那就不是真正的禅了。
道法自然,禅法自然,也就是全都合乎自然。
禅,是一种生活方式
禅,是什么呢?
问这种问题,其实已经失去了禅味。
禅,是一种集中精神,以领悟真理的修行方式。
主要在悟,所以没有固定的答案。
禅,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就没有禅。
生活也离不开禅,
一言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在透露禅的契机。
所以,禅与生活合二为一。
然而有人把握得住,也有人把握不住。
禅,既然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每一个人又有不同的个别差异,不必求其一致,却应求同存异。
所以,禅,需要高度的自觉,在有限的自主当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禅,所依靠的,是我们自己。
禅释平常心
何谓“平常心”?
《大学》说:修身在正其心。
一旦心失其正,身体的行为也会趋于偏激。
因此圣贤主张修身必先“正心”。
“正心”就是发展心的自主能力,
使其能够合理节制感情的激动,保持心的正常状态。
所以,“正心”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常心”。
“正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正心”指心胸广大宽平,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偏激心。
愤怒、恐惧、好乐、忧患,都能够调节得恰到好处。
孟子说“求其放心”,
便是心在于身,并且使五官不失其职责。
五官尽责,各得其正,即为“正心”的具体表现。
心正,其实就是“凡事凭良心,大家立公心”。
如此一来,欲念自然获得净化,
每个人都能随时反省,及时调整,
做到以理智指导感情,便是过着道德的生活了。
过道德的生活,净化自己的欲念,
发展对心的自主能力,是修禅者不变的恒久法则。
禅释得失心
得失心,每个人都有吗?
当然。
富与贵,人人都想得到;
贫与贱,大家都不想要。
然而,想要就一定得要到,想去就必定得去掉;
这种得失心,是最要不得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就在告诉我们:
存心做好事,根本就不是“真心”。
倘若不是“真心”,想要就要不到。
我们不是鼓励年轻人要立志吗?
倘若立志代表太极,有阴有阳,
那么立志做大官,是阴;
立志做大事,才是阳。
立志把学问做好,不过是阴;
立志把道德修养好,才是阳。
“真心”立志,实际上很不容易。
天底下的事情,原本有得就有失,有失也有得。
好比阴阳不分离,永远分不开。
我们看到“得”,它就是阳;
这时候“失”成为阴,只是看不见而已。
得与失,依然同时并存。
既然有得有失,何必计较?
只要充分领悟这个道理,得失心就会减少,
烦恼痛苦也会随之减轻。
可以这么说,
因为人的苦恼、忧愁、愤恨,都来自于得失心。
只要能够去除得失心,我们便没有烦恼,
于是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也就无我了。
然而,只要人活着,就做不到这等境界。
顺其自然,是接受缘生缘灭的自然法则,
抱持“万般都是缘”的心态,一切随缘就好。
来去自然,人心得自在
喜怒哀乐,表示人的感情,
在尚未发出的时候,便是人性的一部分。
我们的本性之中,既然含有喜怒哀乐,
就应该加以抒发,让它自然流露!
只要“发而皆中节”,合乎节度,
无过与不及,也就合理了。
不要去追求,也不必勉强压抑,
让它来去自然,人心就自在了。
运动员获奖,可以狂喜吗?
当然可以。
若是运动员获得小奖,便狂喜不止,
表示以后获得大奖的机会并不多。
狂喜一下,有何不可?
若是获得小奖不以为意,
象征以后还有机会获得大奖。
若是历经辛苦、再三努力,终于如愿以偿。
同时也心知肚明,仅有这一次,以后没有希望了。
最后一次狂喜,又有何妨!
竞赛前,必定是儒家;
竞赛时,自然变成道家;
竞赛后,果然是释家。
一切都是空的,何必挂在心上。
空是亦有亦无,华夏之光,十分灵光。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
因为生活必然会有一些需求。
尽力而为,尽人事以听天命,便是“看空得失”。
我们活在世间,是为了享受开悟的过程,
并不是为了追求开悟的结果。
唯有抱持这样的精神,才能“乐生”。
儒家教我们求生,道家使我们得以保生,
而禅宗的真正功能,则在“乐生”。
禅,让我们修:一份平常心,一份正心。
禅,让我们悟: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禅,所要达成的任务,是直达我心的深处。
如果觉悟禅的智慧,
心,就会愈来愈平静;
人,就会愈来愈安宁。
我们弥足珍贵的人生,将更加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