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迷信的互生 2024-05-20 13:16:50 人类是如何定义的?在《历史》(亦或《自然》)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关于人的定义时,大概意思是:人类直立行走,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可以使用火;《现代汉语词典》对人的解释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那么作为地球人何时才能被定义为真正的人类?导演吕克·贝松在2014年上映的电影《LUCY》,他让超人类Lucy和人类外祖母Lucy同框,二者跨越了330万年。人类外祖母Lucy开始了自己直立行走的一小步,恰恰是迈向进化成人类的一大步。咳咳~嗯!但是,它并不能被定义为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人类应该是与科学的萌芽同时诞生和定义的,也就是说“人”的定义是“在客观环境下,能使用带有科学内涵性质的工具和思维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客观状态下与科学始终不可分割,并被科学所左右。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几乎任何事物的诞生不会绝对的纯粹,其中有很大的概率会有与之相和或相悖的事物伴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科学的又附加出现了“神祇”,产生了信仰、宗教以及迷信。科学与迷信,这二者之间互相对立,谁也不依附于谁。科学与迷信就像人类社会产生的双胞胎,但是一个发育缓慢、一个状如井喷;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产生后,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奴隶社会等等,发展到现在,人们应该都有一定的共识,相对于强大的自然力量,渺小的人类显然不能用刚刚萌生的科学与之对抗,在“不能”的前提下只好顺从,顺从的手段即是神化各种且大量的“科学现象”。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普遍存在于东西半球,从抽象到具象,再到系统,或多神或单神,“撒旦的归撒旦、阎王的归阎王”。我相信在人类诞生之初,即使在鸿蒙时代也有智商的高低,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总会有高智商的人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了“萌芽科技(权且这样定义吧)”,并且人数不会很多,比率也应该类似于现代社会科学家与普通人类的比率。伏羲八卦、仓颉造字等上古神话一样的故事,以及在诸多墓葬中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其蛇尾双螺旋结构无比巧合了DNA结构,这到底是惊人的巧合还是“萌芽科技”对于人力繁育的一种朴素认知尚无一个定论)也在一个侧面反映或验证了,在上古少数人掌握了科技的推断,不过后来被大众所神化了,或者是被高智商的人所利用了。由此,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1:如果抛开“迷信”,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抛弃“迷信”只选择用“科学”探索自然,并将科技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大家都知道从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开始到科技爆发,不到300年的时间,与330万年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而仅仅300年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恐怕是现代人类史册里的古人难以企及的。也就是说,在中国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时代或者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甚至更早人类科技就能达到当今我们的科技水平。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也是因为此时的东西方在史册中出现了思想大繁荣,当科技同样在此时较为发达时,那么400年间或许也会繁荣。那么由此再进行推论假设2: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即使史前文明人类没有完全地将“科学”与“迷信”分开,在发展过程中仍会存在宗教,但是科学占据了社会向前发展主导,就像汉代的“独尊儒术”,至少在统治阶层重视和发展科技,利用1000-2000年的时间发展科技,足可以轻松的建起“金字塔”、“亚特兰蒂斯”“玛雅”,使用飞船、看电视,最后飞离地球。抛弃尚处在“神祇”崇拜社会的另一部分人类社会,抹掉存在痕迹。我不知道也难以预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000年甚至2000年人类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史前文明大概做到了。好吧。“假设”可以结束一下了,或者还没有结束。为什么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迷信”+被动发展式的“科学”,“神祇”是谁创造的?假设3:在历史的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即高于普通人智商的人物,负责创造“神祇”——普通人负责传播、传承与发展,或系统化、或神格化。关键人物可能掌握更多的资源,而且不限于科学、权力、财富等等,并具有出类拔萃的智商以及能力,所谓“知地者智,知天者圣” ,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在上古并不一定被大众所掌握,当关键人物掌握后就会被众人奉为神明所授,从而掌握了权力。从一个掌握“萌芽科技”的关键人物,慢慢的经过部落的合并、首领的更迭,权力更加重要,并替代了单一靠“萌芽科技”获得领袖位置的首领,并逐渐演变成了“神权天赐”。于是关键人物: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家天下”。当掌握君权的人不再是“科学家”而变成了“政治家”,科学就被掐住了脖子,只好被动地缓慢发展,并且在某些点位到现代也令人惊叹。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利用神权或者“宗教”信仰的力量,更容易对普通百姓进行管理。衍生的“迷信”也如影随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占据在普通人的意识形态里。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利用“迷信” 更容易让老百姓相信,并且更容易骗取钱财,对于骗子来说与其苦哈哈的研究科学赚钱,当然没有利用迷信赚钱来的更容易一些。当然这是错误、违法的。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赞 (0) 相关推荐 薛永武:人际沟通与人才开发(第五部分)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三.驾驭矛盾促进人才开发 人类面临的矛盾主要是两大矛盾,一是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二是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对于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我们可以在认识和遵 ... 两个人在一起,会这样有默契,彼此早就互生情愫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也不会出现"变色龙效应",出现趋同行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常自说自话,无视对方的感受,也不在意对方是否会真 ... 千年误读:有无是不能互生的,天下知美为美也不是恶出现的原因 "有无相生"说的是相互出生吗?这个"生"就是出生.生产之意吗?这个"相"就是"相互"吗?如果真的这么理解,那就错了. 我 ... #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感谢邀... 关于"<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这个话题前不久曾在问答中写过,今天再重复阐述一次个人观点. 我个人对易经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大约已经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放弃了一切娱乐活 ... “阴阳”科学还是迷信?为何中医总说阴阳?一篇文章把阴阳说清楚 为什么中医总说阴阳? 对于"阴阳",老百姓一般有两种态度:一些人认为这是老祖宗的精华,应该继承:还有很多人对于阴阳五行这样的词很反感,认为这是老祖宗用的东西,中医还在张口闭口的用阴 ... 异性相处,经常有这两个迹象,说明早就互生情愫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彼此瞧不上对方,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话不投机,没有什么相似点,格格不入,恨不得早点分开,当两个人都出现这样的迹象,意味着他们彼此没有好感,终究是有缘无分. 反之 ... 难道这就是“和合互生”吗? 你是否遇到过如下困扰: 1.医保报销不了那部分费用高昂,自己承担压力太大. 2.上了60岁以后,就算愿意支付每年高达几千元的保费也不能参加商业医保. 3.长期网购但没有任何回报. 4.在其它的平台推广 ... 竹子是互生植物,书画艺术的出枝规律是“左右左”,切莫画成对生 竹子是互生植物,书画艺术的出枝规律是“左右左”,切莫画成对生 异性相处,经常在一起做这些事,很容易互生情愫 两个人一起,若是彼此不钟意对方,即便牵手在一起,也会显得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分情破爱,是常有发生的事情. 如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会假装在意对方,会在言辞上关心一下对方,然而,在他们分开自己后,便很少主动 ... #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第一、... 第一.易经首先是哲学,你说哲学科不科学,是不是迷信这很明显是扯蛋[捂脸] 第二.科学是近代从西方哲学里分出来的一个学科,也就是说哲学包含科学.爱因斯坦都说过: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说哲学是不是科学,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