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59:品读《论语》,感悟人生

2020年注定是非同一般的。漫长无止境的疫情还在延续,南方滔天的洪水又袭来。拜托连绵的阴雨,入伏那天,杭州的气温居然只有25℃。昨天是头伏的第三天,终于炎热起来,但却闷热难耐,没有伏天通透的感觉。

在这个闷热的下午,十几位书友来到文澜读书岛的新家——浙江图书馆2057室,分享讨论国学经典《论语》。这是文澜读书岛今年的第13期活动,总第59期。昨天的分享嘉宾是读书岛的铁杆书友周大彬。几乎每次活动他都参加,而且基本坐在第一排。他还是2018年“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出版过《老爸,去图书馆》《老爸,作文我不怕》等书。

周大彬首先带领现场书友诵读了《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把大家带进了一个研读经典的氛围。然后他重点分享了读《论语》对他的写作的影响。他是省内一家媒体的记者,此前是一位教师,码字就是他的职业。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顾大朋老师,跟着她读起了《论语》。从此一发不可收,不仅像钱穆先生说的那样,担起了“自己读《论语》,劝人读《论语》”这中国读书人的两大责任,而且把读《论语》的风气带回了家乡,和顾大朋老师一起,在偏远的庆元山村办起了国学学堂。他用自己的经历建议大家多读《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原文,真正接近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核心的东西。

昨天下午的活动现场还有一位专程从丽水赶过来的特邀书友。他就是丽水市少微书院执行院长卢朝升。2015年,他从正处级公务员岗位上辞职,提前退休,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创办了少微书院,发起了“优秀文化四百万公益行动”(传统文化进机关、校园、社区、企业,每年100场公益讲座,1万名听众)。到昨天为止,他已经写了485篇读《论语》的体会,做了130多场演讲。他把自己读《论语》、研国学的经历归纳成一句话:“能读书,就是一种貌似平庸的幸福!”他告诉书友,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去哪里找?就在书里。

周大彬和卢朝升的分享引起了现场书友的热烈讨论,和他们在同一个国学班上课的丁香园网站联合创始人周树忠用3把扇子上的3句话表达了他的观点。第一句是“切磋琢磨”。学习《论语》,应该是一种互相交流,切磋琢磨的过程。不是单向地跟着老师接受知识,而是相互促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都在发生变化。孔子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圣人,甚至不肯承认自己是仁人,这是给自己留出上升空间。如果我们已经登峰造极,那么为什么还要成长?第二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既可以是治理天下的工具,也可以是道德工具,也有人把它当做商业准则,更可以用来提高个人修养。只要读下去,一定会有用处。第三句是“道不远人”。道可道,非常道。普通人可能不知道,道究竟指的是什么,还不如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像弯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去。由此,他祝愿致力于阅读推广的文澜读书岛办得越来越好,影响到越来越多的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