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偶园记(张为涵)| 青州研学团
指导阅读
提升写作
7月青州研学作文,经过了“研学前交一篇平时习作——研学中教作文——研学后交作文——提出指导意见——修改——导师点评”等过程,终于跟大家见面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每一位同学态度的变化与写作水平的提高。这再次印证了一个观点:
态度是起决定作用的,方法是起关键作用的,修改是起重大作用的!
现在,就把研学成果呈现给大家~
在此,我们将展示小作者研学前后的两篇作文,可对照阅读。
第一篇, 是研学后修改过的作文,正文红字部分是小作者自己修改部分,括号内红字部分是导师修改或点评部分。
第二篇, 是学生研学前上交的日常习作。作为附录,不作点评。
研学后作文
游偶园记
张为涵
南湖小学六年级
未到偶园,早就听说偶园是冯溥冯阁老的私人花园,布局精巧得体,结构严谨风雅,更因为它的历史价值而远近闻名,我却总是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前去,今日,终于能一睹偶园的“庐山真面目”。【先设悬念】
乘车来到青州城南的偶园古街,一个高高的石牌坊映入眼帘,古朴而又典雅,庄严而又凝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踏着脚下的青砖铺成的古道,路旁一座座古老的建筑,青色的砖瓦,走过去一闻,一种悠远古老的气息沁人肺腑,让人闻之神往,忆起了古老的历史。每座建筑都挂着一块块大大小小的匾,又增添了几分古老的气氛,复行二三里,穿过几道石牌坊,才来到偶园大门。【交代周围环境】
听老师讲,偶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康熙风格的建筑之一,直接把刘大魁《游万柳堂记》中的万柳堂原封不动搬入了偶园,所以里面柳树居多。偶园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有一番风趣。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主要建筑有一山、一堂、二水、三桥、三阁、四池、四亭。除了它们,还有“福、寿、康、宁”四石,这些奇石玲珑剔透,气度不凡,当时有“一两石头一两银”之称,足以彰显出这些巨石的珍贵。【总体介绍】
初入偶园,四棵桂树格外引人注目,相传,这是明代的桂花,至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远看,它们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迎接着远客的到来,近看,一朵朵桂花和着绿叶,随着风儿在飘动摇曳,一闻,一种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穿过既大又圆的月亮门,就看到一山——假山,相传,这是从别处运来的一块块大石堆砌而成的,从假山之顶登高而望,青州古城的景色一览无余,可谓是一马平川,山旁长着棵棵高大的柏树,茂密的绿叶掩映着假山,给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走近一看,更是别有洞天,一个黑黝黝的山洞出现在山脚之下,似乎早已废弃,这里原来就是为了避难而开凿的机关,里面直通青州城外,看到这儿我不得不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桂花与假山,实在是偶园宝贝,重点描写】
园内的石头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这是明清时期从南方跋山涉水,历经坎坷运来的湖石,四石就是其中之最,四石分为“福”“寿”“康”“宁”,“福”石像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福气团团;“寿石”像一个健步如飞,须发如银的老爷爷,寿比南山;“康”石像一个身材高挑修长、鹤立鸡群的舞者,走在康庄大道上;“宁”石则像一个老父亲,眺望着远方,等着儿子回家,安宁祥和。每一块石头都经历了沧桑,偶园本是明朝衡王的私人花园,几经辗转,才来到冯溥的手中,四石经历了多少次改朝换代,王爷、阁老曾几度多么辉煌,如今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人类在历史的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正所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岁月改变了一切,而历史的烙印则会深深的刻在这四石之上。【这四块石头实在是珍贵,不可不说。重点突出】
佳山堂依假山北部而建,这曾经是冯阁老招待客人的地方,昔日出入达官显贵,如今江山易主,却被今人所参观,更让人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远处传来几声“哗哗”的水声和着鸟“喳喳”的歌声,让人顿 时神清气爽,旅途的劳累,竟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好像有一股清澈、空明的泉水在流淌,远离了城市中的汽鸣、喧哗声,清风徐徐,潮湿的青苔、桂花的芬芳随风而来,这比世间一切的愉悦都要奢侈。虽然身在夏日,心中却有一些秋的韵味。【小小年纪,也有历史的沧桑感了,不错】
1990年8月9日,偶园被评为潍坊市级重点保护单位,以便人们更好地保护它,发掘它的历史价值。【交代文物价值】
古老的偶园,名副其实的历史瑰宝,更是人们凭吊历史的教科书!【点明历史价值】
【导师点评】
本文在写作中,巧妙地选取研学景点的一个——偶园作为写作对象,既有游踪,也有详略,还会引经据典,更为可贵的是,还有历史沧桑感。是一篇不错的好作文。
特别是,张为涵整个研学过程认真对待,在文章第二次修改时,做了较多的补充,态度极为端正,是个好学生!
研学前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
-----捉蝉
2016年暑假已经过去了好多天了,但是在农村捉蝉的经历至今让我难忘。
那时我每天总是盼望着天快黑,快到傍晚,最好来场雷阵雨,每当这时就是捉蝉的最佳时机。那是七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舅妈来到远离村庄十里地的树林里找蝉。刚刚到达目的地,密密麻麻,星罗棋布,黑黑的小洞立刻吸引了我,这里一定有不少蝉。我左一掏,右一挖,后一抓,前一探,结果却空空如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四周薄薄的,黑豆般的小洞,里面一定藏着小东西,我用食指轻轻一抠,愈来愈大,是不是有一个金蝉在里边等着我呢?我还沉浸在美梦中,一只大个的黑蚂蚁惊慌失措,抱头鼠窜,紧随其后红色的、带翅膀、大的、小的,一窝蜂拥而出,天哪!我把它们的老巢端了,一个个“嘶嘶”地向我宣战,我未战先逃,撒腿就跑。唉!真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退”,我怀着失望的心情铩羽而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树木阴翳,遮天蔽日,捉蝉队伍渐渐壮大。有的蹬着自行车,有的骑着三轮,还有的开着四轮,前者呼,后者应,络绎不绝,树林里的光束也渐渐多了起来,有的人揣着手电筒一照一个准,有的人举着手电筒,来了个360度无死角扫射,还有一位光头叔叔,头顶着一束光,也不知是头反射的光,还是手电筒的光,让这位光头叔叔收获颇丰,看来“光”者是英雄,大家可谓是大显身手。
看了高手们的本领,我也重拾信心。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明暗交替的灯光里,我隐隐约约看见一片叶子在蠕动,悄悄走过去,拿开一看,竟又找出一群蚂蚁,紧随蚂蚁聚集的地方,我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小喽啰,因为蝉和蚂蚁自古是天敌,看来捉蝉还需要点科学知识。捉到了小喽啰,再来捉将军。在手电筒的指引下,我看到一只金蝉瞪着两只黑宝石般的大眼睛,真是一只“霸王蝉”,四目相视,不断的挑衅我,“来呀来呀,抓不到我。”我哪受过这种气,一把向它抓去,谁知这厮好生厉害,举起双钳夹住我的手指,一声惨叫后,“霸王蝉”飞走了,这小小的“霸王蝉”竟然力大无比,让我吃尽了苦头。“哼!洒家改日与你再战!”谁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刚走没几步,“霸王蝉”又趴在树上,我张牙舞爪扑去,哈哈!“霸王蝉”终于被收入囊中,可它还挥动翅膀,不停地使双钳抓瓶子,但我的瓶子可是固若金汤,“霸王蝉”也只能望瓶兴叹,在瓶子里的“霸王蝉”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就如一只斗败了的公鸡,不得不俯首称臣。我的兴致越来越高,一只两只三只……陆陆续续收入囊中,我高兴着,忙碌着,日复一日,享受着假期里这段好时光。
快乐总是短暂的,假期结束当我背起书包重返校园,偶而会听到白杨树上知…了…一声嘶叫,显得那么脆弱无力,城市夏天总没有乡下的清脆,我恋着乡下的蝉,乡下的小树林,乡下快乐的暑假生活。
点评者简介:
张国钟,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能手、
教育硕士、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
山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