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之王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被定为一级甲文物的万历五彩人物故事洗。这种大洗存世数量非常少,一般见有两种纹饰,其一就是本大洗这种人物故事纹。

相比五彩鱼藻纹大罐的名声赫赫,此物知者寥寥。但五彩鱼藻纹大罐,存世数量就目前所见已经公开发表的不下十余件。而此物见于公开发表的笔者所见仅数件而已。所以这种洗被国家定为一级甲等文物,也就是所谓的国宝级文物。

我们知道,瓷器的价值,首先来自于艺术价值,其次来自于年代价值,再其次来自于珍稀程度。论瓷器的艺术价值,则琢器高于圆器,人物高于图案。论瓷器的年代价值,则历史上来点评很重要,如明人点评明瓷首宣,次成,次永,次嘉。论珍稀程度,则物以稀为贵,永乐一把莲盘子多见,故不稀罕,则其他仅见孤例的窝盘,价格高于一把莲(一束莲)极为正常。

这件万历青花五彩大洗,尺寸大而且精。从青花发色和精致程度来看,这应该是万历早期的作品。此洗的主题纹饰为松下高士图,洗壁和洗沿还有人物十余,表达的是一种隐逸高士的出世情怀,这种题材在明早期是非常罕见的。

从嘉靖皇帝开始,明晚期的皇帝多数好道教,喜欢丹药。万历皇帝由于腿脚不便,晚期很少上朝,更是成了典型的宅男。对于宅男这种古代人物而言,往往喜静不喜动,则庭院生活,赏花吟月成了此类人群的标准动作。辅以清代雍正皇帝的类似作为,则本图的高士,或为万历皇帝本身之写照。脱去龙袍,换以素服,独坐于庭,仅以一童子相伴,赏瓶赏松,风高云淡,或为政务之暇的闲情逸致了。

说到万历五彩瓷器,其实应该称为青花五彩,当时称为青花间装五色。这种瓷器的制作难度和工艺复杂程度远高于纯粹的釉下彩或釉上彩,属于二次烧成的作品。由于当时没有发明釉上蓝彩,一律以釉下青花代表蓝色,所以在彩绘上需要二次绘画。

第一次先在瓷器上用青花颜料绘画出图案中的蓝色部分,然后入窑高温烧成半成品。然后在半成品上再用低温釉上彩绘颜料填补上空白部分。这样,就对画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了。笔者认为,应当是先把图案线描到白胚上,再在图案上描蓝,入窑火后线条被窑火烧飞,再在半成品上根据画稿,用矾红,草绿,铁黄,深褐等色画出未完成的部分。所以,多了一道工序,其成本和技术难度就大幅度提高了。

一般而言,鉴定五彩瓷器有个要诀,说是釉上彩瓷若传世百年以上者,迎光斜视可见彩色上和彩色周围有一圈五颜六色的类似于贝壳光的光泽,俗称蛤蜊光。这种蛤蜊光是彩绘颜料中因为含有大量的铅粉,而在烧成瓷器后形成化学反应在空气中氧化而成的化学物质的反射光。

现在仿制的蛤蜊光,一般仅能仿制彩上的蛤蜊光,而对彩色周边的那种蛤蜊光无法仿制出来。但不少新出土的器物,却不太符合这条规律。要么是彩上被土壤过分腐蚀和氧化形成一层白霜类的物质,要么就是因为保存环境为悬坑或水坑,隔绝了空气和土壤,釉彩如新,对于缺乏真品鉴别知识的藏友而言,不敢确认。

再者,说大明瓷器,有粗大明一说。这个粗大明,一般指的也是嘉靖万历瓷器。也就是说嘉靖万历瓷器有一部分器型非常大,胎质和釉水比较粗糙,露胎处火石红非常明显。以前的论点,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瓷器,若无火石红,则真赝存疑。如果非常精致,真伪也存在较大争议。

但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不少海内外收藏的嘉靖万历瓷器真品大图细节来看,此说法有待改进。万历时期的早期作品有极为精致之作,当时皇帝还非常敬业,瓷器生产不敢马虎。嘉靖时期也是如此,其早期作品和中后期作品有较大的区别,只是不如万历时期那么明显罢了。所以,对嘉靖万历瓷器的鉴定和研究,目前尚没有专家学者深入进行,市场认知度不高,拍卖成交价格也远低于永宣成化。有心的朋友可以尝试进行深度研究,分期断代,则在此领域或有大成也未可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