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变得优秀后,可能等到的反而是来自他人的攻击!
今天我们要来谈的这个话题是来自矛盾的人性常态,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了解一下今天的主题:假如有这样几个人组成的圈子,他们关系不错,经常在一起相处,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可是突然有一天,这个圈子里的其中一个人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跳出这样的圈子,去找寻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他便努力地提升自己,结交了其他比自己优秀的人,生活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幸苦。慢慢地也就和剩下的那几个人接触少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人的生活上升了一个台阶,收入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也认识了更多比自己优秀的人,似乎他真的跳出了原本那个圈子。有一天,原本那个圈子的几个人相约到一起吃饭,在聊天中这些人的话语中有意无意的带着些许阴阳怪气的调调,有着明显的疏远,甚至偶尔还有一些攻击性的话语。我想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只不过程度深与浅而已。毕竟,这涉及到我们人类的本性,但不能去定义其好坏,且听我细细道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自我防御这个词,今天我们聊的话题也和自我防御有关。自我防御是我们在遇到自我边界被侵犯,比如面对贬低、伤害、攻击等危害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本能的防御,有:攻击、承受、逃避等行为表现。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的都在启动自我防御,也就是自我保护。这是我们的大脑为了保护我们的心理平衡而设置一套防御系统。就像我们的免疫系统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的细菌伤害,只不过心理上的自我防御抵御的是来自心理层次上的伤害。回到我们之前的那个例子上,为什么这个人会遭到来自圈子里的人的“攻击“?比如,来自对方的行为疏远、攻击性的言语或针对等·······如果我说这或许是来自他们本能的自我防御,或许大家难以理解。假设,这个跳出圈子的人是A。在A跳出原本的圈子后,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呢?可能是经常一起玩儿的人少了一个了,可能是平时联系少了,也可能是不再被向以前那样信任了等等······好像并没有太影响到其他人,不足以让他人对他产生攻击的欲望。但其实:这个A跳出圈子了,变得更好了,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人了,自己也变优秀了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呢?试想一下,原本大家都是同一个圈子的人,突然有一天你变得优秀了,那么所衬托出来的不就是其他人的糟糕了么?其他人什么都没干,就莫名地被对比出了:我不如人家。以前大家都差不多,但是现在我不如人家,这不就是在大家无意识中被贬低了么,自然也就触发我们的自我防御系统了。甚至你会发现,在产生“攻击”的时候,其他人几个人会有意无意的异常团结。你看,带着自我保护的攻击性,就是这么莫名其妙的产生了。不同的情况下,它可能有着不同的定义:嫉妒、仇富、小心眼等等·······它可能随时会产生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地方,原因就是源自我们的自我保护,为了心理平衡,不出现因情绪或心理失衡所导致的问题。如果你的优秀只是让人望其项背,并非不可赶超,那么就很大可能就会被攻击。如果你的优秀是让人望尘莫及,那么你受到的攻击就会少很多很多。而这些攻击行为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甚至连对方本人也没有发觉自己的行为所有不妥。所以这就造就了,我们在变得更好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有勇气面对时时刻刻可能出现的攻击。这些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你正打算变得更好,努力变得优势的过程中,来自旁人的打击:或许是居高临下的指点:“你这样是不行的,你这样是不对,你这样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运气好一点而已,我有那样的运气我也可以·······“不要问为什么有人会如此,问就是这样他们会更舒服,能够获得更好的心理平衡,哪怕仅仅只是嘴上说说,也能缓解因差距和对比带来的危机感和焦虑。你看,哪怕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写出了这篇文章,但是当我有时候看一些短视频看到同年龄段比我优秀,比我有钱,比我拥有更好生活的人,我也很难真心地去祝愿,很难诚恳地去认同他人的一切,一般我都会迅速地划走,眼不看心不烦,强烈的对比可能会让我很焦虑。所以,在变得更好的路上,我们几乎是无法避免去面对别人的“攻击”的。这些攻击可能是:质疑、否定、批判、疏远、排斥等等········如果这时候你没有做好面对这样的攻击的准备,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许你会不断地怀疑自己:这样的自我否定或许会阻碍你变得更好,成为你的绊脚石。严重一点的,或许会因此做出符合“大众期待”的行为:“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努力还有什么用,也许我真的是因为运气吧········”不要小看舆论的力量,哪怕只是几个人的舆论,如果没有更多的鼓励作为能量去平衡,依然可以轻易地打倒一个努力变得更好的人。所以我说,要变得更好,不仅仅需要能力,也需要勇气。需要勇气去面对那些有意无意的攻击,有勇气去面对别人的贬低和打压,有勇气去战胜那些质疑和批判。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也无法预料他人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你使绊子。但是对于我们自己,从始至终我们都是拥有最大选择权的那个人。就像心里有杆秤,你可以有足够的认识来自我评价,而不是取决于外界的指指点点。想象我手里有个炸弹,现在我把它点燃,给你,你要不要?这个炸弹是否炸到你是取决于我给不给,还是你要不要?如果我们把这个炸弹换成别的东西,比如一颗糖,比如别人的评价,比如我们上面谈到的“攻击”···········虽然面对一些攻击我们很难平和地接受,难免会导致我们的一些负面情绪,但是它能不能长久的影响我们,这点我们是完全可以选择的。你认同,那么那就会长久的影响你,如果不认同,那么它就只能影响你一会儿。如果我们心里有杆秤,时时刻刻可以坚定的自己评价自己,知晓自己的状态,那么许多“攻击”也就显得那么的惨白无力了。所以,在变得更好的路上,别只是埋头努力,也需要多多的自我认同,也要把心里那杆秤支起来啊。也请你记住,这个世界没有人有权利有资格去定义另外一个人,如果非得要有这么一个人,那这个人一定要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才经历过你所经历的,感受过你所感受的。而这些经历,可以帮你支起心里的秤,也可以帮你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