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把每一次咨询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来访者
2015年有位咨询师朋友远道而来长沙拜访阿苏,我们聊了很多,中间他问我:“阿苏,你现在的一个疗程是多长时间?”我回答说:“我现在已经不做疗程心理咨询了,我把每一次咨询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交到来访者手里。”当时他很惊讶。
有些经常做咨询的来访者在第一次预约我时,也会习惯性的问我:“阿苏,你的咨询一个疗程是多少次,一次性交多少钱?”我微笑的和TA说:“我不做疗程咨询,我的咨询你需要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交一次,做一次。”
将每一次咨询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来访者,现在是我的咨询方式。我为何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咨询呢?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避免来访者陷入心理咨询中的常见窘境
一个人走进心理咨询室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很多来访者经历过很多次咨询,也经历过很多个心理咨询师,也不一定找到合适自己的咨询师。
虽说现在心理咨询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走进咨询师对于一个来访者来说并不容易,有心理上的压力,也有现实的压力,还有咨询效果的担忧。
首先很多来访者是背着家人来做咨询,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在做咨询,是脑子有病,传统观念很容易把心理问题和“精神病”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很多人慢慢的接受了心理咨询,但很多地方还是比较忌讳心理咨询的,他人知道自己在做心理咨询,是一件相对危险的事情;
其次,现在的心理咨询费用并不低,每次咨询费用基本上都是几百,高的达三-五千一次(50分钟),对于来访者要投入的金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特别是长程的咨询;
再次,作为一个来访者,很难对咨询师进行初步辨析,有时通过网站上的简介和一些表面的介绍,或者名气很大,传播很广的咨询师,来访者也只是表面的认知,其实对咨询师本人的人格状态和成长水平并不会有过多过深的了解。
有时做咨询如同赌博,遇到一个合格的咨询师是幸运,遇到不合格的咨询师,有苦难言,更有可能被伤害和攻击,受到“二次伤害”,而且没有途径进行维权。
一些交了长期疗程的费用的来访者,很容易陷入困境,做了几次却发现咨询师本身有问题,咨询师并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与咨询师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和争执,却难以开口,要求退钱,双方因为这个事情会产生纠纷,来访者作为弱势群体,难以维权,很多来访者吃了哑巴亏,钱要不回来,咨询也不做了。
把每一次咨询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来访者,是对来访者的负责,来访者也能对自己负责。
二、每一次咨询的效果是来访者的试金石
心理咨询的魅力在于其过程中充满了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没有一个咨询师敢保证自己适合每一个来访者,能够解决任何心理问题,而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遇到什么情况都去面对,感受体会,陪伴来访者,一起走过漫长的心理成长的过程。
当每一次咨询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掌握在来访者手里时,咨询师就是一个裸泳者,必须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用心对待每一个来访者和每一次咨询,既小心又大胆,既战战兢兢又胸有成竹,在每一次咨询中保持谨慎和专业,在每一次咨询中与来访者慢慢的探索心理的难以言说的隐秘和情绪,丝毫不得有所懈怠。
来访者是心理咨询的感受者和体会者,也是咨询效果的评估者,更是咨询费用的承担者。当来访者对咨询效果不满意时,或者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时,可以随时自由的选择中断咨询过程。不因为其他的原因去限制来访者的自由。
这样,咨询师和来访者才能平等,因为来访者握有咨询的尚方宝剑,我随时选择可以下次不来。
三、心理咨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由每一次咨询构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人的心理构成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可能通过某一个诊断能够概括和定义。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17年的咨询师,我对诊断非常的反感!
人是如此复杂,人性如此复杂,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如此复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如此复杂,怎么能用一个诊断的标签就定义一个人呢?心理咨询越往深处走,诊断所具有的意义就越少,甚至会推翻原有的所谓的“诊断”,症状只是一个人潜意识深处痛苦和冲突的外显,对于探索一个人的内心,它所具有的意义更多的是象征性的,作为一个线索往下深入的点,而不是对于一个人的终极“判断”。
对于心理咨询来说,“症状”只是开始的起点,从这里出发,是潜意识冲突外化的线索,而不是“对症下药”的目标。
正是因为心理咨询的复杂,一些表面简单的身心问题,比如失眠,饮食障碍,运动失调,社交恐惧,亲密关系恐惧,没有幸福感等等,其实蕴含着底层深厚的潜意识基础,浓缩了一个人几十年的爱恨情仇,里面有着不为人知的很多的创伤和底层情绪,要面对起来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事情,要走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慢慢的接近到潜意识深层的原因。
作为咨询师必须自己成长好,做好长期陪伴来访者心理成长的准备,但又不能强迫来访者进行咨询,需要尊重来访者的意愿,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者可以自由的选择,自由的离开,让来访者的自我有独立的选择权,遵循“咨询自由自主”的原则。
作为一个咨询师,陪伴来访者进行长期的心理成长,慢慢的成为自己,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要经历数年甚至几十年的心理咨询的时间,才有可能陪伴来访者成为自己,所以咨询需要慢慢来,急不得,也不能急,一点点的往下深入,在每一次咨询中用心用力,有时会不断的反复,走一步退两步,走两步退三步,保持前行的节奏,慢慢往前走。
四、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的纽带
心理咨询中有一条原则:关系高于技术。
当来访者认可和信任咨询师,当来访者感觉到安全和温暖之后,才有可能将心底最深的创伤和秘密呈现出来,这是需要经历漫长的咨访关系构建的过程的。
一个咨询师要获得来访者的认可和信任,这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咨询师在观察感受来访者,来访者也在体会评估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前期,来访者会设下很多的心理陷阱,放下很多的“饵”,释放很多的烟雾弹,考验咨询师的能力和水准,检验咨询师是否有能力和实力陪伴自己成长,如果咨询师没有觉知,踩到“心理游戏”的地雷,也许前面所付出的努力就会荡然无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还要看来访者是否给你下一次的机会。
所以这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要求是非常高的,咨询师需要先努力成长自己,达到来访者的要求,才有可能获得来访者的认可和信任。
一个咨询师在走入心理咨询室之前,是需要经历长期的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咨询师能走到哪个层面,才能陪伴来访者走到哪个层面。
作为一个咨询师,需要在理论学习、自我成长和生活实践方面都要能经得起考验,将自己所学、所得和所用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咨询师需要先成为自己,修复自己的原生家庭创伤,构建自己的亲密关系,将心理学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生活,践行总结体会,由理论到实际,由虚到实,自己先活出来,才能更好的陪伴来访者的成长。
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没有成长好,有时走入咨询室,不能帮到来访者,可能害了来访者,把别人带到沟里去了。
心理咨询的核心部分是处理移情、阻抗和反移情。这个部分的精髓在于咨询师本身成为一个稳定的投射性容器,营造一个抱持性的环境,能稳稳的接住和容纳来访者的移情、阻抗和攻击,能清晰的觉知自身的反移情,从而在强迫性重复中慢慢的陪伴来访者艰难的往前走,中间的艰辛难与人言,这个过程走过长程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和来访者会深有体会。
五、心理咨询是有吸引力让来访者不断的诉说
心理咨询师在出租自己的耳朵,好耳朵,好价钱。-霍大同教授
如何让来访者在咨询中慢慢的诉说自己的故事,慢慢的觉知和自我分析,不停的往下延伸,这本身对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考验。
咨询师需要先是无知的。这个部分需要咨询师有强大的自信和定力,稳稳的,慢慢的推进,跟随来访者的节奏。你不说,我不知道。对于来访者一无所知,保持好奇心,所有的信息都需要依赖来访者的表达和诉说,咨询师不要人为的介入和定义,因为来访者的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咨询师慢慢的体会感受和品味,感觉到来访者独特的气息和味道,如同一幅画,慢慢的展开,而不是在画才开始展开一点点就强行介入,有充分的耐心,倾听来访者的故事,在诉说的过程中,来访者的表达和自我觉知能力会随之提升,当这幅画完全展开时,很多东西一切都在不言中。
当然这个过程不等于咨询师不说话,如果能不说尽量不说,一旦表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来访者慢慢的深入自我觉知,更多的诉说遗忘的信息和线索。
六、将每一次咨询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来访者
你来我在;你不来,我还在。
咨询师稳稳的存在,不放弃,不抛弃,面对来访者的攻击,而不攻击来访者,尊重来访者的意愿和动机,就算离开,也能给彼此一次机会去交流和探讨,这里面咨询师犯了什么错误,哪里让你不舒服了,是否压抑和隐藏了不能表达的情绪和感受,在关系中是否存在表达性的问题,通过离开来表达自己的能量和情绪,让彼此都能有足够的空间来面对分离。
阿苏对于咨询关系的稳定会用线来感受,有些咨访关系的线很粗很坚固紧密,不管发生什么都能面对;有些线虽细但很坚韧,就算发生什么也能面对;有些线很细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断。
对于很细很脆弱的关系,我经常会提前表达:“我有一个请求,如果你想离开,我会尊重,只是请你给我一次机会,在离开前,哪怕一次的咨询时间,让我们能好好的面对分离这件事情,好吗?”很多时候,这会是咨询的一个新的开始,因为用分离来表达,往往隐藏着来访者的创伤和情绪压抑的线索。
有的来访者会因为本身的经济原因、家庭原因或者其他的原因(满意自己现在的成长水平)而中断咨询,作为咨询师,我会理解和尊重,也会表达我一直在这里,有时过了一段时间,来访者还会回来,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心理成长之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心理咨询的道路蜿蜒而曲折,尊重每一个来访者,尊重来访者的每一个决定,在过程中经历,在过程中陪伴,一起走过一段独特的心理成长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将每一次咨询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来访者。
相关链接:
5、阿苏:走进咨询室的那个人, 不一定是家里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人
作者简介:阿苏,男,心理咨询督导、精神分析倾向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团体辅导师,2015年度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北京晚报"心理行者"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