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戴僧静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少有胆力,便弓马。事刺史沈文秀,俱没虏。后将家属叛还淮阴,太祖抚畜之,常在左右。僧静于都载锦出,为欧阳戍所得,系兖州狱,太祖遣薛渊饷僧静酒食,以刀子置鱼腹中。僧静与狱吏饮酒,既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归,太祖匿之斋内。以其家贫,年给谷千斛。随还京师。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从。袁粲据石头,太祖遣僧静将腹心先至石头。时苏烈据仓城,僧静射书与烈,夜缒入城。粲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处分,台军至,射之,火乃灭,回登东门。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僧静以功除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将士战亡者,太祖为敛祭焉。升明二年,除游击将军。沈攸之平,论封诸将,以僧静为兴平县侯,邑千户。世祖践阼,出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永明五年,隶护军陈显达,讨荒贼桓天生于比阳。僧静未至比阳四十里,顿深桥。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僧静合战大破之,杀获万计。天生退还比阳,僧静进围之。天生军出城外,僧静又击破之。天生闭门不复出,僧静力疲乃退。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使领军向江陵,僧静面启上曰:’巴东王年少,长史捉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上不答而心善之。九年,卒。诏曰:“僧静志怀贞果,诚著艰难。克殄西墉,勋彰运始。奄致殒丧,恻怆伤怀。赙钱五万,布百匹。谥壮侯。”译文:戴僧静,是会稽永兴县人。从小有胆量勇力,擅长骑马射箭。曾是刺史沈文秀的手下,一同被北虏俘去。后来带着家眷叛逃回到淮阴,太祖收留了他,常在太祖左右。僧静从都中载锦出城,被欧阳戍抓获,关在充州狱中,太祖派薛渊给僧静送酒食,将刀子置于鱼腹中。僧静和狱吏饮酒,吏醉后,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破屋而出。回到太祖那里,太祖将他藏到斋内,因其家境贫困,太祖每年给他一千斛谷米。后来,随太祖回到京师。沈攸之发难,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随从太祖。袁粲占领石头城,太祖派僧静带几个心腹先到石头,当时苏烈占据仓城,僧静用箭将书信送到苏烈手中,夜里用绳缒入城中。袁粲登城西南门,燃烛火发号施令,中央军到,用箭射灭了烛火,袁粲又回登东门。其同党辅国将军孙昙璀骁勇善战,每冲杀一个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挡。从夜里九点战到四点,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敌溃,僧静手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僧静因功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对于阵亡将士,太祖殓埋并祭奠了他们。升明二年,僧静升任游击将军。沈攸之被平定后,封赏众将,僧静被封为兴平县侯,食邑千户。世祖即位,僧静出任北徐州刺史。僧静买牛给贫困的人让他们耕种,甚得民心。永明五年,隶属护军陈显达,于比阳讨伐荒贼桓天生。僧静离比阳还有四十里,屯兵深桥。天生引虏军步骑兵十万杀到,僧静与之交战,大破敌军,杀死和俘获的数以万计。天生退回比阳,僧静追击包围了他。天生兵出城外,僧静又击溃了他,天生闭门不再出战,僧静军兵累了才退走。永明八年,巴东王萧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领兵向江陵,僧静当面启奏皇上说:“巴东王年少,长史管他又太严厉,一时气愤,不计后果,才做出这种事。朝廷突然派兵向西进军,人心惶惶,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命。”皇上不作答复,而心里对他很有好感。永明九年,去世。诏书说:“僧静忠诚果敢,在艰难之际赤诚立功,攻克西城,开国勋高。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伤怀。赐钱五万,布百匹。谥号为“壮侯”。”

(0)

相关推荐

  • 朱友恭(?-904)

    本名李彦威,淮南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唐朝末年大臣.个性颖利,善体上意.朱温怜之,畜为己子. 从太祖四征,稍立军功,累迁诸军都指挥使.检校左仆射.乾宁中,授汝州刺史,加检校司空.光化初(898) ...

  • 《新五代史·唐臣传·史建瑭》原文及翻译

    新五代史 原文:     史建瑭,雁门人也.晋王为雁门节度使,其父敬思为九府都督,从晋王入关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于陈州,尝将骑兵为先锋.晋王东追黄巢于冤朐,还过梁,军其城北.梁王置酒上源驿,独敬思 ...

  • 刘怀民墓志:首名“墓志铭”,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凝重圆润

    <刘怀民墓志铭>,全称<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王刘府君墓志铭>,刻于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清光绪年间出土于山东益都.现藏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志高49 ...

  • 《新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

    原文:太宗皇帝讳世民.隋祚且终,盗贼蜂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与晋阳令刘文静善,文静坐事系狱,太宗夜就狱窥见,与图大事.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乃集义兵于城,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装寂告高祖 ...

  • 《史记·秦本纪》原文附翻译 司马迁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qu ...

  • 《新唐书·韦挺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韦挺,京兆万年人.父冲,仕隋为民部尚书.贞观初,王规数荐之,迁尚书右丞.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扶阳县男.太宗谓挺曰:"卿之任大夫,独朕意,左右无为卿地者!&q ...

  • 《新唐书·李百药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 ...

  • 新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太宗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

  • 史记·孝景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解惠全 白晓红 译注 [说明与解析] 这篇本纪以大事记的形式,简略地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间所发生的要事. 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 ...

  • 史记·孝文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解惠全 白晓红译注 [说明与解析] 这篇本纪记载了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的种种仁政,赞颂了他宽厚仁爱.谦让俭朴的品德,刻画出一个完美贤圣的封建君主的形象. 这篇本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录了许多文帝的诏书 ...

  • 史记·吕太后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解惠全 白晓红 译注 [说明与解析] 吕后名雉,字娥姁(xū,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这篇本纪成功地塑造了吕后这样一个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详细地记述了吕后篡权及其覆灭的过程 ...

  • 史记·高祖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本文先是现代文翻译与解析,然后是原文和注释. [说明与解析]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 ...

  •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说明与解析]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