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祥· 一代宗师,中国水彩领域极具开拓精神的领军人物
“水彩画有它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人的感觉是其他画种所没有的,它很清新、润泽,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独特的慰籍。我想做的事,就是把水彩的美感发挥到极致,让所有人都觉得,原来水彩可以这么好看。”——刘寿祥
刘寿祥(1958年4月-2020年2月1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教授,水彩画硕士生导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收藏作品有《牧牛少年》、 《桥》等。
有着“学院派”严谨的造型能力和中国深厚传统人文素养的刘寿祥老师,是当代中国水彩画界实力派画家的突出代表。他不仅从事水彩画的教学与创作长达35年,还在湖北美术学院开创了全国美术院校第一个水彩画系。他以独特的风格、严谨的创作态度、技术创新方面开拓了水彩创作的新领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水彩创作的新秀画家。
翻看刘老师的水彩作品,最具震撼性的是他的静物画系列作品。可以说,在静物题材方面,世界范围内水彩作品能和他媲美的画家寥寥无几,他在水彩静物方面,已构建了一个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刘寿祥在水彩静物方面的潜心研究,花费了他巨大的心血,多年来他从静物写生入手,来探索绘画中带有普遍性的“有意味的形式”和艺术美感。刘寿祥的静物画,从静物及其相互构成的几何形态来寻找其中蕴含的丰富“构成”图式和艺术语言,他的画面中描绘对象造型严谨又显大气,物象拙中见巧,朴实无华,透露出大巧不工、重剑无锋的哲学思维。
在大色块的搭配上,他受到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和楚国漆器的启发,在黑、红衬布的大色块上,富有生机的鲜果三五成群散落其间或堆聚在一个果盘里;亦或摆放其它颇具特色的器具、水果,再辅以古朴雅致的灰色背景,这种样式构成了他《鲜果》系列静物画的主旋律。
他的静物画总体色调肃穆端庄又不失典雅,在朴素的视觉表达中除了隐含着中国文化的风骨外,还蕴育着一种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感怀。他独创的技法、生动朴拙的用笔,营构出的是一种来自乡土民间浓厚的韵味。
风景画创作也是刘寿祥老师喜欢描绘的题材,从描绘烟雨朦胧、意境唯美的江南水乡到色彩斑驳陆离、苍凉伤怀的古街老巷,都留给观众一种对岁月静好、历史沧桑的无尽回忆及在文化上的怀旧与乡愁。
而他创作的雪域荒原系列又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然的博大壮观,弥漫其间的是种开阔的胸襟和天地间的洪荒。刘寿祥老师说:“我每年都会去甘南藏族自治州,人生总有些过不去的坎,就来这里释放情绪,调节状态。慢慢地就爱上这里的淳朴,尤其是在雪天艰辛的生存环境里,他们仍努力打拼,这种厚重的生命力和审美,和我时下的心境比较相符。”他认为,画风景最重要的是把画者的情绪放进去,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灵魂,“画里有情感,就是可爱的。”
细品刘寿祥老师在静物还是风景方面的创作作品,他在表现手法上,他发明了特有的“埋色”(用丙烯颜料来预埋基础色)和“冲洗”(洗去浮色)等方法。这使得他的作品透明厚重,整体丰富。在技法上,他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用笔方法,横涂竖抹,轻、重、缓、急饱含激情的“写”,结合浓、淡、干、湿的水色变化,作品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此同时,刘老师把水彩笔和水彩纸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并有意或无意制造出一些肌理,使画面呈现的水色、肌理、质感等妙趣横生,极富水彩神韵和美感。他的作品里所采用的肃穆、唯美的画面审美范式及其表现技法,确立了其在中国水彩界的地位。
无奈天忌英才,在2020年2月份,刘寿祥老师因身染新冠在湖北武汉离世。他的离去,是中国乃至是世界水彩界的巨大损失。我虽然没有受过刘老师的亲自教诲,但通过网络、视频、艺术作品以及老师和朋友们的口口相传,一直认为刘寿祥老师的言行举止、德行、作品都是当世一流的,这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应当值得我们推崇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