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乌头饮治疗痹症医案一则
医案:卢XX,女, 49岁。于2018年06月8日首诊。
患者因“全身关节疼痛6月”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多处关节疼痛。天气变化尤以下雨时更加明显,夜间疼痛明显加重,晨起后略好转,无晨僵,自觉全身关节处皮肤发烫。监测体温,未见异常。无明显潮热、盗汗症状。曾先后在四川省某省级、成都市某市级等三甲医院检查,血沉未见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异常,风湿免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诉冬天特别怕冷,大小便无异常。患者曾被诊断为“抑郁症”,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物。
刻诊:体型适中,情绪低落,焦虑状态,关节疼痛处无红肿、压痛、无关节变形,舌体胖舌质淡略瘀暗,白苔,脉短小而数。
中医诊断:痹症(痛痹)
证型:阳气不足,风寒湿阻
治法:温阳益气,通络止痛
处方:自拟乌头饮
具体用药如下:
制川乌15g(久煎) 制草乌15g(久煎) 附片30g (久煎) 桂枝25g
葛根80g 赤芍 15g 当归15g 细辛15g
川牛膝30g 鸡血藤50g 黄芪 60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4剂,每日一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二诊:2018年7月13日复诊。患者诉全身关节疼痛较之前好转。舌质、脉象暂无明显改变。陈老在前方基础上调整制川乌、制草乌剂量从15g加大为30g.增强温阳散寒止痛功效。
具体用药如下:
制川乌30g(久煎) 制草乌30g(久煎) 附片30g (久煎) 桂枝25g
葛根80g 赤芍 15g 当归15g 细辛15g
川牛膝30g 鸡血藤50g 黄芪 60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久煎2小时,4剂,每日一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三诊:2018年7月20日复诊。患者诉全身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唯肘关节疼痛还明显。舌质淡较之前好转,仍瘀暗。脉沉细。陈老在前方基础上加忍冬藤30g,乳香5g,没药5g.加强疏通经络的功效。
具体用药如下:
制川乌30g(久煎) 制草乌30g(久煎) 附片30g (久煎) 桂枝25g
葛根80g 赤芍 15g 当归15g 细辛15g
川牛膝30g 鸡血藤50g 黄芪 60g 干姜15g
忍冬藤30g 乳香5g 没药5g 炙甘草15g
久煎2小时,4剂,每日一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四诊:2018年08月03日复诊。患者诉病情明显好转,全身关节无明显疼痛感。唯双手指关节仍有少许疼痛,大小便无异常。睡眠尚可,舌体略胖有少许齿痕,舌质红偏暗。舌质淡较之前比较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甚是欢喜。陈老在前方基础上调整桂枝用量25g为30g.增强通阳散寒、通疏通筋络功效。
具体用药如下:
制川乌30g(久煎) 制草乌30g(久煎) 附片30g (久煎) 桂枝30g
葛根80g 赤芍 15g 当归15g 细辛15g
川牛膝30g 鸡血藤50g 黄芪 60g 干姜15g
忍冬藤30g 乳香5g 没药5g 炙甘草15g
久煎2小时,4剂,每日一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讨论:痹症系人体感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气血不畅、经络闭阻所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有肌肉、关节和筋骨麻木、酸痛、屈伸不利等,严重情况下还表现为关节灼热肿大等。中医对痹症早有论述,《内经》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金匮要略》中的湿痹,风寒,历节等病均属痹症范畴。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组成。主治寒湿历节及脚气疼痛。不可屈伸。方中乌头驱寒逐湿;麻黄通阳行痹; 芍药、甘草开痹而通血脉,使阴阳宣通,气血畅行; 黄芪实卫且防麻黄发散太过; 炙甘草缓和药力,使寒湿之邪微微汗解且减低乌头毒性。诸药合用,共成散寒祛湿,除痹止痛之剂。
该患者中年女性,全身关节疼痛半年,舌质淡瘀暗,脉短小而数。病程较长,平素较为怕冷,诊断为:痹症(痛痹)。考虑:阳虚血瘀,风寒湿阻。陈老给予自拟乌头饮,在乌头汤的基础上加用制草乌、附片,以增强温阳散寒的功效。调白芍为赤芍增强活血散瘀的功效,加用川牛膝、忍冬藤、鸡血藤取四神煎之意。祛麻黄,重用葛根,《伤寒附翼》: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本草纲目》: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故重用葛根解肌止痛。取葛根汤之意。乳香、没药,调气活血止痛。达到温阳散寒、通络镇痛的功效。陈老灵活运用经方,大剂量运用制川乌、制草乌、附片,并且在经方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思想,是基于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牢固掌握,对辨证的精准,值得吾等后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