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2021主要城市通勤半径出炉!买房的边界值都在这了
中国城市最新的“通勤半径”出炉!
7月24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报告》统计了中国(内陆)4个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郑州、西安、苏州、佛山、宁波等42个重点城市的通勤大数据。
这个“通勤半径”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报告》指出,以互联网位置服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数据为依据,选取42个中国主要城市,汇聚2.3亿人的大数据职住和通勤样本,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10项指标,呈现2020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画像。
城市通勤大数据不仅对城市治理至关重要,对老百姓买房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分享《报告》中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01
42个城市的通勤半径排名
42个城市中,北京的通勤半径达到41公里,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40公里的城市。仅次于北京的是上海、深圳、重庆,均达到39公里。
相比去年的《报告》,深圳的通勤半径从40公里减少到39公里,而北京从40公里增加到41公里,说明北京的通勤半径仍在扩张,而深圳已经在收缩。
此外还有天津、大连、杭州、广州、南京、沈阳等城市的通勤半径超过30公里。
可以看到,通勤半径和城市规模、房价水平有关,和地形地貌也有很大的关系。
北京、上海、深圳的城市规模大、房价高,通勤半径大,也是情理之中。
重庆虽然房价不高,但它的地形地貌很特殊,属于多中心城市,其通勤逻辑和平原城市肯定不一样。从高空看重庆,就好像一个个山谷组成的城市群,通勤半径大,也是可以想见的。
天津房价不算太高,但通勤半径也达到37公里,这可能与天津的双中心(老城区—滨海新区)格局有关,毕竟滨海新区距离老城区超过40公里。
大连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都不大,但通勤半径达到34公里,比广州还高,这可能与大连的地形地貌有关,它是半岛地形,而且市中心在岛尖区域,从哪过来都很远。
广州的城市规模、人口规模都是超级城市的水平,通勤半径为何只有31公里?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广州的空间布局是强中心结构,通勤人群以“天河-越秀”为圆心,向四面八方均衡分布,通勤半径不需要太大。
再加上广州近郊区域房价较低,比如番禺白云两三万的二手房遍地都是,容纳了大量通勤人群。
相比而言,北京、深圳都是典型的多中心城市,城市的动线更复杂,通勤跨度也就更大了。
总的来说,一线城市的极限通勤半径大约是40公里,二线城市(杭州、武汉、南京等)的通勤半径是30公里左右,三线城市的通勤半径大约是20公里左右。
在这些城市买房一定要有“城市半径”的意识,超过极限通勤半径的那些房子,以后不太好出手。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广州南沙、知识城这些热火朝天的产城,都处在31公里的通勤半径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价值?
我的看法是,城市半径是个动态数值,它会随着交通技术的升级,不断突破自我,不会一成不变。
如果以汽车通勤来计算,北上广深的通勤半径就是30公里,这从四大城市的绕城高速半径就能看出来,但如果以轨道来计算,北上深的通勤半径就增加了10公里。
回到广州,就目前而言,南沙、知识城和中心城区的联系的确是比较弱的,但随着18号线(时速160公里)的建设,南沙和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将从目前的一个半小时压缩到半小时左右,到时广州的通勤半径肯定会增大。
02
平均通勤距离排名
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另外几个有趣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