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买烧酒:壶内乾坤,万般滋味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喝酒,更多的是精神享受,杯酒诗意畅快人生。将打烧酒放在了除夕前一天,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于纯粹的生存而言,酒可有可无,但酒却伴随了人类文明五千年,把酒言欢助推了节日气氛,除夕的餐桌上,再刁蛮的女人也会让男人们开怀畅饮,寻求百思俱废中的一点遐思,徘徊在微醺在醉与非醉之间,寻求稍稍失态但尚能自持的曼妙感觉,与山河同醉,与时光共眠。中国人喜欢饮酒,更喜欢写酒,汗牛充栋的典籍中,随手一翻便是酒的影子,随便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喝酒的理由,更何况过年这样的喜事、大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殷实之家会拿出陈年老酒,自斟自饮也好,宴请亲朋也好,举杯相庆。酒是陈的好。时光消磨掉酒的躁气,留下了情感和纯真,有水的柔情,有火的刚烈,水火相撞相融,彼此都保留着个性,彼此又拥抱着对方。这便是夫妻双方的写照。可能从未谋面,一次媒妁之言或者天作巧合,男女双方就走到一起合成一个家,贫穷者幕天席地,山呼海走;有钱人庭院深深,宫锁清秋。但无论怎样的生活状态,都会把日子沉淀下来,成为生活的注脚。特别是到了过年,又长一岁的笑谈中,无奈和喜悦总是结伴而来,一年的喜怒哀乐都在除夕夜席间酒中。所有的男人都需要感谢妻子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的宽容,可以明目张胆地去买酒,几乎属于男人的专属。西周的周公旦就曾做《酒诰》一篇告诫世人,酒是大乱丧德和亡国根源,君子应该戒酒图强。可是无酒不成宴,酒从未离开过生活。生活包容了酒的存在,酒也丰富了生活的内容。经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主妇们对丈夫的指责如醉酒的身影摇摇晃晃飘到了大街小巷中,成为邻里的笑资,但没有一个邻居会真正的笑话哪些在妻子怒骂声中低头不语或者鼾声如雷的男人,人们相信酒后男人的真性情,豪杰般的敢作敢当。女人们骂在嘴上,疼在心里,矛盾得似同水火,与酒同源,但最后又殊途同归,满满一杯酒,满满生活的爱。男人们享受这样的生活,也享受着这样的醉意年节。时下春节的休闲,特别是疫情期间,大多以喝酒、打麻将的方式度过,但是这两样看似极其普通的事情,却极大地考验着人性。借酒撒风不属于酒的品质,而是人性之恶,很多男人并没有深醉,相反却以醉态示人,一醉遮百丑,不仅口无遮拦让亲朋好友尴尬异常,甚至还要动手打老婆,哭喊声震天。
男人的双手用来打天下,绝不是打女人的,这是男人持家立命的根本,家庭的和谐是以彼此尊重和相互包容为根本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在这样的理想目标下,有限的口舌之争或许对双方是一种了解,增进双方的包容。但以酒遮羞便是一种丑态,也是周公旦《酒诰》中禁酒的重要原因。佛家有“因兹制酒戒”的说法,世间又说喝酒乱性,成为男人喝酒何去何从的两难选择:浅尝辄止,非真性情;沉醉不知归路,又饱受指责。中庸之道,以水火不容变为水火共生,如同酿一瓶好酒千难万难,但终究可以酿造而成。八洞神仙之一的吕纯阳曾说,持戒酒肉常充腹,世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就看以什么心态面对,比如郭暧,中唐名将郭子仪的幼子,因为饮酒招致杀身之祸又变为千古佳话的故事。为了奖励郭子仪扶大厦将倾的不世之功,唐肃宗将女儿升平公主下嫁郭暧。新婚燕尔本来如胶似漆,不料恰值郭子仪大寿,公主自恃皇家身份拒绝入唐拜寿。郭暧闻讯后颜面尽失,借酒打了公主。娇生惯养蛮横的公主一怒之下跑回父皇那里状告郭暧。郭家闯下大祸,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不料唐肃宗却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儿女琐屑事何必问。
经典晋剧《醉打金枝》又名《满床笏》。笏是中国古代写进礼制中臣子面见君王用以指画或记事象牙板。《旧唐书》中记载:“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指过年家宴,因为子孙全在朝中为官,笏板堆积如山的盛况。满床笏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旧时中国民间有钱人家,要把郭子仪的画像悬挂中堂,称作“天官图”,以祈全福全寿。天宫图下打金枝,酒是一枚试金石,就看掌握试金石的人如何使用。酒壮英雄胆还是贪杯多饮满足口腹之欲,完全取决于人的品行和态度。因此民俗将打烧酒放在腊月二十九,看似按照韵脚要求牵强附会,其实有着极大深意,有节制和限度,在所有年货备齐的基础上,更尽一杯酒,便是诗酒年华。否则,就应当按照辛弃疾那首著名的《沁园春·将止酒》一般,把酒戒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诚如所言,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都不是生活所需要的。买烧酒,买是实力,需要量力而行,喝,是态度,与酒的好坏多寡无关。好男人的一杯酒,应该喝出锦瑟年华,如春潮勃发,春风浩荡。而好女人,更容得下乾坤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