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兹《了解女人》:中国男人普遍缺乏了解女人的兴趣

阿摩司·奥兹,以色列国宝级作家。《了解女人》,作者最为偏爱的小说。

读完小说后我一直在想,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中国男人身上,会怎么样呢?

优秀特工约珥长年变换身份奔波在世界各地,与家人特别是曾经热恋的妻子在感情上渐渐疏远。伊芙瑞娅意外身亡,约珥提前退休,带着十六岁的女儿、母亲和丈母娘迁到郊外重新开始生活。

如果换作一个中国男人呢?这里指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男人。

首先,有没有必要因为妻子的意外离世而终止自己的仕途?

约珥的上司、同事以及他本人都清楚地知道,凭着他优异的业绩和坚定忠诚的品质,不出三五年,他上司的那张椅子就应该属于他。对一个中国男人来说,事业成功决定一切。赵子龙早就说过,“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他的老板刘备也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功名重于家庭,社会关系重于夫妻感情,这是中国男人的集体潜意识。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依然有人认为,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升官、发财、死老婆、小情人”乃人生四大喜事。这种说法固然很露骨,也不那么全面,但在一定程度上确是某些人的真实想法。

中国的中年男人丧妻,或者离婚再娶,条件好的往往会再找一个年轻女子,没有子女,最好是未婚的,有的甚至婚前约定结婚后不再要孩子了。说白了,他只想再找一个老年时期的小拐棍,不惜牺牲对方身为一个女人渴望孩子的权利。这样的男人,你能想象他会因为妻子突然离世而放弃即将到手的功名吗?他不为之窃喜就算讲感情了。在中国文化中,从来不鼓励男人因为个人感情放弃事业,如果一个男人战胜丧妻之痛继续献身事业,他无疑会成为先进典型。

其次,他有没有可能依然爱貌似出轨的妻子,而不仇恨她?

伊芙瑞娅死得有点“不干净”。就是说,她是死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的,邻居们对此有着另一种说法,而约珥拒绝接受那种说法。他坚信妻子只是不小心触碰了高压电线,而那位好心的男邻居只是想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虽然作为一名特工,他心里不可能不怀疑,他也完全有本事将事情调查个水落石出——但是他没有。

这倒并不完全因为他和妻子如胶似漆的爱情令他坚信妻子的忠贞。事实上,即使没有发生意外,他和伊芙瑞娅的关系也早就进入了冬眠。作为一个忠于国家的特工,约珥从不破坏“规矩”,多年来不得不向家人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生活,不得不一次次破坏对妻子的承诺和约定,不得不迫使妻女过一种“丈夫”“父亲”身份缺席的日常生活,时间久了,她们不再把他的参与当作必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对于夫妻感情来说,这无疑是最严重的破坏。约珥为此深感愧疚——他有什么权利在自己不能满足妻子的情况下,剥夺妻子正常的快乐呢?如果她真的能快乐的话。

有一段时间,约珥回到家发现妻子变得特别快乐和迷人,不再对自己冷若冰霜。在做爱的时候她“劈头盖脸地给他惊喜”,他快乐地接受同时也怀疑,她是把从另一个男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传递给他。他跟她开玩笑:“那个幸运的赢家是谁?”他自愧不配得到如此嘉奖:“我怎么就从你那里赢得了这一切?”而她回答,“很简单,我的情人们无法满足我。”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一种新的体谅。

但惊喜来得不明不白,嫉妒和仇恨也一样来得没头没脑。夫妻生活的“小阳春”过去后,伊芙瑞娅重新把自己包裹起来,迅速消瘦,头发开始变得灰白,并且跟他分居。这一切都是因为谁?

他可以简单地给她扣上个不忠的罪名,使自己合情合理地追求新欢;他可以不再回忆她、感受她、试图在她死后还想更深刻地了解她——但他没有。他对妻子的爱就像一杯精神错乱的人调出的鸡尾酒,“但不管这种混合是什么,这份饮料从不掺杂一滴冷漠。”

他把她的母亲接过来和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他研读她未完成的英国文学论文,戴妻子习惯戴的眼镜,用她爱用的蘸水笔,在地图上把妻子论文里提到的作家的足迹一一标注,暗下决心一定要按这个路径安排一次旅行……

表面上看,人到中年也好,工作造成的隔阂也好,导致他们的爱似乎已经消失,并相继让位给怜悯、友谊、痛苦、妒忌甚至仇恨……这和中国的中年夫妻没什么两样。但对于一个中国男人来说,绝不会容忍妻子给自己戴“绿帽子”。尽管他自己可以视妻子如破衣,把她堂而皇之地丢在身后不理不睬自己美其名曰“一心扑在工作上”。

中国男人中不乏有知情知意的人,有敢于为爱牺牲的人,但中国文化并不鼓励如此这般。这样的男人在中国是另类,没出息的少数派。中国男人普遍缺乏了解女人的兴趣和动力。因为“男儿当自强”,建功立业才是正经事。好的男人会对“野花”心无旁骛,但对自己的“家花”也无暇了解,她是否孤独苦闷有没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人生设计——除了本本分分地给自己当女主人(“女仆”)而外。“我已经给了你全部,你有什么理由不安分守己?”至于渣男们,他们对女人的兴趣往往只限于怎么搞到手,作为自己的战利品去享受或炫耀,他同样不需要真正走进女人的内心。

总之,无论哪种中国男人,他们头脑里的女人要么是“狐媚偏能惑主”的妖精,要么是无怨无悔为男人及其家族奉献全部的“贤内助”,舍此并无第三条道路。这不能全怪中国男人,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女人是由男人来定义的,而男人是由他的地位和价值来定义的。

了解女人的男人,是和女人内心平等的男人,他懂得女人和爱情是自己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了她们也就意味着找不到自己。这样的男人,中国有,但不多。

阿摩司·奥兹,以色列国宝级作家。《了解女人》,作者最为偏爱的小说。

读完小说后我一直在想,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中国男人身上,会怎么样呢?

优秀特工约珥长年变换身份奔波在世界各地,与家人特别是曾经热恋的妻子在感情上渐渐疏远。伊芙瑞娅意外身亡,约珥提前退休,带着十六岁的女儿、母亲和丈母娘迁到郊外重新开始生活。

如果换作一个中国男人呢?这里指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男人。

首先,有没有必要因为妻子的意外离世而终止自己的仕途?

约珥的上司、同事以及他本人都清楚地知道,凭着他优异的业绩和坚定忠诚的品质,不出三五年,他上司的那张椅子就应该属于他。对一个中国男人来说,事业成功决定一切。赵子龙早就说过,“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他的老板刘备也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功名重于家庭,社会关系重于夫妻感情,这是中国男人的集体潜意识。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依然有人认为,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升官、发财、死老婆、小情人”乃人生四大喜事。这种说法固然很露骨,也不那么全面,但在一定程度上确是某些人的真实想法。

中国的中年男人丧妻,或者离婚再娶,条件好的往往会再找一个年轻女子,没有子女,最好是未婚的,有的甚至婚前约定结婚后不再要孩子了。说白了,他只想再找一个老年时期的小拐棍,不惜牺牲对方身为一个女人渴望孩子的权利。这样的男人,你能想象他会因为妻子突然离世而放弃即将到手的功名吗?他不为之窃喜就算讲感情了。在中国文化中,从来不鼓励男人因为个人感情放弃事业,如果一个男人战胜丧妻之痛继续献身事业,他无疑会成为先进典型。

其次,他有没有可能依然爱貌似出轨的妻子,而不仇恨她?

伊芙瑞娅死得有点“不干净”。就是说,她是死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的,邻居们对此有着另一种说法,而约珥拒绝接受那种说法。他坚信妻子只是不小心触碰了高压电线,而那位好心的男邻居只是想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虽然作为一名特工,他心里不可能不怀疑,他也完全有本事将事情调查个水落石出——但是他没有。

这倒并不完全因为他和妻子如胶似漆的爱情令他坚信妻子的忠贞。事实上,即使没有发生意外,他和伊芙瑞娅的关系也早就进入了冬眠。作为一个忠于国家的特工,约珥从不破坏“规矩”,多年来不得不向家人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生活,不得不一次次破坏对妻子的承诺和约定,不得不迫使妻女过一种“丈夫”“父亲”身份缺席的日常生活,时间久了,她们不再把他的参与当作必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对于夫妻感情来说,这无疑是最严重的破坏。约珥为此深感愧疚——他有什么权利在自己不能满足妻子的情况下,剥夺妻子正常的快乐呢?如果她真的能快乐的话。

有一段时间,约珥回到家发现妻子变得特别快乐和迷人,不再对自己冷若冰霜。在做爱的时候她“劈头盖脸地给他惊喜”,他快乐地接受同时也怀疑,她是把从另一个男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传递给他。他跟她开玩笑:“那个幸运的赢家是谁?”他自愧不配得到如此嘉奖:“我怎么就从你那里赢得了这一切?”而她回答,“很简单,我的情人们无法满足我。”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一种新的体谅。

但惊喜来得不明不白,嫉妒和仇恨也一样来得没头没脑。夫妻生活的“小阳春”过去后,伊芙瑞娅重新把自己包裹起来,迅速消瘦,头发开始变得灰白,并且跟他分居。这一切都是因为谁?

他可以简单地给她扣上个不忠的罪名,使自己合情合理地追求新欢;他可以不再回忆她、感受她、试图在她死后还想更深刻地了解她——但他没有。他对妻子的爱就像一杯精神错乱的人调出的鸡尾酒,“但不管这种混合是什么,这份饮料从不掺杂一滴冷漠。”

他把她的母亲接过来和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他研读她未完成的英国文学论文,戴妻子习惯戴的眼镜,用她爱用的蘸水笔,在地图上把妻子论文里提到的作家的足迹一一标注,暗下决心一定要按这个路径安排一次旅行……

表面上看,人到中年也好,工作造成的隔阂也好,导致他们的爱似乎已经消失,并相继让位给怜悯、友谊、痛苦、妒忌甚至仇恨……这和中国的中年夫妻没什么两样。但对于一个中国男人来说,绝不会容忍妻子给自己戴“绿帽子”。尽管他自己可以视妻子如破衣,把她堂而皇之地丢在身后不理不睬自己美其名曰“一心扑在工作上”。

中国男人中不乏有知情知意的人,有敢于为爱牺牲的人,但中国文化并不鼓励如此这般。这样的男人在中国是另类,没出息的少数派。中国男人普遍缺乏了解女人的兴趣和动力。因为“男儿当自强”,建功立业才是正经事。好的男人会对“野花”心无旁骛,但对自己的“家花”也无暇了解,她是否孤独苦闷有没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人生设计——除了本本分分地给自己当女主人(“女仆”)而外。“我已经给了你全部,你有什么理由不安分守己?”至于渣男们,他们对女人的兴趣往往只限于怎么搞到手,作为自己的战利品去享受或炫耀,他同样不需要真正走进女人的内心。

总之,无论哪种中国男人,他们头脑里的女人要么是“狐媚偏能惑主”的妖精,要么是无怨无悔为男人及其家族奉献全部的“贤内助”,舍此并无第三条道路。这不能全怪中国男人,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女人是由男人来定义的,而男人是由他的地位和价值来定义的。

了解女人的男人,是和女人内心平等的男人,他懂得女人和爱情是自己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了她们也就意味着找不到自己。这样的男人,中国有,但不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