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含春风,干裂秋风,张仃绘《碧莲峰下》

人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游漓江赏桂林山水的最后一站是阳朔碧莲峰。碧莲峰是阳朔第一峰,因形似花开,故而得名。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 国画创作领域推崇行万里路,写生天下山水,前往漓江两岸写生的画家越来越多。这幅作品是近代著名画家张仃创作的《碧莲峰下》,描绘的是身处漓江,仰望碧莲峰的壮美景色。

张仃生于辽宁,16岁前往北京学习国画,22岁前往延安,投身艺术教育。上个世纪50年代,张仃前往美院任教,继续投身教育工作。此后,他在教学之外进行创作上的探索。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他创作的实景写生焦墨山水独步画坛。

20世纪国画山水的创作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随着画家身份的提高,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让他们可以全情投入到创作中去。由此,改革传统技法就成了很多画家的探索方向。张仃提倡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在创作中坚守笔墨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幅《碧莲峰下》创作于1995,当时张仃已经70多岁。国画界有个说法叫“人画俱老”,是指技法精纯的画家步入古稀之年后,随着思想的开放,在艺术创作上更上一层楼。张仃晚年的作品就有这个特点,他用焦墨解决了国画创作中苍与润的统一,画出来雄浑而又润泽的山水。

有人形容张仃的焦墨山水是“润含春风,干裂秋风”,仔细看《碧莲峰下》,就会觉得这个形容太恰当了。无论皴擦还是淡染,张仃故意用枯笔,山石结构处用焦墨,这样画出的山石,立体感十足。在画家眼中,山是有生命的,张仃把山的精气神描绘出来。

张仃特别重视写生,他认为写生即创作。张仃早年画过一批带有西方写实风格的山水,有人觉得他的作品缺少国画韵味。张仃接受了这种意见,他尝试运用“中式写生”创作山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画出来墨韵章法俱在的新式山水。

从画面内容看,碧莲峰显得有点光秃秃。这和张仃的个人审美情趣有关,他喜欢画寒林山村、秋田野渡。对于荒率之气的喜爱,源于传统文人画家的偏好。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都是画这种题材的高手,张仃在作品内涵上与传统精神相通。

《碧莲峰下》乍一看有些杂乱,细细品味之后就能看出来层次清晰,山山水水搭配得当。他把眼中的碧莲峰转化成心中对阳朔山水的赞美后,才落在纸上。于是,《碧莲峰下》显得隔外充满生机。

张仃中年以后,面对真山真水进行创作,在山水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艺术设计家。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动画片《哪吒闹海》就是他设计的人物造型,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