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柏丨忆三哥李兴波

忆三哥李兴波

作者:李兴柏

风云突变,被病魔折磨半年的三哥,安静地闭上了眼睛。从此之后,我再也看不到三哥 的音容笑貌。骤然间,失去三哥的我,撕心裂肺,不禁令我潸然泪下。

2021年6月12日早上7点10分,我和往常吃完早饭一样,准备打开电脑。手机突然响了,马上接通,传出了兴波三嫂焦急的声音:“兴柏,你三哥快不行了”。我立即说“三嫂,明白,马上就去”。

搁下电话,我和老伴,立即穿衣,走出小区,不到7点20分,打上一台出租车。司机问我,到哪。我说,开发区中央大街。

出租车当时走的是沈新路,那天是星期一,正值上班高峰,塞车严重。为了早日到达三嫂家,过了4个信号灯后,我告诉司机,前面左转,提前进入开发区。

途径沈辽路口时,等了3个信号,出租车才驶过,来到中南世纪城。下了出租车,我和老伴三步并住两步。但为时已晚,70岁的三哥不幸去世,不得不接受这难以接受的事实。

我震惊和哀叹了,我的好三哥啊,你怎么能悄无声息地走了呢?三哥这样快的离世,让人惊痛,让人伤心,让人惋惜。作为三哥的弟弟,我是十分悲痛,常常怀念起与他相处的岁月。

我与三哥,一个爷之孙,同住一个村——大祝三堡。最先,东西两个院子,只有一道土墙相隔。三哥,后来娶妻生子,搬出老院子。三哥,务农一生。但由于我职业的变化,举家搬离故土,离开了可爱的家乡。

1994年,三哥买房子乔迁办事情,找我上灶,我是头一天中午回去的。第二天中午做完菜,收拾利索,着急赶着回自家,珍惜工作来之不易。

家乡的三哥三嫂,整天忙于侍弄承包地、卖蔬菜。我是天天忙于工作、学习、写作,彼此与三哥见面的时候少了。

2003年以后,老家同学的孩子,结婚的逐渐增多了。大部分同学给我打电话,邀请参加同学孩子结婚庆典,并提前一天回去,晚间有“捞桌”。在小学的同学中,我往返的道路,是最远的。老家的“捞桌”的风俗,不像过去在自己家办,后改为在饭店办,主要招待远道来的近亲客人。

就这样,回故乡参加同学孩子结婚,我是保准到场。而且,是按照习俗,提前一天赶到,高度重视,热情捧场。酒足饭饱之后,我便来到三哥家,与三哥、三嫂聊天,气氛十分温馨。然后,在三哥家休息。第二天,再参加同学孩子结婚庆典。

工作退二线后,自己时间充足了,思乡之情更浓。老家的婚丧嫁娶的随礼较多,我都提前或及时到位,基本没有掐点到的,更没有晚去的。有些时候,喝了酒,随了礼,不管在小祝、小潘、大潘哪个村,打个三轮车,也叫“蹦蹦”,来到三哥家。借此机会,看看三哥三嫂。很多时候,带点酒菜,如在汪海荣食杂店,购买啤酒、鸡蛋、芹菜、韭菜、花生米等。三嫂炒菜,我与三哥继续喝小酒。之后,睡觉。第二天吃过早饭,继续侃家乡轶事,再乘坐小公汽回到于洪。

2013年,已经有了家乡整体拆迁的消息。为了保留珍贵资料,我特意委托三哥,想个办法,为我父母精心盖起的青砖青色小瓦房,拍个照片,作为永久的纪念。

三哥从别人手里借来相机,在父母建造的老房子前面和后面,分别拍下了图片,并给我冲洗了照片,画面清晰。

出乎我的预料,三哥还把我在小学校东盖的四间红砖红瓦房子,也照了个相片,让我喜从望外。

尽管,这两个老房子均已拆除,但手中保留了两个老房子的珍贵图片。仅从这一点上,我是特别感谢三哥的。

2013年3月25日,我有点事,先到小潘,最后来到三哥家。三嫂做菜期间,我骑上三哥自行车,分别到了兴忠、绍来、绍宽家,抄写家谱。

晚上,住在三哥家的炕头,与三哥、三嫂唠到很晚,才闭灯睡觉。

次日,吃过三嫂做的早饭。我又蹬上三哥28自行车,便去绍杕、多瑞、多禹、多纯、多凯、绍华、多群等家,继续抄写家谱。

2015年8月29日,侯家锡惠老哥(二姑家)患病去世。获知消息后,立即乘车前往小潘,我和三哥、老哥长子张野、次子张维,以及老哥的其他亲属,在桃园小区楼外人行路上设立的灵堂守夜。悼念逝者,抒发缅怀之情。

2016年6月23日,我上三哥家,去还上一份礼钱。你说巧不巧,偶然碰上侄儿晓庆,回沈阳办事。多次去三哥家,每次我都打听晓庆近况,但都见不到面。那次吃饭期间,晓庆不断给我夹鸡腿等菜肴,显示一片热情。

一次,老家未出五服的老弟办事情,电话邀请我头一天回去。在下午的酒桌上,几位范“兴”字辈的哥哥(均没出五服),纷纷请我到家住,第二天再参加婚宴。我连忙说:“谢谢各位哥哥的好意,我是谁家也不去,就在三哥家住”。道理简单,知远知近,三哥与我关系最近。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

还有个因素,三嫂好,待人热情、实在。我的小学同学郭荣玲,曾经数次夸奖三嫂。有时,到三哥家“翻桌”必喝酒,我就告诉三嫂,炒个土豆丝,来个醋溜白菜片。三嫂马上动手,抄上这两道小菜,我与三哥就喝起酒来,聊上大祝三堡的一些陈年往事。

三哥待人,很有意思。小舅子来了,三嫂必须给弟弟做点简单菜,喝点白酒。但三哥不陪小舅子喝酒。小舅子走了,三哥也不送。多年的亲属关系,谁也不挑理,更无任何矛盾。

只要我去了,三哥全家表现出特别高兴,而三哥异常激动。三哥平时喝白酒,是打的散白酒。但我去了,三哥肯定打开儿子给他买的瓶酒(档次较高);三嫂煎刀鱼、炒鸡蛋、切肘花、炒时令蔬菜;侄女李莉,下楼选购香烟、购买淡爽啤酒,想的十分周到,招待盛情。

三嫂多次讲:“李兴波与兴柏,最对劲儿”。事实证明,此话说的相当公道。三哥对于我说的话题,特别感兴趣。每次在三哥家,我们从不打麻将,喝酒也不划拳。不论酒桌上,还是喝茶聊天,我们哥俩,就唠老家的人和事,一唠就是数个小时,怎么唠都唠不够。

应该说,三哥对于亲属等事情了解不是特多,但兴致不减,兴趣颇浓。我与三哥,就唠我爷哥几个?怎么排列?都叫什么名字?我奶姐几个?净嫁给哪个地方?我姑大排姐几个?是怎么排序的?以及谁谁跟谁谁是连桥?谁谁过得日子怎么样?谁谁谁“外号”的来历?谁谁去世了?三哥不离说话,谈起某某某的爷爷,他很熟悉。原来,他们是一个生产队的。我们谈完大祝的,再唠起河北、小祝、侯家,他的同学等。

三哥也把听到的新闻,我想关注的人,曾经与我关系密切的人,家乡人发生新鲜事,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在酒桌上,我与三哥先喝白酒,然后再喝啤酒,一喝酒就是两三个小时。喝酒期间,我与三哥专门唠起亲属话题、家乡话旧。同三哥聊天,我俩不谈政治、不谈军事、不谈经济,不谈文化、不谈体育。我的原则,那些话题,离我们过于遥远。与三哥见面,就谈家乡事,就唠家乡嗑,就说家乡人。

有一回,我到三哥家,特意给侯家锡惠老哥打电话,邀请过来。老哥来了之后,还未喝酒之前,我拿出单位的尼康相机,调好光圈及焦距,请三嫂拿着摁快门,留下了一张清晰的咱哥仨彩色照片。

每当我离开三哥家时,三哥肯定下楼相送。有时,主动陪我走到283路公交车站,送我上车。有时,送我打上出租车,坐稳关门,相互招手,再转身回家。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很“好玩”,如写作、书法、烹饪、集邮、摄影、二胡、唱歌、跳舞。而三哥,对我这些爱好,不甚了解,更无法交流。为什么我与三哥能够相处甚好?源于亲情加乡情!

在三哥的亲属中,大祝老房子,曹家租房子,中南世纪城新房子,我去的次数最多、喝酒的时候最多、住宿的时辰最多。

时下,很多人(包括中老年人),对于家谱、亲属关系、农村旧事,民间风俗、不感兴趣。我曾经采访过100多个人,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观点,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上五代先祖的名字和称呼。很遗憾,没有一人能够回答出来。只有一人(我的朋友),仅知道自己上四代祖先的名字。但第五代先祖大名,就不知道了。

三哥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俭朴的一生、节省的一生。衣着朴素,吃饭简单,性格耿直。没有搬家离开大祝前,三哥身患脊柱病,仍然出去为郭荣良等人家打工。动迁住上电梯的楼房后,领着退休金。没事骑上自行车,到周围工地捡废铁,卖破烂。三嫂给买的裤子,回家让三哥试一试,三嫂要说是哪个亲属给的,三哥会说,不花钱就行,那就拭。三哥刚刚办完乘车免费的夕阳红卡,可惜,只乘坐了一次沈阳地铁。

三哥离世,已经十多天了。这十多天来,与三哥件件往事,总会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每每忆及,我的心中便会涌起浓浓的思念之情。

片纸只言,无以表达我对三哥的怀念。衷心祝愿三哥,在天国里更好、更开心!

文/李兴柏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李兴柏,满族,67岁,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见《鸭绿江》、《河南文学》、《散文选刊》、《散文家》、《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上百家报刊。有的作品获奖,有的作品编入作品集,有的作品纳入百度文库。出版个人作品集《从文履痕》。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韩国正在禁止这个表情包

    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机哥先提一个小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家是怎么用两根手指完成「捏」这个手势的? 机哥相信,大部分机友的答案,都是用拇指和食指来完成. 很显然,我们并没有更多的选择.因为除了这两根手指 ...

  • 【随笔杂记】夜宿小湴塘茶场

    周五的庄山品晨茶,永忠提议,去茶场露营. 这茶场是指阳江那边的东水山茶场,永忠前段时间去过. 永忠组织,约了几个驴友,辉哥.生哥.政哥.波哥,波哥带他儿子,一行六个大人一个小孩,算是七位大老爷们. 四 ...

  • 同窗情,再聚首,情依旧!

    ‌ 一个月前,许同学建立一个微信群,起初群里只有两三位同学,随后你拉我,我拉你,不消半日功夫,便聚集五十多位大学毕业的同学. 自从离开学校以后,生活硬生生将我们磨成一个圆,大家滚向不同的地方,很多同学 ...

  • 欢熠会晤

    昨天同妻子难得去看了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七个导演七个故事,前几个拍的还算可以,最后文牧野想表达什么就看不太出来了. 这首歌是在其中一个小故事,97香港回归中一首插曲,感觉特别的熟悉. ...

  • 一个当警察的哥们儿给我讲了他的师傅,也是...

    一个当警察的哥们儿给我讲了他的师傅,也是他的搭档,也是他从警这么多年来的引路人李哥. 我这哥们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的,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就被分配到市局刑警支队.从上班的第一天,领导就让他跟着李哥做搭 ...

  • 李兴柏丨在于洪区招待所的日子

    在于洪区招待所的日子 作者:李兴柏 记忆有些泛黄,四十多年前,在区招待所的吃住的日子,那会议室.那寝室.那食堂.那卫生间等的一个个场景,让我久久难忘. 1973年1月1日当起了农民,开始为区广播站投稿 ...

  • 李兴柏丨十年做秘书

    十年做秘书 作者:李兴柏 做秘书,恪尽职守干工作,起早贪黑思职业,冥冥苦想写文章,这事已经过去15年,但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区信用联社(现在叫农 ...

  • 李创东丨忆母亲

    母亲已经去世20年了,昨夜突然梦到了母亲,而且被那种想念哭湿了枕头,从梦中惊醒后,辗转难眠,开灯提笔迫切的用笔头抒发着我思念母亲的那种感情. 心中常思养育恩, 梦里又见慈母音. 母亲挥手儿追娘, 醒时 ...

  • 李德超丨忆濛江航运社船厂的领军人物陈伯良

    作者简介 李德超,1951年生,藤县濛江人.原藤县濛江水运公司技术骨干,二等轮机长.曾任藤县濛江航运社"红运二"轮机长.1981年,调藤县交通局.客货轮运输公司,任"藤交 ...

  • 【干线杯诗歌大赛】孔兴民丨诗三首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孔兴民:重庆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诗三首 孔兴民 乌鸦 满天黑色的翅膀 我只能让它们 飞在暮色沉沉的诗里 这肯定不会 让诗句变成可怕的咒语 ...

  • 【重庆】孔兴民丨诗三首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孔兴民:重庆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已发表作品若干. 诗三首 孔兴民 在一首诗里,我遇见了自己 在一首诗里,我遇见了自己 篱笆墙,茅草房 阳光照耀着房前的苹果树 红红的苹果就要坠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厨师三哥

      厨师三哥   作者/陈鸿溪     三表哥是厨师,却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何以称为"厨师"?他年轻时曾到新乡,焦作等地饭店做过几年学徒工,留心,细心让他的 ...

  • 恒大丨集中管辖,生死时速! 文丨地产三哥 恒大的案件被集中管辖,指定是双总部之一的广州中院。 以下为...

    文丨地产三哥 恒大的案件被集中管辖,指定是双总部之一的广州中院. 以下为个人观点: 1.集中管辖一般是保持同一裁判尺度,但具体到恒大,个人判断,最关键是速度. 第一要务,当务之急,是防止挤兑,债权是一 ...

  • 魏永泉|忆三哥: 灾难中生活 战乱中成长

         我一直不知道姥爷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可能我母亲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姥爷在27岁就病故了,一张照片也没留下来.也许是此后的岁月漫长而艰难,连姥姥也很少提到姥爷.我经常想,姥爷是什么样子呢?那么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