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过大年(二)站在国旗下
(二)站在国旗下
文/肖桂荣
我静静地站在人群里,看国旗冉冉升起,身边有人激动地唱着国歌。每隔几年,我都要看一次升旗,身临其境地感受升旗现场的气氛,此时与其他时候不同。
大年初一要早起,家家户户一般在天蒙蒙亮时就起来下水饺,谁家的饺子下锅,马上燃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劈里啪啦响不停,怪兽“年”才被吓跑。初一还有很多讲究,比如吃水饺时,一定要剩几个,取意“年年有余”。饺子里还可能包有硬币,吃到的人预示来年“财运滚滚”。只是天朝幅员辽阔,南北风俗迥异,吃水饺多在北方流行。但各地的习俗大同小异,婆家和我家相距不足十公里,想不到婆家除了煮水饺,还煮鸡蛋,非要每个人都吃一个,也不知道什么寓意。
早饭后的出门拜年尤其兴师动众,年轻的小伙、媳妇们谁也别想逃。一般一个大家族一支队伍,男女分开行动,由领队带着逛遍整个村子,传统守旧的人家还要小辈们挨个正儿八经地磕头。只是近些年农村拆迁,政府严禁市区内燃放烟花爆竹,很多习俗也与时俱进,磕头率先被摒弃,大家见面改说吉祥话。疫情期间杜绝走访,一时电话、微信拜年成了时尚。只是家里的老人们逐年失落,“年,越来越不像过年的样子!”
我辈远离家乡,更不把习俗当回事。当形式成了负担、束缚,我们考虑的是挣脱,而不是为其所累,反失本心。我决定起早去看升旗,老公趁机补眠,无拘无束才是最好。
每当我站在国旗下,都觉得“得之甚多,而失之甚少”。哪能想到有朝一日居住北京,大年初一能去看升旗?想当初十年寒窗读书时,十里八乡有几人出过县城,去到省里?千年的封建社会,农村的思想固化,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吃饱饭就是幸福。百年风云倾覆了这种认知,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光靠道义和谴责是无法存活的,连家园都守不住。和平最终还要靠实力才行。
“宁做和平犬,莫为乱世人”,我辈何等幸福?翻阅厚重的历史,时有饥饿、战乱、洪涝、瘟疫等等。百年近代史里,国力愈加衰微,百姓受尽白眼和欺凌,前辈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愿,只是国家满目疮痍,谁知道几时才能复兴?
很幸运,前面小伙的华为手机摄像效果奇好,我不用仰头,就能在他的手机里看到现场直播。再看周围,大家纷纷举着手机,或录像或拍照。雄壮的乐曲声中,国旗缓缓升起来。
今天尤其值得庆祝。2020年的春节正是疫情肆虐,除夕之夜医疗队驰援武汉,而武汉不得不封城。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举国按下暂停键,十几亿人闷缩在家里。天佑中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土病例清零。
冬季,全球疫情卷土重来时,天朝再一次独树一帜,新年到来之际,本土病例再次归零。多少人默默地守护,方才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7:11分,国旗伴着太阳升起来,飘扬在晨曦的风里。人群逐渐散去,三三两两地拍照留念。
春节是千年传下来节日,冬去春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变革,每一次都是在阵痛中涅槃重生。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同样面临着新的变革。封建王朝覆灭,大家族解体,传统对年轻人的禁锢和约束越来越弱,年轻人走出国门后,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完全行不通的。
国内人员的流动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不仅年轻人离开家乡,连老年人也随儿女离开故土。新形势下,井然有序的秩序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人情、面子顾及的范围缩窄,而法律的制约作用逐渐加强,法不容情将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子告诉我,“越出国,越爱国。一年的时间里,我从东方隔离到西方,见证了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小时候看武侠小说,觉得闭关的大侠很酷,真轮到自己,简直是煎熬。关键还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我静静地听他抱怨,人总要在跌跌撞撞中长大,此过程,谁也无法替代。我们要学会应对各种危机。即使我们雄霸地球一方,依然脆弱无比。一个小小的病毒就把全人类搅闹得人仰马翻,各国政要束手无策。面对传染病,百年前的应对措施是隔离,百年后依然是隔离。什么时候,我们敢对着病毒宣战,把它打得落花流水?是不是到那时,人类又将会面临新的挑战?
相对儿子,我和老公幸福多多,我俩决定把幸福指数继续推高,一起观看贺岁影片《唐人街探案(三)》。搞笑与推理中,两小时很快过去。看来年轻的导演们也不再拘泥于本土,更多地揉加进世界元素。全球一体化的模式,势不可挡。
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作者近期作品】
通过写作,认识世界,快乐自己,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