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方案,推进评价改革
王克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我们在这里来研究一下新旧评价方案的差异和我们怎样更好地采取新评价方案来推进评价改革的问题。
一、传统评价方案的弊端
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教师是评价的执法者,学生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评价的结果是教师和家长用以否定学生、埋怨学生的法宝。在评价中,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分数,注重等级,注重量化。在考试这一唯一的评价过程中,强调相对评价,注重学生之间的比较,淡化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给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发展过程评价的方式不够重视,没有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格局形成。
评价标准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别差异。现行的教育评价把教育评价的价值定位在甄别功能上,与之相应的教育评价内容主要是智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其标准是单一的。这单一标准,不仅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尤其缺乏重视。
评价内容单一,特别是只关注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受片面教育质量观影响及短期利益的驱动而产生的只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忽略德、体、美、劳等方面评价,在学习水平评价中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略全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评价的局面。
不顾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评价尺度上相互比较,一方面造成对学生的误评价,另一方面又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先天基础有别,后天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千差万别更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智能上,除了传统看重的语言、逻辑数学智能外,还有音乐、空间、身体动作、内省、交往、自然观察等6种智能,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这8种智能的错综复杂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而传统的评价无视这一点。
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基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试式教育是重结果,带来的后果是整天做模拟题,找出打勾的规律。这是教育的大敌。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大家一定要遵照学习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学。只要学习对路,好的结果自然会有。
二、新课程标准评价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评价要求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同时又是评价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评价,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群体中交流,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评价强调要将日常课程评价与选拔性的考试评价区分开。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必须全方位地关注评价的多种功能,并把其发展性功能放在首位。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当然要承担基本的检查、固有的鉴定和人才选拔功能,同时还要体现调控、监督、提供教育决策的依据以及加强教育与公众的联系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是建构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平等的,都有生命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它不仅关注学生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优秀学生的发展,更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更关注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建立在人生平台上的评价。
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制定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评价学生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
三、新评价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评价要自始至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和鼓励性原则,要有益于保护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要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结果既反映学生学习现状又反映学生发展潜能。
(3)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合作的原则,提倡教师与同学的合作以及同学间的合作。
(4)评价要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性评价应在学生最终总体评价中占有一定比例。
(5)评价是保证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措施,但要注意评价的过程不加重学生负担。例如,教师合理使用形成性评价,既要防止过多占用课上教学时间,又要注意不要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造成评价流于形式的不良后果。
评价及其改革仅仅关注某个环节或采取某种方法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必须同时关注评价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对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如果在评价改革中不注意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就可能使得改革工作收到实效,特别是在学习别的地区或学校的经验时,如果只把片断的东西拿过来,没有领会其相应的理念、原则、背景及其局限性,很有可能出现表面化或形式主义的现象。这些问题只有我们在平时在教学中不断去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