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2例 黄绳武

例之一

熊某某,女,30岁。

去年5月份人流术后,腹痛,低热,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月经提前6~7天;平时阴中痛,干涩灼痛,有时掣痛,白带多、色黄、无明显气味,大便干结不畅,小便混浊,色白;舌质红,苔薄,脉沉细。

妇科检查:左侧附件有一鸽蛋大包块,表面不规则,质中,压痛±。

细问病人阴中痛,向下掣痛,下坠干涩,有异物感,排便时痛甚,口干口苦,饮水不多,手足发凉,腰酸胀,腹痛,腰骶处痛甚。

原用方:

萆薢10g 生薏苡仁24g 当归15g 茯苓15g 鹿角霜15g 乌药10g 丹参15g 香附12g 赤芍12g 延胡索10g 莪术10g 巴戟12g

分析:患者看来是手术后有粘连,带下多而无气味,小便混浊,有乳白尿,大便不畅,用萆薢可以,但萆薢、薏苡仁、茯苓等淡渗的药太多了,患者一是下坠,一是大便不好,都不宜用太多淡渗药。主要症状是痛,虽有鹿角霜、乌药、香附,但行气的药多了,活血的药少了,再者患者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色黯红,有血块,阴道干涩,说明肾也伤了;面色不好,腰骶痛又有下坠感,小便混浊,责之于脾肾,治小便混浊不能过用分利药,因患者坠胀明显,脉沉细,手是冷的,是气血两伤,加上病根未除。

重整方如下:

柴胡6g 升麻6g 当归15g 丹参15g 鸡内金10g 肉苁蓉12g 血竭9g 枸杞子15g 川断12g 香附12g 白芍15g 甘草6g

治疗该病,应分步骤进行,第一步解决病,治疗重点在病,第二步才是扶正,扶正药一多,就对治病不利,痛就不能解决,但祛病药也不宜用得过猛。这里用血竭,因其能剥离组织粘连;当归、白芍相配养肝血,白芍配甘草又可缓急止痛,又可酸甘化阴,治阴道干涩;用鸡内金来治乳白尿;本来舌质红,可用莲子心,但怕药味太杂了;用肉苁蓉来温肾,且可通大便,用巴戟天虽可温肾,但对大便不利,故不宜用;升麻、柴胡升清阳之气;枸杞子滋肾养精血;丹参养血活血;香附行气止痛。

例之二

张某某,女,32岁。

患者自从2年前流产加结扎术后,经常小腹疼痛,时坠时胀,经期加重;伴腰胀,腰部有空痛感。平时口干发苦,有时半夜被苦醒;眼睛视物发红,上身发热发燥,喜用冷水洗,但下半身发冷;原来带下量多,经治疗带下量少了一些,但颜色是绿的;小便黄,有时有灼热感,大便二日一次,干结;身上发热,体温一般在37.3~37.6℃(腋下);舌淡,苔厚中有裂纹,脉细。

妇检:子宫:后位,大小正常,活动差,压痛(+);附件:双侧增厚,压痛(+)。

分析:妇检未见明显包块,但病情较复杂:①病人感腹胀、腹坠,口干口苦,喜冷饮;②上半身燥,下半身冷,大便干结;③患者有低热,但手凉,面不红,面萎黄;④舌质不红,苔厚,但不腻,中间有裂纹。下冷上热,眼视物发红,为阳浮之象,但与阴虚火旺不相同,如是阴虚火旺,就应手足心热,但舌质红,从舌质、舌苔看不像,应是实火及病久气血两伤;病邪未去,正气已伤,所以脉细;从大便看,属肠中津液不足;上身热,热得想洒冷水,这是真寒假热,阳气浮越之象;下腹部坠胀疼痛,带下虽少,但脓样,若是盆腔有积脓,应该是舌苔像豆腐渣一样,而且苔在舌根部,若是急性化脓,舌质应紫黯,手足心发热,这样看盆腔应没有积脓;为什么腹痛,而且大便不爽,我想应该是炎症消退后,盆腔有粘连,所以动则痛,大便不爽;口苦是肝胆相火旺的特征,少阳为病,口苦是首位,治疗要把相火引下来。

原方:

生甘草6g 玉竹12g 地骨皮12g 桃仁15g 乳香10g 没药10g 生熟地共30g 知母10g 黄柏10g 黄芩10g 当归10g 麦冬15g 丹皮10g

生甘草本可以缓中泻火,作用在中焦,现在火在上,要下行,所以改用栀子泻肝胆之火;牡丹皮配栀子,活血入血分;玉竹不要用,因湿浊之邪未尽;地骨皮也不用,因这里不是阴虚发热,而是病邪未尽;加白薇清肝火又可利小便;下腹痛疑有粘连,用血竭,因其能够剥离组织的粘连,桃仁力量不够,不如血竭;关于桃仁,我个人体会,对急性瘀血好,对久瘀效果不好;用赤芍、冬瓜仁、生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湿,因余邪未尽;血瘀本可用乳没,但患者口味不好,故不宜用,可用鳖甲,鳖甲软坚退虚热,又可化瘀止痛;虽像阴虚发热,但是要化瘀,用药不宜过于寒凉,怕滞住了,要稍温一点,如桃核承气汤用桂枝通阳化瘀就寓有此义;一派寒凉药,化瘀效果不会好,前面都是平凉药,血竭偏温,才能气血调和,要化瘀药温一点才行;生熟地改用生地即可;知母、黄柏平相火当然好,但没有温药辅佐嫌太凉,桃仁虽温但力量不强,配血竭就比较好;再者黄芩虽清肝热,但力量不及栀子;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又偏温,应该首选。

重整方:

生地20g 血竭10g 当归15g 川芎10g 栀子10g 牡丹皮12g 白薇10g 赤芍12g 冬瓜仁15g 生薏苡仁24g 鳖甲20g 知母10g 黄柏10g 桃仁15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