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视界】从五音建运谈起-----黄帝内经专题
黄帝内经是与人体密码紧密结合的一门传统经典,上可追述天文,明天之道;下可揭示地理,明地之道;中可对应人事,明人之道。该书体系宏大,对于不同的阅读者,会遇到不同层次的疑问。
一、漫谈天地之化和运化
依托内经原文,阅读所有的化和化成,无外乎同化和异化,而内经中原文多用正化表示同化,用邪化表示异化。所谓的三十个常数,就是化变的基准。在同化也即正化的时候,主要的视角只有一个,那就是太过和不及:太过者同天化者有三,同地化者有三;不及者同天化者有三,同地化者有三。原文中在论述此段落的时候,谈到凡此二十四岁加临,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什么叫临呢,就是无论太过不及,都叫天符。跟天一起化的叫同天化,跟地一起化的叫同地化,引入到五运六气框架中,天化就是六气的司天之化,地化就是六气的在泉之化。
第一篇导读我们谈到了有关天地生数和成数的化成问题,首要的就是提到了运化,也就是五运之化,按照五运六气的框架,运居天地之中,是天地合气合运的视角,正是讨论人之道,也是讨论天地标本的主要依据。那么太过者运化成数,不及者运化生数,运化者产生变,运同天地之化者,我们可以白话理解成运不化或者不化运,那么此时的不化运,就是天地之从,在天地的太过和不及之间选择一个,从天化或者从地化,就是五运同化的概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二、五音和五运的关系
关于五音,许多术数研究者迷茫的多,引用的五花八门,不得其要,而恰恰五运六气里的五运就是五音建运,这就给内经的读者看得云山雾罩。
谈五音抽象,那么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到的乐器进行理解,钢琴,手风琴,口琴,吉他等各种乐器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声音发自不同的键位,不同的键位就是不同的位置,具有高度的位置性;单一一个音节没有起伏,要想弹奏美妙的声音,一定要依据词谱,这个词谱虽然杂乱无章,却是声音的次序,没有这个次序,就杂乱无章,这是第二个特点,具有高度的次序性;第三个性质非常简单,就是由于有了次序,就要有先有后,同样一首词谱,从前往后谈和从后往前谈间或从任何一个位置先后循环谈,声音的效果还是受到影响。此外,声音具有高下、长短、急缓、单音合音等许多的特点,而这些,都是五音的性质和表现。道德经在谈高下的时候说: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这也是音乐人的一种技巧。
位置如何而来?天地定位,人居其中。天地如何定位?天上地下,以上下论高低,这就是定位,上有上序,下有下序,中有中序,这就是三才之道在天地定位以后的各自次序。如果论述五音,就得知道五音的次序。要知道次序,就要知道定位的起点,然后按照这个起点,谈五音的相生、相克、相合的次序就有了充分的依据。所以在五运六气的框架中,司天代表天的位置,在泉代表地的位置,天地之中定位为天地合运的位置。由此以后,天的次序,移光定位,盛衰之时;地的次序,方位依时,那么运的次序呢?是从天的次序?还是从地的次序?天旋地转,运的次序是由于天地各自按自己的次序旋转而产生的天地之合的合序。天左旋,地右迁,很显然,天地的次序是相逆的路径,左右相合而成中运的序列。
三、黄帝内经的天地阴阳
为啥要冠以黄帝内经,是因为重点提出黄帝内经的天地视角。无论是哪一门术数建立的天地模型,都离不开天地,而天只有一个天,地只有一个地,天旋地转不由任何创立术数的人所改变,可是,创立术数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是看天还是看地,是看人还是格物,很显然,研究的对象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视角,视角不同,起点也不同,算法也不同。
黄帝内经论述的非常清楚:圣人面北而立,正立而待之,这叫看天;圣人面北而立,正立而待之,这叫看地。这是一个什么视角呢?人始终要正立,人不可能倒立行走,正立而待之,这就和其他的术数视角具有明显的不同。你认识不到这个不同,不仅对其他术数发懵,对黄帝内经所有的论述,你也会永远的看不懂,这就是天地的重要性。
同一个人向北看天,向南看地,天地就有了南北的方位,天地定位南北。南北确立,就有了天的左右和地的左右,左右又可以定位天的东西和地的东西,很显然,天之左地之右的对应,就是六气的气位。引入天地阴阳的概念,天为阳,地为阴,天和天的左右为阳,地和地的左右为阴,阴阳定位从天地,向北看天,阳在北,向南看地,阴在在南。仰观天文,阳在上,俯察地理,阴在地。对应人体的正立而待之,上为阳,下为阴。天地人分三才,人体分上中下三焦。
天地的视角已经讲清楚了,那么什么是天地相合。天地左右巡游,上下相合,有关天地合的论述很多,而本文主要从五音的角度。天地的上下定位高低,定位阴阳,那么五音就一定遵从天地的特性,有高低,有长短,有起伏,分阴阳。五音的阴阳,无外乎天地的太过和不及,五音的阳音为天的上音人的高音,五音的阴音为地的下音人的低音。很显然,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是行天地之用的最恰当的比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四、五音的次序与五运次序的关系
天地之中,定位天地合音的位置,很显然,天地之中也是天地阴阳的五音的起点,太过为先天,先天之音,不及为后天,后天之音。太过为阳,不及为阴,太过之音是天的阳音上音人的高音相合;不及之音是地的阴音下音人的低音相合。天地左右旋转,五音高低相合,十天干,五阳合五阴,形成天地合气的五运之音。因此天地合音,五音建运。运在天地左右逢源的做合之处,天地之中。之于人体,运在上中下三焦的中焦。
天地合而生五音,那么五音的次序就是天地做合的次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地合有先有后,先合者合音先成,后合者,合音后成,因此天地合音之五音因天之序次第相生,五音既以生序次第,五运自然以生序次第变迁。
什么叫天地之化,上与下合,改变了天地的位置,改变了五音的阴阳和高低,这就是合音之化,首先改变的是天地人的位置,因此化的方法就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什么叫作变,就是合音改变了居中的位置,从一个合音到下一个合音之间的过程叫化的过程,从一个合音到下一个合音的形成,就叫变。因此五运的运化运变,由于有了这个化的路径,也同时产生了运的化变。五音相生,五运次第相成。
五、五音建运的次序
天的特性显示无常的特性,道德经云:骤风不终日,暴雨不终朝。地的特性显示有常的特性,天地定位了天之北和地之南,有了天地的左右东西,至于人之观,东西南北人就是东西南北中,也是人的上下左右中。观北上之天与观南下之地,人之左,天之右,这就是天地人定位以后,天和人的视角,天人合一,首先是方位之合。地之常,地的方位不变化,形成东西南北中各自的空间,具有空间的常性。因此道德经云:有生于无,有常生于无常,因于天地之性。上善若水,水流低,火就躁,云从龙,风从虎,皆言其性。
有关五音的次序,早已经唠叨多次,许多篇章中都有记录。由于视角不同,再做补充:天南地北,子北午南,这是大家习惯性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论述更容易理解。
天南地北,圣人面南而待之,恰恰是俯察地理的天地视角。天南,天高,地北,北低,天地相合,高低相合,大家请注意,这个俯察地理,是依据有常生于无常,有生于无的视角,天无常,大地的方位有常,常的是方位。因此天地合成方位,上下合,左右合,前后合,天地之六合,天地六合,万物立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地势坤,厚德载物。面南而立,左右相合,合的上左和下右,或者上右和下左。南北合于天南,诸下合于上,六经合于头,这是人体对应。天起甲,地起子,甲子相合,天地合起之位,其为,天地合于中,甲子居中。天甲南起,天地合甲午,因此方位之子午合,天首起甲,甲子甲午合于中,合宫音合土运太过,在天为天同甲,在地为南北之方位之异,合于天地之中。天地之中,人居之也,是以五音、五运、人体皆运化为中,次第相生。
天地合者,在天同甲,在地异方;在地,则方位合之,合方位之常,有常者,则有序。次第相生者:甲子甲午行太宫土运太过;庚子庚午行太商金运太过;丙子丙午行太羽水运太过;壬子壬午行太角木运太过;戊子戊午行太徵火运太过。甲己合,天有五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六甲周流,五音自成,五运自生。
自此五音五运者,有生于无,有常生于无常,音合于方,运生于常。五运六气因常而化,因化而变,万变不离其宗者,大地之常,方位之变也。
术者,因方而省时,因时而知变;医者,因方而分治,皆为天下之用。熟读黄帝内经,关注雄鹰视界,必定给你一片万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