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家长打孩子的时候会说“不许哭”?

(哭是婴儿向这个世界表达的唯一方式)每次去朋友家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 状况。孩子不小心磕磕碰碰,或者想吃的零食没吃到,就会如火山爆发般地哭, 父母一脸尴尬地拿出浑身解数地哄: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好哭的 ?……别哭啦,等下给你买好吃的……若是孩子这时候被成功哄停,朋友就会受 到我们的顶礼膜拜,甚至想请教管教秘籍。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宝宝总会不依不 饶,在旁边的父母安慰得不耐烦了,我们几个大人再轮番上场。以上的情景对于 新手爸妈来说是最常见不过的,只要孩子一哭,家长总会不自觉地不安、自责、 烦躁……要么哄,要么吼,只求宝宝能够消停,还一片清净。在孩子哭泣的时候 ,直接制止似乎已经是每一个父母的惯性,但其实不许孩子哭泣,对于孩子有很 大的伤害。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制止孩子哭闹?会哭坏 身体的,等下宝宝嗓子哭哑了,心疼。防止宝宝形成“一哭就能……”的心理, 不能放纵他。孩子在外人面前哭,担心别人觉得“这人怎么当父母的”,丢脸。 其实说白了,父母的心理就是烦人,因为宝宝的哭声影响到了我们的情绪。而孩 子的哭闹很多时候则包含着更多的情绪:磕磕碰碰的时候,是疼痛的哭;想买玩 具被拒绝的时候,是愤怒的哭;做错事被家人骂的时候,是委屈的哭……如果这 个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哭泣背后的原因,而是直接地粗暴地制止,那么对于 宝宝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没办法正视和认知自己的情绪。当然会有一部分宝宝会 因为家长的干预,暂时地停止哭泣,但是,由于宝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下次 宝宝只要遇到同样的事情,都会哭得更厉害。有些人觉得爱哭会变成坏习惯,于 是孩子哭的时候直接置之不理,等消停了再过去,这样的情况,其实会剥夺宝宝 的安全感,他会意识到自己求助的信号被无视,久了对于宝宝的性格也会造成影 响。很多家长们也会有一个坏习惯——在孩子不哭不闹的时候对孩子过分苛刻, 而孩子一旦欲求不满,情绪爆发后又毫无底线原则地让步。这样只会让孩子养成 恶习,孩子会意识到,原来你本来没办法满足我的要求,要哭闹我才能争取自己 的权益。于是从此以往,家里哭闹声会此消彼长,不得安宁。孩子哭这件事本身 其实并没有严重,因为每个人刚降生在这个世界的事情,就是哭。哭可能只是饿 了、不舒服了、纸尿裤湿了、被惊吓了。哭只是婴儿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我们 为人父母不要剥夺他们表达的权利,因为小孩子在一个丧失表达权利,不许哭的 环境下长大,习惯了去压抑自己的情绪,长大后只会愈发不会处理自己情绪问题 ,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憾。我们要尊重与允许孩子的情绪,认可他 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说出哭的原因,真诚地跟孩子沟通。当然如果你的小孩还小 ,那就让让他们自由地哭泣。不要责备,不去制止,静静地陪伴在旁边,直到他 情绪平复,然后给他个大大的拥抱。这就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