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惆怅:南宋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赏读

南宋的空气里四处都飘浮着忧郁和感伤的心绪。南宋的文化、南宋的文学与艺术,无不浸染着这一股淡淡的愁绪,当然也包括水墨画。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南宋 李唐 溪山独钓图 32.4cm×85.9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从本质上讲,南宋在政治军事领域是一个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时代,同样事实上也无所作为的时代。宋室南渡之后偏安一隅,表面看来尽管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太平气象,但事实上内在的隐患却始终未消失过,而这些内在的隐患也成为了南宋每个国人心上的隐痛。

南宋 李唐 溪山独钓图 局部

文人总是一个时代心灵最敏感的群体,所以,南宋文人心中的隐痛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加严重。令南宋文人痛心的是,沦丧的国土迟迟不能收复,以致再到后来他们几乎丧失了收复失地的信心,绝望之后,他们依然不能泯灭收复失地的愿望,并为自己不能完成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而深陷在无望的自责之中。在当时的诗词中,他们已经把这种自责表现得很充分了。另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当时南宋小朝廷虽已避缩在江南咫尺之地,但来自北方的威胁却时时横亘着,对于当时南宋来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受被覆灭的命运。这种危机感,是一个文人无法摆脱的沉重的噩梦。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秋 绢本设色 40cm×69cm

因这两个方面的原由,导致了南宋文人文化心理上的无法愈合的创伤,换句话说,南宋文人普遍都在不同程度上患上了精神的洁癖。南宋文人的精神洁癖,同时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了出来,而同时也得到了愈演愈烈且误入歧途的理学的支持。理学的观照视角从对天理的形而上探讨转变到对人的合理欲望的不近情理的压制和禁锢,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说辞开始泛滥,几乎造成了我们文化在这一时期空前的灾难,并且其残酷性一直在后世的文化中残存着。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秋 局部

理学遵循着这样的一个逻辑,在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一个本质性和本源性的天理,世间万物都以这一天理而确立着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所以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样要以天理为依据。但矛盾的是,天理其实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规定,欲望和情感才是人最本质的持有,那么天理和人欲之间的不可共存性是昭然若揭的,但理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所面临的生存的危机感让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既然天理和人欲不能并存,但为了能够缓解他们无比紧张的心理也为了能找到一个相对稳固可靠地存在理由,他们以消解欲望的方式靠近天理。

南宋 夏圭 梧竹溪堂图 局部

而且他们也认为,当他们靠近了那个他们认为绝对可信的天理之后,他们生命中所面临的一切危机都将不再困扰他们。宋代对待女性的方式是残酷的,对名节气节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其实只能说明宋代文人处理现实事物诸多难题的无能为力,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径直绕过他们所应该真正面对的问题,而解决掉一些本来无足轻重甚至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以求得自己心灵上的满足和安宁。可以想象,此时的文人在内心深处是何等的自卑。令文化史学者和艺术史学者痛心不已的是,文化的自卑感自从此刻植入我们的文化艺术心理之后,就再也没有得到过彻底的克制,更无法奢谈自信。

南宋 李唐 溪山独钓图 局部

可以看到,五代北宋时期文人水墨画家笔下高川巨壑样式的山水画,到南宋时期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了。作为转折时期的李唐,在他前期绘画中全景山水的宏大气象还没有全然隐退,但其后期作品却已开南宋文人水墨画家笔下“残山剩水”的先河。南宋山水画事实上的代表者是马远和夏圭,他们所绘山水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即,不再取自然山水的全景全貌入画而截取自然景物的一个部分作为描绘的对象,在画面构图上,马远和夏圭习惯上将素材安置在画面的某一角落或某一特定的空间内,在其他的位置留有大片的空白或者渲染朦胧缥缈的云水,因此后人将其山水画形象的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

南宋 夏圭 梧竹溪堂图 23cm×26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马夏笔下的“一角”“半边”式山水画隐喻着南宋王朝的亡国之痛、失地之恨,其实这还只是在最浅显的层面上理解南宋的山水画。从更深的审美文化心理角度来看,南宋的文人水墨画家已经丧失了五代北宋画家面对自然山水的神秘性和无限性的勇气、能力与兴趣,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他们将投射到外在自然世界高处、深处、远处的目光收了回来,他们此时更愿意照看与自己最切近的那一部分,或许他们意识到,唯有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峰一溪才是真实可信的,存在于他们目力所及范围之外的山川似乎无关紧要,所以他们乐于描绘局部的山水景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南宋 马远 梅石溪凫图 26.7cm×28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在南宋的边角山水中,局部的山水形象对应着人自身存在的残缺,能够看到残缺性的存在固然难能可贵,只是一味的肯定和叹息却是不应该的,形而上的生命超越之路由此受阻,障碍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文人水墨画家自己,他们的生命本身也随着山河的破碎而破碎,他们也已经无力修复一个完整的价值世界,或许他们也不曾奢望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世界。在行动能力上,南宋文人有着先天致命的缺憾,他们行为上的无力感却又病态的加剧着他们精神上的洁癖,表现在他们的山水画中,使虚无缥缈的云水渲染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南宋 马远 梅石溪凫图 局部

南宋的文人水墨画家之所以如此青睐云水,似乎是因为,云水的变幻莫测和游移不定贴近着他们忧郁的性格,而云水的轻盈、柔弱、无尘也更贴合他们在精神上对于高雅趣味的极度渴求,当他们将云水渲染进一步简化为画面的留白也就实现了他们对于洁净的偏好,“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南宋的文人水墨画家,都希望能够有幸守望着这样一方干干净净的净土,如是,他们方能心安理得、安然无忧。在现实视域中,绝对洁净的净土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他们就借助笔墨来实现,或许他们成功了,或许他们在成功的同时又注定失败了。

(0)

相关推荐

  • Artlib线上展览 | 林泉高隐——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文士的隐逸生活

    线上展览第14期 前言 "文士",或称士大夫文人,是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作为社会政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取向和处世模式中往往包含着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一方面试图有所作为,另一方面, ...

  • 古韵悠悠。王素柳山水画

    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 中国美院国画系山水专业 硕士 博士 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梵籟清輝 >102x34cm x4  2019   古韵悠悠   王素柳 | 山水画 & ...

  • 历代《春山图》:水墨春天VS青绿春天

    宋张训礼<春山鱼艇图> 清王宸< 春山放棹图> 现在吴冠中<试研朱墨作春山> 唐宋及以后的画家很喜欢画春山,传世的春山图数不胜数."水屋入花屿,春山来画图 ...

  • Artlib线上展览 | 卧游天地——存在与虚无之间

    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山水诗意是中国人独有的表达方式.唐宋之后日益兴盛的山水画,渐渐成为文人画家表达自我的特别方式,人们认为,相比起人物画来说,山水画才是真正的艺术.而这一切似乎是从南朝时期的宗炳& ...

  • 边凯山水画

    边凯 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2019年9月参与国庆70周年献礼,展于天安门主席会客厅与衣帽间, ...

  • 不今不古的王诜

    五代也好,北宋初也好,那时候山水画者如荆关董巨,李成郭熙范宽等,他们的画里,稳定性.可预见.庄重感是解读画面结构和意象的终极要旨.并不是郭熙提出了要可望可游可居大家才这么画,画中所有的行旅.客舍.村落 ...

  •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元代山水画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139.4cm×57.3cm 故宫博物院藏 元 倪瓒 安处斋图 25.4cm×71.6cm 元 倪瓒 江渚风林图 59.1cm×31.1cm 元 倪瓒 <二十四景图页&g ...

  • “实境山水画”与“实景山水画”考辨——有关中国古代山水画概念术语的思考

    "实境山水画"与"实景山水画"考辨--有关中国古代山水画概念术语的思考 文:杜娟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教授. [内容摘要]本文所提出的&q ...

  •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夏日山居图> 清 王鉴 绢本设色 纵149.1厘米 横85.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秋树昏鸦图> 清 王翚 纸本设色 纵1 ...

  • 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欣赏

    山水画是中国画其中的一种绘画题材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人物画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艺术品,给后来专门研究山水画画家广阔的绘画空间.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图片 ...

  •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历代山水画家通过对自然造化的观察,对生活不断体悟,在不断的秉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自然的观察以及独特体验,并把自身的情感.学养以及艺术上的审美追求通过山水画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学习啦小编 ...

  • 中国古代山水画记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唐.五代.北宋 "以形写神" 和南宋以后" 以形写意" 的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 "元四家" 的山水画将 "以形写意 ...

  • 胸怀山川,笔墨意境——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山水画浅谈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 局部   我国古典山水画寄情寄思,创构的艺术意境仪态万千,波澜变化,蓬勃无尽,气韵诗意,抒写表达着我国古代面貌万千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境界. 人心中的气象万千,波澜动荡,悲喜哀乐以一个 ...

  •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范宽,北宋画家,与李成.董源并称北宋三大家,又名中正,字中立,因性情宽和,人称"范宽",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常往来开封.洛阳一带.山水画初学李成,继师法荆浩,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