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拜相仍被认为太晚了的南唐开国宰相张延翰
虽然二十出头就官至陕州司马,但张延翰却显然不打算继续做下去了——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京城长安附近也难以幸免。
他先去看他在徐州代理感化军节度使的父辈张慎思。避乱投亲是正常操作,张慎思实际上的顶头上司是当时第一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不久后就将建立后梁,取代唐朝。
照此发展,张延翰也应该追随父辈,成为一名后梁官员。
然而,目睹朱全忠多线作战的张延翰却对张慎思说:北方将乱,还是江淮安全,为了保全家族血脉,孩儿想去江淮。
当时统治江淮地区的,是朱全忠的对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张延翰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杨行密已经去世,继任的是其子杨渥。张延翰这个想法,若是在朱全忠的立场,无疑是赤裸裸的投敌。但张慎思毕竟是族人,而且觉得这位晚辈说的确有道理,就欣然为他打点了行装。
张延翰的眼光还真毒,张慎思因为治家无方,竟然被自己的儿子杀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张延翰入仕为盐城令,有政绩,迁楚州行军司马。
由于淮南不承认后梁,仍以唐朝遗臣自居,所以仍然使用唐朝年号。其实淮南的大权也和晚唐一样,旁落到了摄政徐温手里。淮南的治所在扬州,徐温出镇昇州,让儿子徐知训留在扬州辅政,其实就是掌控政权。
天祐十五年(918年),扬州发生政变,徐知训被杀,徐温调养子徐知诰来顶缺,又任徐知诰为江州团练使。徐知诰要留在扬州辅政,当然不能亲自去江州赴任,于是他上表,以张延翰为江州观察巡官通判军府事、工部郎中,前去江州代表自己。
后来,徐温为了自己集团的权位能够水涨船高,迫使淮南傀儡领导杨隆演称吴国王,自建年号,脱离与唐朝的臣属关系。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又迫使吴国王杨溥称帝,未及即去世,徐知诰成为了下一任摄政。他肯让张延翰代表自己,显然对他不仅欣赏,而且信任,于是他把张延翰召回朝廷,为殿中侍御史,知杂事,判台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延翰一上任,就当朝弹劾恃功骄暴的左街使张宣,悍将们因此都收敛了。
张延翰又被提拔为礼部侍郎,又奉命兼管选拔官员。当时,吴国没有沿用唐朝的科举制度,而是广开言路,由读书人上书言事,谁说得好,谁当官。张延翰表现称职,公平详审,注重提拔孤贫之人,不附权势,官吏敬畏他如神明,不敢作奸犯科。
这个世界上,唯一提拔过张延翰的就是徐知诰了,张延翰对他充满了感激。徐知诰后来也学养父徐温出镇昇州,留长子徐景通辅政。徐景通对人们说:“张君议论公正,处事有条理,经手的簿册和文书都很明晰,我要倾心听之。”
在徐知诰父子的欣赏和重用下,张延翰奉命综领六司,为时人所重。太平年代有“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张延翰却在五十岁时官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了宰相,人们还觉得他可惜了,拜相太晚了。当时吴国没有三省长官,所以张延翰是事实上的中书省长官。
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迫使杨溥禅位,改名李昪,建立南唐,张延翰自动转为开国宰相,张延翰后又改任右(一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三省的实际长官他一人全当过了。
张延翰拜相晚了吗?的确晚了,因为没多久,他就病倒了,病得无法办公,只能辞职。李昪不许,不停地派使者问疾赐良药,往往使者们在回去复命的路上就能遇到下一个使者。然而,昇元四年(940年)末,拜相才三年的张延翰还是去世了。士大夫很是叹息,南唐追赠他为太师(一作太傅)。
《十国春秋》论曰:(张)延翰综理六司,卓然奏绩,晚登揆席,未竟厥用,惜哉!
IOS系统打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