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时幽赏 | 清凉乐园——江南莫高窟

艺心造物新栏目「杭州四时幽赏」来了!

明代文学家高濂写了一本名叫《四时幽赏录》的书,他以杭州本地人的视角,记录杭州四季景色和赏玩乐趣。书中记录的部分风景早已不复存在,还有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洗礼,依然光鲜亮丽。

「杭州四时幽赏」新栏目便是跟随高濂的记录,挖掘杭州好玩的角落,了解杭州百年变迁!


小暑已过,三伏天在逐渐升温的天气中就这么来到了。在这暑气难消的日子里,除了空调房还有哪里可以抵抗一下这炎炎烈日呢?明朝的文人高濂在自己描述杭州美景的《四时幽赏录》中就记述了一处纳凉避暑的“清凉乐国”:

“灵鹫山下,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气凉石冷,入径凛然。洞中陡处,高空若堂,窄处方斗若室,俱可人行无碍顶处。三伏熏人,燎肌燔骨,坐此披襟散髮,把酒放歌,俾川呜谷应,清冷洒然,不知人世今为何月。顾我絺綌,不胜秋尽矣。初入体凉,再入心凉,深入毛骨俱凉哉。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而严冬犹然者,勿令知此清凉乐国。”

作品来自沈浩老师 出版在沈浩《美丽杭州·四时幽赏》创作特辑中 尺寸:纵三五厘米 横一三八厘米

那高濂笔下这个避暑圣地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聊聊这个位于杭州西湖附近的“清凉乐国”。不过,各位先别急,先听小艺君讲个故事。

全文字数:3841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话说在江南地区有一行事疯疯癫癫、不拘一格的僧人,看似离经叛道,却时常扶危济困、行侠仗义。某天,僧人来到了翠竹村,村里一石狮告诉他这里就要大难临头了。西天有座山峰将要飞来,落在翠竹村,村中男女恐怕难逃此难。为搭救众生,僧人便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都觉得这个和尚疯疯颠颠的,以为是在捉弄大家,谁也没有去理会他。

截取自影视剧《济公》第九集——《疯僧背新娘》

眼看山峰就要飞来,僧人也急了,灵机一动冲进一户娶亲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赶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然听见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落而下,压没了整个村庄。此时,人们才明白这僧人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

故事里的疯和尚便是有名的济公,那“天外来客”就是——飞来峰。

飞来峰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杭州灵隐寺旁,与灵隐寺相依相偎千年之久。飞来峰的山体由石灰岩构成,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

灵隐寺

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曾经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都已埋没。

盘根错节的树藤

飞来峰名声由来已久,开篇关于飞来峰与济公的故事虽然是电视剧情的改编,但在历史记载中飞来峰的得名也与一名僧人有关。

慧理,西印度僧人,东晋时期来到中国。晋咸和三年(328)至武林山(今浙江杭州西灵隐、天竺诸山),见飞来峰,叹云:“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时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故山名“天竺”,峰名“飞来”,地名“灵隐”。

《灵隐寺志·开山卷》称:“慧理连建五刹,灵鹫、灵山,灵峰等或废或更,而灵隐独存,历代以来,永为禅窟。”

罗汉床——相传为济公所卧之处

飞来峰的独特地理位置与环境让到访此地的人络绎不绝,或是访禅寻道的信徒,或是隐逸山野的文人词客。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还写下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高濂笔下的飞来峰也延续了传说故事中西域飞来山峰的来历,与此同时,还对飞来峰的自然环境有着大幅的描写。

清冽的空气与寒凉的石头,让人一走近便感受到冷气;洞里高处仿佛像厅堂一样,而窄处则像一小室,但都可以供人行走;在三伏天里来到此处,披襟散发,把酒放歌,能听到山与谷的回应,清冷自在,以至于不知外界人间是几月了。

龙弘洞

只看高濂的措辞便能感受到飞来峰洞窟里是有多么的清凉,但飞来峰可不是只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飞来峰造像

飞来峰造像,位于飞来峰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共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飞来峰造像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

要知道提起造像,大多数人都是会想起敦煌的莫高窟,却少有人知在江南也有着这样一处佛教造像群。

岩壁上持莲华观音造像

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都分布着不同时期建造的佛教题材造像。这些造像依据时代特征判断,宋代造像居多,但多数没有明显的题刻。

元代的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约100多尊。而雕刻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则为公元951年所造。

六祖像

飞来峰造像主要分布在玉乳洞、青林洞及溪涧岩壁上。从景区入口处进入,步行不久便能见到矗立在佛像雕刻旁的理公塔。这是杭州仅存的明塔,又名灵鹫塔。

塔为石砌,六面七层。二层刻有塔铭,三层刻有《金刚经》等,四层以上都雕刻着佛像。传说为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瘘骨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重建于宋代开宝八年,后又在明万历十八年再次重修。

树荫中的理公塔

理公塔近景

玉乳洞位于理公塔左侧。之所以名为玉乳洞,是因为江南多雨,此洞背阴,常年潮湿,洞顶滴下含有乳白色的石灰石溶液,导致石头光滑宛若凝脂,故名玉乳洞。

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记载:“玉乳、射旭二洞,宛转通明,悬泉淅淅,乳溜若凝,肪然有陉可陟。”玉乳洞里有6龛共39尊造像,主要开凿于北宋时期。

玉乳洞

玉乳洞内造像

再往前走几步便是青林洞了。青林洞宋代造像题材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佛、菩萨类;罗汉、祖师类。178尊造像涵盖了五代吴越及北宋两个时期的风格。

青林洞宋代最早造像为第 15 龛阿弥陀佛像,而位于洞内西壁口的“西方三圣”建造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是飞来峰有题记造像中最早的一龛。

保存完好的部分造像上还能看见佛像的细微表情,褶皱的衣裙也是那么的活灵活现。近千年的风霜雨雪在它们的身上拂过,留下了斑驳细纹。

卢舍那佛会浮雕

阿弥陀佛像

理公塔右侧是龙弘洞及岩壁上的元代大型造像。数龛大型造像在岩壁上让所有游人一眼可见,从小径进入龙弘洞内。洞里的光线很昏暗,凉风习习。在较深处的阴影里“藏着”一尊观音佛龛。进入龙弘洞内朝北仰视,可以透过石隙看见一线天光,这便是有名的“一线天”。

岩壁上的造像全景

龙弘洞里的观音造像

从龙弘洞出来,正面对的便是灵隐寺墙,而两者之间的溪流就是冷泉溪。在溪岸便能感受到丝丝冷风从下飘然而至,实在是纳凉解暑的佳处。沿岸据悬岩峭壁的自然形势开凿的造像共37龛72尊,多为元代开凿且体型较大。一眼过去,画壁流青,是飞来峰的绝佳景色。

冷泉溪岸的造像

一线天崖壁造像群

捧莲蕾观音造像

冷泉溪南侧的造像群中有着一龛与众不同的造像,堪称飞来峰造像的代表之作——布袋和尚。

布袋弥勒造像

布袋和尚造像龛高330厘米,两侧高 150 厘米,周长 900 厘米,中央主尊布袋和尚高 190 厘米,宽 260 厘米。

一眼看过去视线便自然集中在最中间的布袋和尚上,他坦胸露乳,倚坐在天然的台座上,右手扶布袋,另一手捻佛珠,面部浑圆,下巴堆叠,满脸笑意,嘴巴大张,双目微闭,呈月牙形,两耳垂肩。同时两侧各有九位罗汉,共计十八位罗汉。

那么为何说布袋和尚是飞来峰造像的代表之作呢?

残破的造像 残破的造像

原来布袋和尚的原型是浙江明州奉化的僧人契此,是南宋的一名僧人。时人谓其形象“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这和飞来峰此龛造像形象一致,因其自称为弥勒化身,而时人不知,所以又被称为布袋弥勒。

元代仍有关于他的形象流传,如:“正九年四月,枣阳民张氏妇生男,甫及周岁,长四尺许,容貌异常,皤腹拥肿,见人辄嬉笑,如世俗所画布袋和尚云。”

龙弘洞出入口

可见布袋和尚在时人心中是身材肥胖,满脸笑容,中国自创的佛教形象深入人心。不止是深入了汉族人民的内心,布袋和尚还传入西藏,位列十八罗汉。有学者认为极有可能是元代从飞来峰传过去的,是汉藏民族交流的结果。

飞来峰造像不仅最大程度地依据地形开凿设计还融合了汉藏两地的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别具一格的造像群。

十八罗汉像

纵览飞来峰五代至宋的造像,其略显简约的形式特征,反映了自唐玄宗天宝年以来,佛教造像从中央转向地方的现象。地方的百姓没有能力开凿大型造像,但小有资产的地主阶级可以开凿一些小型造像。

如玉乳洞、青林洞里那些宋代小像龛正是庶族地主阶级的崛起,地方上佛教事业日益兴盛的体现。

玉乳洞内题字

了解了飞来峰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以后,在盛夏时节前往飞来峰消暑纳凉的同时观赏这些饱经风霜仍散发佛性的造像,感受文化传承,一举两得。无怪乎高濂将此称为“清凉乐国”,还将其收录进记述杭州美景的《四时幽赏录》中。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已经开始心动了呢?趁着周末快去来个飞来峰一日游吧!

友情提醒:山林蚊虫较多,记得带好驱蚊用品哦~

山壁上散布的造像

编辑:柒珏

摄影:小眼仔

审核:小眼仔

参考文献:

宋.庄绰.《鸡肋编》卷中.《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四册

明.宋濂.《元史》卷五十一·志第三下·五行二,第 748 页。

清.孙治.《灵隐寺志》卷一

赵雅辞.《飞来峰造像研究》

肖丹.《杭州飞来峰造像“汉梵并存”审美样式及内涵解析》

谢继胜.《杭州飞来峰藏传石刻造像的风格渊源与历史文化价值》

吴俊骅.《江南园林石刻造像研究》

原文链接:夏时幽赏 | 清凉乐园——江南莫高窟

(0)

相关推荐

  • 杭州漫记

    去西湖时,正是微雨濛濛. 雨中的西湖淡去了现代的背景,成了一副浓淡相宜的古典水墨画.薄薄的水雾浮起在碧波间,远山的影子隐隐约约,似是蒙了一层纱的江南女子,婉约而不失庄重.几只小船从雾里划出,又钻进雾里 ...

  • (启书有益)东游余杭记——禅宗灵隐(之三)

    既往精彩在此,猛击可见-- (启书有益)东游余杭记--禅宗灵隐(之一) (启书有益)东游余杭记--禅宗灵隐(之二) 三 飞来峰在绿树的遮掩中,让人无法见识真正面目. 穿梭于山洞之间,漫步于石阶之上,瞻 ...

  • 【每天老照片】--9506--一百年前的杭州景点照片,历史珍贵收藏!

    杭州雷峰塔旧照拍摄于1917年,雷峰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上! 未倒塌前的雷峰塔近照拍摄于1917年.由元朝时一场大火之后,只留下了塔心. 保俶塔旧照拍摄于1917年,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 ...

  • 杭州灵隐寺的徽州洞,终于找到啦!太不容易了!

    编者按:本号自开通以来,一直秉承本人自己原创的原则,未曾发表过旁人的文章.但此次确属例外,本文作者并非司马狂本人,而是新安医学中富堨王家宅王氏的后裔--王宏焮先生.王先生乃名医王仲奇之孙,王氏一门自王 ...

  • 高子冬时幽赏之雪夜煨芋谈禅2

    高子冬时幽赏之雪夜煨芋谈禅2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唯单氏说:"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鸥,至死不饥."可见,芋头既可入菜,又可充当粮食度荒."春吃叶,夏 ...

  • 高子冬时幽赏之雪夜煨芋谈禅1

    高子冬时幽赏之雪夜煨芋谈禅1 高子冬时幽赏十二则 雪夜煨芋谈禅 入新年,天降两场瑞雪,喜煞众多期盼的心.晒雪图,堆雪人,打雪仗,踏雪行--人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其实今人的快乐,不过尔尔,与古人的意 ...

  • 明•《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5

    <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5 12.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画, ...

  • 明•《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4

    <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4 9.雪夜煨芋谈禅 雪夜偶宿禅林,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世中美甚,欣然一饱.因问僧曰:"有为是禅,无为是禅,有无所有,无非所无,是禅乎?& ...

  • 明•《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3

    <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3 6.登眺天目绝顶 武林万山,皆自天目分发,故<地钤>有"天目生来两乳长"偈.冬日木落,作天目看山之游.时得天气清朗,烟云净尽, ...

  • 明•《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2

    <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2 3.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 三茅乃郡城内山高处,襟带江湖,为胜览最欢喜地.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回重重雪色.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 ...

  • 明•《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1

    <高子冬时幽赏>[十二条]1 明·高濂 冬时幽赏 <四時幽赏录>是晚明时期著名养生家高濂所作的散文小品,收录在其养生著述<遵生八笺>之中,共计有四十八篇.这些小品晶 ...

  • 《高子秋时幽赏》5〔十二条〕

    <高子秋时幽赏>5[十二条] 附:秋时逸事 1.风起鳜肥 <海录碎事>:"秋风起而鳜鱼肥,秋当饱鳜." 2.围棋争胜 <西京记>曰:" ...

  • 《高子秋时幽赏》4〔十二条〕

    <高子秋时幽赏>4[十二条] 10.乘舟风雨听芦 秋来风雨怜人,独芦中声最凄黯.余自河桥望芦,过处一碧无际,归枕故丘,每怀拍拍.武林唯独山王江泾百脚村多芦.时乎风雨连朝,能独乘舟卧听,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