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代“郎红”瓷器
郎红,即郎窑红,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几经努力,终于烧成,使中断了两百多年的高温红釉再次出现,故名“郎窑红”。
它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完全按照明朝永乐、宣德的红釉来制作的,追求红宝石般艳丽温润格调,有强烈的玻璃光泽,鲜明红艳,是陶瓷花园中的鲜妍奇葩。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谈及红色,自古以来中国人常以红色代表吉庆、祥和、富贵、繁荣、威严,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官吏、官邸、服饰多以大红为主,更有所谓“朱门”、“朱衣”之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比如在婚礼上、春节等喜庆节日上都喜欢着红色衣物,用红色物品来装饰。元时皇家宫廷建筑一律是“朱砂涂壁,红重胭脂”,而民间百姓家的大门则严禁使用红色。由于红色在当时成为权贵之象征,所以红釉瓷器在元代也成为宫廷享用之物。
元代时,景德镇已能成功烧造出釉里红瓷器。被誉为“千窑一宝”的郎窑红瓷器,自元代起便被封建王朝青睐,成为宫廷内陈设、观赏和祭祀的主要瓷器品种。清朝也有着“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的光华,郎窑红瓷器于康熙时期再度盛行也反映了当时的盛世。乾隆御制诗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清朝皇室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郎窑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 1300摄氏度以上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在烧制过程中对烧成温度等技术指数要求很高,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康熙初烧郎窑红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若要穷,烧郎红”,由此可见要烧成郎窑红瓷器的难度并非一般,且成功率极低,在郎廷极的主持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这表明当时窑工已充分掌握了铜红的还原技术,在长时间断烧后,技术能进一步提高,更加焕发光彩,十分难得。在高温下流动性大,郎窑红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康熙朝时代的郎窑红有以下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圆式、滚圆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 ”款 。
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烧制环境中,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还原情况下铜呈红色,,但由于古代的窑火、温度条件等控制并不是十分缜密,常常无法还原成红色。如果条件控制不好,窑内的铜会被氧化,进而会呈不同层次的青绿色,这样的问题也无法避免。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是为郎窑瓷器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