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科普】南朝宋武将高道庆的人生浮沉
中国南北朝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就拿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来说,虽然《宋书》说他是官十一代,但也记载了他刚出生的时候差点被他爹弃养,可见家世其实好不到哪里去。辛弃疾也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刘裕的人生精彩而复杂,小编不献丑了,小编今天介绍一个冷门的历史人物。他也凭借过人的武力进入军界,步步高升,但最终却成为了炮灰。
背景
年轻登基的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是个活宝,对长辈很不敬重,欺负叔父湘东王刘彧身材肥大,把他当猪养、呼为“猪王”;对兄弟也很不友爱,派使者赐死出镇江州的庶弟晋安王刘子勋。
这样,他就同时得罪了兄弟和叔父:在地方,刘子勋还不想死,被迫起兵;在中央,刘彧更是直接发难拿下了刘子业的人头。但是刘子业死后,皇帝只能有一个,刘彧和刘子勋叔侄当然都觉得应该自己来当,于是一个在中央称帝,一个在地方称帝。
刘子勋虽然才十一岁,毕竟是孝武帝的在世长子,出镇地方的弟弟们也都支持他,可以说几乎南朝宋全国都承认他,不仅用他的年号,而且都向江州治所寻阳纳贡;而刘彧的影响力仅限京城周边方圆百余里,支持他的弟弟们也都在中央。
但是,世事难以预料,刘子勋的主帅袁顗根本不是将帅之才,而刘彧却手握沈攸之、萧道成等外挂,刘子勋不但没能速推中央,反而在八个月后被刘彧反推了。
外战:胜负参半
宋明帝刘彧虽然绝地反杀成功,坐稳了皇位,但这次争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一些地盘正是在明帝年间失去的,北魏的实力也因而超过了南朝。其中就包括徐州。因为当时的徐州刺史薛安都是承认刘子勋的,担心明帝算账,就于泰始二年(466年)归顺了北魏,还派从子薛索儿去淮阴玩,击败了台军主高道庆。
第二年,北魏围攻角城。高道庆再次出镜,奉外挂主将萧道成之命坐上小船,带着数百张弩到淮河中间,远远地射向城外的魏军。这弩不简单,一发射就是数百支箭,不怕北魏骑兵不退避,然后萧道成再进击,围就解了。
如果不考虑史书失载的情况,那么,这是高道庆最后一次参加外战。
内战:梅开二度?
后废帝泰豫元年(472年),沈攸之出镇荆州。当时高道庆担任直阁将军,住在荆州下辖的华容县,就给沈攸之写信举荐自己亲戚十余人,但沈攸之只任用了其中三个。高道庆闻讯大怒,亲自闯进去把那三份任命状也毁了。
《宋书》记载,因此他后来回京时也不向沈攸之告别。但《南史》《资治通鉴》却记载他回京前,沈攸之曾宴请他。这里也不知道是史书分歧了还是哪里记错了。小编觉得,大概他没想告别,但沈攸之请他了,他碍于面子不得不去。而且后面关于那场宴席的描述绘声绘色,实在不像凭空虚构——因为高道庆善于马术,沈攸之就在听事(官署大厅)前和他切磋马槊。高道庆可能的确太记恨,一槊就刺破了沈攸之的马鞍。这下沈攸之也生气了,索走了高道庆的槊。高道庆也不废话,骑上马就回京了,回京就说沈攸之“聚众缮甲”,反状已成,请求率三千人袭击。
虽然沈攸之在荆州的确有不臣之象,但宰相们都觉得高道庆此举不靠谱,不批。萧道成和沈攸之是老同事又是儿女亲家,更是相信沈攸之没有二心。只有后废帝的宠臣杨运长素来害怕沈攸之,于是和高道庆密谋,派刺客拿着后废帝的手诏贿赂沈攸之的手下、给他们升官。但是,行刺失败了。
不过沈攸之这一块暂时还是安全的,不安分的另有其人。
先前明帝夺位后,杀光了刘子业的兄弟们,导致孝武帝绝嗣;又杀当初支持过自己的兄弟们,只剩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一方面因为他最小,一方面因为明帝觉得他没有才能,威胁不到新君后废帝。
但是刘休范并没有因为幸存而知足,却因为身为皇叔不能顾命而心怀怨望,终于元徽二年(474年)起兵作乱。关键时刻还得外挂萧道成出马,率宁朔将军高道庆、羽林监陈显达、员外郎王敬则乘船水战,战线从新林一直到赤岸,最终大破叛军,烧了叛军的船舰,叛军死伤甚众。高道庆因平乱有功,封乐安县男,食邑三百户。
后废帝行事无道,既然刘休范的死宣告了文帝诸子已经全部退出南朝的历史舞台,一些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文帝的在世长孙即后废帝的堂兄历阳、南谯二郡太守建平王刘景素身上。刘景素平时不仅爱好文学,也爱招揽人才,高道庆和冠军将军黄回等显然也受到其人格魅力的感召,秘密与刘景素来往。
刘休范死了才两年,刘景素就以为京城无备而起兵。
关键时刻,还得靠萧道成主持大局。萧道成知人善任,派黄回、高道庆前去讨伐。
派刘景素的内应去讨伐刘景素?这不是与虎谋皮么?
萧道成没那么傻,还派了左将军李安民和南豫州刺史段佛荣一同前去,这下就不怕这俩反水了,而且黄回目睹刘景素的军队实力太弱,在可行性已经打折的基础上彻底放弃了响应的打算,甚至亲自率军杀了进去,要不是自己发过誓不杀诸侯王,他都差点拿下刘景素的人头。
萧道成没有追究黄回、高道庆通敌的责任,反而安抚了他们。
末日
元朝史学家胡三省读《资治通鉴》到此时,注道:
抚之所以安反侧,事定之后决不能容之。
然而高道庆毫不知死,竟然还自以为有功,请求给自己加五百封户!于是朝廷给他加了两百,加上之前三百,正好五百。
高道庆官至骁骑将军,平日里也凶险暴横,欲求无度,一言不合就捶打人、折辱人,经常闹出人命,朝廷视他如同虎狼。
终于,萧道成和宰相袁粲看不下去了,在平定刘景素后才两个月,就将高道庆收捕下廷尉,赐他自尽。
后事
萧道成功劳越来越大,遭到后废帝的猜忌,因为肚子大,竟然差点被后废帝当活靶子射死。第二年,萧道成先下手为强,杀了后废帝,立顺帝。沈攸之看不过萧道成大权在握,这回是真的反了,还写信指责萧道成弑君。来而不往非礼也,萧道成回信说:“当初高道庆诬陷你,我还保你了呢。”
当然,打文字官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然而当初徐州降魏,沈攸之去讨伐却吃了败仗还负了伤,而萧道成却能打败魏军,二人的军事才能高下立判,结局我们也懂的:萧道成平定了沈攸之,也干掉了不支持自己更进一步的袁粲,自己也改朝换代建立了南齐。
而炮灰高道庆即使在新朝代也继续被鞭尸:当初刘景素举荐的秀才刘琎上书,说刘景素当初是误信了黄回、高道庆等人的传言,以为后废帝宠臣阮佃夫要先弑君再讨伐他,才起兵的。
萧道成没有理会,毕竟给刘景素平反实在有点打自己的脸。等同样曾亲历刘景素之乱的齐武帝登基了,才恩准刘景素以王礼归葬。
刘琎这里敢点黄回的名,当然也不怕得罪黄回,因为在沈攸之之乱中,黄回通敌的老毛病又犯了,而萧道成在不影响战局的情况下又一次故作不知地派他出兵;等事情摆平了,黄回就可以去死了。
也许胡三省确实是对的,早在被得知通敌的时候,黄回和高道庆就已经被萧道成写进死亡笔记里了。
相比之下,出身杂役的黄回还有恭谨的好品质,其死也可以说是忠于刘宋朝廷(刘景素毕竟也姓刘);而不会做人到高道庆这种程度,沦为炮灰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冤枉了。
IOS系统打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