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康园]小儿感冒宜益气补脾疏风散热
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玉屏风散加柴胡、黄芩、甘草。
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
主 治
感冒发热,或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方 解
典型医案
于某某,男,4 岁,2013 年 9 月 3 日初诊。
家长代述,3 天前外出受风寒,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体温最高时可达 39.5℃,经输液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次日体温再次升高,并伴有轻微的咳嗽,平时食欲好,偏嗜肥甘厚味而厌食蔬菜。刻诊见患儿形体偏胖,面色潮红,口唇红而干,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舌质偏红,苔白稍厚,指纹浮现红紫,时测体温 39℃,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依据舌脉症状,辨证为小儿经脉未充,腠理空疏,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乘虚内舍,伏于表里之间,入里化热,故症见寒热交做,发热起伏,时高时低。治宜固表实卫,疏风散热。
处 方
2013 年 9 月 7 日二诊 服药 3 剂,体温恢复正常,仍时有咳嗽,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余未述明显不适,纳食可,二便调。改用小儿易感阵咳膏(由我院中药制剂室调配生产),服用一瓶(5 天)后咳嗽症状消失。因患儿有反复感冒史,又予以小儿表虚易感膏巩固治疗,此后极少感冒,体质明显改善。
按
发热是机体与病毒博弈的表现,是动员自身抵抗力的良好手段,保持适当的体温,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当发现小儿受凉刚出现感冒症状时,急用生姜、连须葱头煮水喝,解表使其微汗外出,可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当出现发热症状时,采用中药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若体温超过 39℃,可予上方每日 2 剂服用,间隔 2 小时服药一次。或配合物理降温法,亦可采用口服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尽量不要使用抗菌素、激素等,以免削弱机体抵抗力,延长病程,甚至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6 年9 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