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错了原因,超强行动力,也是白费
张三和李四在同一个项目组。
他们的做事风格完全不同。张三想着要和气生财,于是花心思讨好组里的每一个人。
路上经过甲的座位,听到他和邻座的聊天,张三就主动凑了上去。原来甲的家里人生病,在忙住院的事。张三马上说,我有认识的医生,可以联系帮忙办理入院。其实,甲自己家里已经联系好入院事宜,根本不需要再去找什么门路。对张三的好意,也只得一再推辞。张三倒以为人家只是客气,两个人推来推去,最后搞得甲心里也不太舒服。
李四不像张三这么活络。他整天就忙着自己手头那点事情。别人有事,找到他,他能帮就帮;别人不来找他,他也不会主动去做什么。
因此,公司里提到张三,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提到李四,无非就是个本分的同事,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听到这些评价,张三心里还是很满意的,直到年底发奖金的时候。脑子活络的张三,花了几天时间四处打听,把每个人拿多少奖金,基本上搞得清清楚楚。
小本本里记下来之后,他心里就不开心了。平常不言不语的李四,拿到手的居然比自己多了不少。他迅速开动脑筋,着手找原因。首先是业绩上。一个项目组,业绩不会相差太多。按照公司里的kpi公式一算,就算业绩有差距,那点差距也是有限的。不是业绩上的原因,那一定是其他方面出了问题。他又回想,大概是那次甲的忙没帮上,又听说甲和老板关系好,八成是他在老板面前说了什么。再来,可能就是老板不喜欢自己。总之,就是跟老板的关系没搞好。
找到自己所认为的原因之后,张三立马行动。先是有事没事,鸡毛蒜皮的事,都去找老板,希望在老板那里混个脸熟。开始的几天,老板没说什么。张三要来请示汇报,老板就给个方向。但是到了第二个礼拜,老板受不了了,找到项目组负责人,问他张三到底怎么回事,大部分可以在项目组里解决的问题,怎么都要扔到他桌子上;还有一些已经确认的东西,为啥还要反复确认。负责人也是一头雾水,回去后就找张三。
听张三解释了半天,负责人被他搞得哭笑不得。他倒了一杯水给张三,和他讲了一下考核的事情。他找的原因都是错的,接下来的行动,也就意义不大。李四之所以拿得多,不是因为老板说了什么,或是没说什么,就是业绩做的好。因为他负责的那一块业务,销售额虽然不是非常突出,但是由于市场行情变化,利润做得比较好。而在考核体系中,利润权重远大于其他指标,自然收入多。张三那一块,就是业绩太一般了,无功无过,收入也就正常。他认为张三能力不错的,能打听到这么多消息,能找原因,能行动。如果把这些能力放在业务上,就更好了。
他也不知道,张三是不是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