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用这些方法做笔记?大错特错!看卢曼怎样用笔记玩出58本著作

爱学习的你,一定很喜欢读书。为一行行金句折服时,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用笔勾画圈点,在书页的侧边栏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勤奋地画个思维导图来整理全书结构吧?

这些方法的确能彰显你对读书的热情,你是个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人,但从做笔记的角度来看,用途寥寥。

因为勾画圈点,只是让这个句子更显眼一些,并没有真的“走心”;

侧边栏的所思所想,也只是只言片语,不成系统;

思维导图只能让你看到全书的结构,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

那做笔记,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才算是好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概很少有人比卢曼更有发言权。这个酿酒匠的儿子,安安稳稳地做着公务员,却因为不爱社交,每天下班之后便醉心书堆。他不断钻研做笔记的方法,居然创造了一种高效整理自己思想内容的笔记体系。十几年之间每日用卡片的形式笔耕不辍,最终在38岁“高龄”,用一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完成了从小公务员到社会学教授的飞跃。

这个笔记写作系统,何以如此神奇?

挑一点来说说。

卢曼认为,写作是不需要意志力的,那些依靠意志力完成的写作任务,都会因痛苦不堪而终结。

传统的写作方法认为,完成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设立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计划,再依照计划去推动,目标明确,这样才事半功倍。

这种GTD的方法,在做其他事情上行得通,但在写作这件事情上,行不通。因为写作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你不会知道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会构建出哪些奇思妙想,会生发出哪些美妙的灵感,这是不可预期的。如果硬要给自己一个KPI,那只会破坏这种写作的创造力。

如果想要保护这种写作的美感,就要构建一个笔记体系,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思考、理解和提出想法,以此来降低写出整篇文章的难度。

如果真正要理解某件事,要把所读所看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用卡片来形成一个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