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乡愁

来源:掌中庆阳

过了腊八就是年。

年就是这样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在喝过母亲做的腊八粥后,悄然潜进千家万家。

像被谁暗地里发了声号令,街道上的行人突然就多了起来,那些先前不曾露面的各类吃食,如同雨后春笋般见缝插针地分散在街道人群繁华处,市面上的商铺也及时应着节日的景,纷纷打着年底大促销的招牌,日日叫卖声不断,更有心急的店家,将大大小小的灯笼悬挂于店内,年的气氛越发浓了。

而我永不能忘记的,则是儿时的年,简单而又不失隆重的年。

从腊月二十三的大扫除开始,母亲就将过年要准备做的事情梳理好了。按她的说法,这天必须把家里家外彻底清扫干净,要把旧尘清除掉,这些旧土旧尘是穷土,只有清除到位,新年才会有好兆头。我们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搬出来,然后洗洗刷刷。这一天,空气里到处充斥着灰尘的味道。

腊月二十六,父亲去集市上买年货,猪肉、大葱、包菜、粉条、菠菜、瓜子、水果糖、花生、对联等,被父亲用蛇皮袋子装回来,自行车还没放稳,我和妹妹便迫不及待将这些宝贝从袋子里抱出来。然后,顺手摸上几颗糖,溜到大门口,慢慢将糖纸取开,把糖含在嘴里,吸溜一下,抿一下嘴,甜味便顺着喉咙装进肚子里去了,稍一呼气,连空气都是甜滋滋的。

母亲从当天早晨就开始蒸馍头了,圆馍馍、花卷、 素包子 、肉包子、地软软包子等,就变着花样从她的手心里变出来。我最高兴是给母亲蒸的馒头点上 小红点 ,说来奇怪,一点上小红点,馒头的模样就愈发俊俏了。那时的麦子是用石磨磨出来的,蒸出来的馒头和包子就格外香,母亲每蒸出一锅包子,一定会喊我们过来尝,说是尝,每锅包子,我们定会吃上三四个,一天下来,母亲能蒸六锅包子,我们就能吃十多个。

母亲永远是厨房里最忙碌的那一个,蒸完馒头她就开始做豆腐,炒臊子,煮红白萝卜丁,发燃面糕,蒸玉米面黄,做血条子面。每次她都要我们用煮过萝卜的水泡一下脚,她说这样脚不会生冻疮,我至今不明白这里面的窍门,但泡过脚之后,确实没有在冬天生过冻疮。

一进入腊月二十九,年的脚步更近,更匆忙了,父亲要在这一天赶最后一个年集,把没有来得及置办的年货再补办一下。母亲依然忙碌在她的灶台间,那里的活是永远忙不完的,柴火噼噼啪啪炸响,锅碗瓢盆的碰撞此起彼伏,大铁锅里的猪头肉香让年有了无法比拟的味道。

腊月三十,空气里处处弥漫着香色,年的到来,让一家人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连眉梢里都荡漾着喜气。中午十二点,我们兄妹开始 贴对联 ,对联是哥哥写的,其实大半个村子的对联也是他写的,贴对联的时候,他满眼都是掩饰不住的自豪。我们将大门、粮仓、厨房、灶台、牡口圈、窗户上都贴上了红红的祝福,粮仓要五谷丰登,牡口要六畜兴旺,家宅要平安幸福。

晚上,村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阵接一阵地响着,像比赛似的,一声应和着一声,我和妹妹通常被吓得躺进被窝里,可又经不住好奇,隔着玻璃看一下正放炮仗的哥哥,又赶紧尖叫着把脑袋伸进被窝。

我家在村子的最东头,电线陈旧老化,一到晚上,电视根本就开不了机,即使开机,也是一片雪花。但我们的乐趣并不在于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跟着家族拜年的队伍去串门,我们一家一家地拜,男孩子负责磕头,年长的男子陪着长辈们聊天,而我们呢,就只管收那些奶奶婶婶们递来的瓜子、水果糖、花生和核桃。一圈年拜下来,我们的上下衣兜就装满了各种吃食。

母亲说,年三十的晚上要 守岁 ,千万不能睡觉,母亲年年说,我年年不到夜里十一点,就倒头入睡。似乎是刚迷了一眼的工夫,母亲的臊子面就做好了,我都被母亲派去给爷爷和七奶送饭,我敲门的时候,寡居的七奶还在睡觉,接过我递来的新年的第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七奶说,吃了我母亲做的面,她就把年过了,这样的事情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他们都去世。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似在过年,可一到年关,人们还是拼了命地往各大超市里赶,各大商场也是人满为患,传统的年味形式上似乎淡了点,但人们对年的盼望却并没有减少。哪怕回家只待上一两天,叫上几声爸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饺子,看一场春节联欢晚会,就满心欢喜了,这年也才算完整了。

年,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是一到年底,人们就开始张罗,然后精彩上演。年,虽无形,却是具体可感的,是永远也抹不去的乡愁。

(0)

相关推荐

  • 浓浓的乡愁 儿时的年梦

    浓浓的乡愁  儿时的年梦 作者:董锡琼  摄影:熄灯号 作者:董锡琼,安徽灵壁人.中共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协会会员.喜欢文学,诗词.有 ...

  • 春节特稿 | 蒸 年

    今年春节,父母答应我们进城过年,着实让我们高兴了好几宿.母亲说了,进城过年可以,但是过年的馒头.包子仍由他们负责,城里地方小,耍不开:城里包子店订做的包子不实惠,还贵,他们到时蒸好,放车上带进城.我的 ...

  • 品读 | 孙荣:追寻年味

    孙荣 追寻年味 过年,是一种记忆,是祖辈流传下来的遥远印记.是儿时的一种期盼,一份甜蜜,一样幸福.如今,早已过了盼年的年龄,每逢过年,却有一种怀念不知不觉地在心头滋长.怀念儿时的年,怀念山村的年味. ...

  • “年”题征文 || 李 敏: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陕西千阳县燕伋小学   李敏 梁实秋先生说:过年须要在家乡才有味道.这话果真不假,在外工作谋生的人一旦到了岁尾年关的时候,总会在心中不由得涌出那浓浓的乡情,想起自己家乡的年.不管行程多么遥 ...

  • 奶黄包最简单的做法,百分百成功,光滑松软,比买的还精致

    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做到精致得体,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品味和追求,用心去过好生活,把爱与美食刻在灵魂里,这世上,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请善待那个为你做饭的人 前些天带孩子去外面吃 ...

  • 舌尖上的年味(小时候的春节才叫过年,80后看哭)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舌尖上的年味 作者:严勇 来源:tsgsc8 儿时的年味,很浓.老家深藏在一个里下河平原的村庄上,村庄四周有大河阻断与外界联系,形成一个独立小王国,只有北面有 ...

  • 春,永不褪色

    作者:清欢 诵读:轻舞飞扬 <春,永不褪色>诵读:.mp34:10 来自四季美文 春风化雨润山川,花开锦绣遍田园.流年缱绻词中赋,转眼落红绣婵娟. 春归来,梦中喜奔桃花源,与花红柳绿相约人 ...

  • 姜育恒《驿动的心》英文版:永不褪色的老歌,经典永流传!

    这样飘荡多少天 这样孤独多少年 终点又回到起点 到现在我才发觉 哦 路过的人 我早已忘记 经过的事 已随风而去 驿动的心 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 是否有缘 和你相依 经典歌曲<驿动的心>,是 ...

  • 且听下回分解,有你有我永不褪色——追忆单田芳评书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11日仙逝 童年永不褪色的记忆 "单"枪匹马 "田"畴著述 "芳"华不逝 永远的评书艺术家单田芳 20岁拿起惊堂木 一说 ...

  • 在这座城市,南传佛教是永不褪色的信仰!

    傣族信奉小乘佛教,西双版纳小乘佛教规定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如此才能解除苦难,积德行善,成为受过教化的人.尚在嬉笑打闹的年纪,父母便会把孩子送进寺院接受佛法洗礼,在傣族地区有村就有寺, ...

  • 这些手绘美人,美丽永不褪色!

    即使同样是铅笔绘画,不同的作者也会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千百个艺术家就会有千百种绝不雷同的艺术作品.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 永不褪色的经典···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艾略特·欧维特.尤金·阿杰等一批大师将街头摄影 推向了巅峰,那是街头摄影最辉煌的年代."决定性瞬间"理论影响了几代摄影人.此后不断更迭的摄影思潮向前发展了数年 ...

  • 《天堂电影院》上映30多年后,仍在豆瓣排行榜第49名的高位,热爱永不褪色

    意大利影史经典<天堂电影院>重映定档6月11日,发布正式预告--电影永不散场,热爱永不褪色". 这次重映也是本片首次登陆内地银幕,作为<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 ...

  • 永不褪色的投机之王

    1877年7月26日,利佛莫尔(Jessie Livermoore)出生于美国马塞诸塞州舒茨伯里市乡下,是一对贫苦农民的独子.穷困的童年给他烙上了敏感.孤僻的性格印迹,纵然这一生拥有的财富与美女无数, ...

  • 普宁嵌瓷|永不褪色的艺术

    普宁嵌瓷,俗称为扣饶.激饶,也有称聚饶.贴饶等,是广东省普宁市所拥二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资料介绍,这种传统潮式建筑的装饰工艺最早出现在明代,形成于清,清末和民国时期已经十分兴盛,至现代则更大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