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辨治反复发作性心绞痛(柴胡芎附汤/柴胡,川芎,川楝子,半夏,附子,当归,人参,黄芩,炙草,生姜,大枣)

柴胡、川芎、川楝子各20克,半夏、附子、当归各12克,人参10克(另煎),黄芩、炙草、生姜各9克,大枣6枚

辨证如无明显寒热偏异,一般不作药味加减,仅作药量调整; 偏气虚者重用人参; 偏阳虚者重用附子 气郁甚者重用柴胡、川楝子; 血瘀甚者重用当归、川芎; 挟痰浊者重用半夏、生姜。

治疗心痛、胸痹之证,在古典医藉中,多从益气、活血、化瘀、通阳等法入手,临床有部分病例除有典型心绞痛主症外,尚有疼痛攻窜胁肋、脘腹、后背,走窜不定,精神抑郁,烦乱易怒,嗳气太息,苔腻脉弦等一系列肝气郁结兼症,投以和解少阳主方小柴胡汤加味而收到主症消失、兼症改善和基本控制反复发作的临床疗效,提示此类心绞痛病人特点及治疗效果符合从肝辨治的规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而这些心绞痛所涉及的胸、胁、背、肩、臂等部位,也正是肝胆经络循行之处,所以,少阳气机不舒,肝胆疏泄失常,必致肝郁气滞,郁久又必由气及血,从而形成气血闭阻局面,通过少阳经络牵涉于心,心绞痛也即随之发作。正如《诸病源候论》中“卒苦烦满又胸胁痛欲死候”所载:“手少阳之脉,起小指次指之端,上循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邪气迫于心络,心气不得宣畅,故烦满乍上攻于胸,或下行于胁,故烦满而又胸胁痛也”,以上所述,阐明了心绞痛的典型证候和与肝胆息息相关的病因病机。从这个角度看,和解少阳,疏通气机、从肝辨治一法,从又一个侧面确立了心绞痛的另一重要治疗方法,并为此法治疗心绞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柴胡芎附汤,方以张仲景小柴胡汤为主,根据历代文献对方中药物记载看,柴胡有“宣畅气血”、“推陈致新”之效; 半夏能“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治“心下急痛”; 黄芩善“下血闭”; 人参、大枣、甘草、生姜合用,辛甘发散,调和营卫,增加益气、行气、解郁之功; 当归擅“破恶血”; 川芎能“破症结宿血”; 附子“破症坚积聚、血瘕,治心腹冷痛”; 川楝子“入心”,可治“心暴痛”,“为心腹痛要药”,全方具有舒肝行气、兼益气散郁(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柴胡、黄芩、人参、归、芎、附子对心脏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心和扩张作用,因此均有利于心绞痛的缓解,提示该方治疗心绞痛有一定临床价值。同时从临床效果看,此法不但奏效迅速,而且具有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的特点,从而控制了反复发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