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当告诉妈妈我得抑郁症之后……

“我躺在床上,四肢僵硬,想动却动不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可是却并没有什么伤心的事,这个时候,我知道,我是病了。”这是一个女生患病后的感受,她自己说的“我是病了”,指的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病,这种病往往是自己能够感受到,但身边的人却不易察觉。尤其是当代社会父母和子女的 代际关系 加大,父母往往成为孩子得病后最后才知晓的人。

近日,网络话题词#当你告诉妈妈自己得了抑郁症后#成为热搜,引发人们关注,该热搜缘起一段视频,一个外国姑娘告诉妈妈自己患了抑郁症,并且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一直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而妈妈的回答是:“你……不会自己忍着吗?”

无法与父母相处 她干脆搬家独居

“豆芽”是一个20岁的贵州姑娘,她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她的抑郁症症状从15岁开始。刚上高一时,突然感到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还经常头晕、头疼,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而伤心难过。

高二时,“豆芽”变得不爱和人交流,很小的一件事可能就会激怒她,她很害怕,不愿陷入这种痛苦的情绪中。反过来,如果有人能关心她,帮助她,她就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跟他倾诉痛苦。

2019年4月,“豆芽”由于肺病在家休学,后来9月份开学她跟新一届学生们一起重读高三。作为新同学,“豆芽”异常安静,不愿跟别人说话。她的同桌小茜以为她害羞,所以会特意帮助她,慢慢地两人成了好朋友。“豆芽”曾跟小茜说起过自己的担忧,她总是头晕头疼,担心是大脑出了问题。小茜劝她去医院检查,“豆芽”检查后却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

2020年3月,“豆芽”因为肺病再次休学。8月,她觉得自己每天很懒,什么都不想做的躺在床上,一天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但却会无缘由的哭泣。这个时候,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有病”了。“感觉太痛苦,根本承受不了,就觉得自己肯定是出问题了,于是鼓起勇气去医院检查。”

“豆芽”的哥哥大她三岁,哥哥也察觉到她的状态不同寻常,整天闷在屋里不说话,表情也怪怪的,他劝妹妹:“我觉得你有抑郁症,赶紧去医院看看吧。”

在哥哥的陪同下,“豆芽”来到了医院,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哥哥对她说:“好好吃药,好好治疗,都会好起来的。”

“豆芽”让哥哥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并且她认为自己经常和父母吵架可能也与此有关。

那段时间,“豆芽”和父母的关系很差,他们觉得“豆芽”脾气古怪,无理取闹,“豆芽”也觉得跟父母在一起非常痛苦,于是拿到确诊结果后,她直接搬到表姐家住。

哥哥是怎么跟父母说抑郁症的事情,她不得而知,大约过了一个月,父母打电话给“豆芽”让她回家来住。

这次回来,“豆芽”明显感觉到父母态度的变化,这种感觉“豆芽”从未感受过。她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她小时候总感觉父母“重男轻女”,父母经常因为一点小事骂她“不懂事”“没出息”甚至会当着外人的面,说她“从小没出息”。

有一次,“豆芽”问父母,是不是更喜欢哥哥,他们也承认了。在父母心里,哥哥什么都比“豆芽”好,而她和父母之间,除了吵架,几乎没有第二种交流方式。

现在,父母会关心她的病情,也基本上没有再骂过她,更不会当着面贬低她,说话的语气也开始变得温柔。在这种氛围里,“豆芽”的病情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大约半年以后,可能是父母误以为“豆芽”的抑郁症已经差不多快好了,又开始偶尔骂她。通过这次得病,“豆芽”也了解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她明白人的本性是不会一朝一夕改变的,虽然仍旧会难过,但她开始能接受父母对她的责备。“他们聊他们的,我想我自己的,他们问什么,我就答什么,我就只希望能够尽量远离他们。”

“豆芽”原计划今年9月病好后重返校园,她想当一名老师,以后自己独立了,就一个人出去住,远离让她心烦的环境。不过,好在这一天突然提前到来了。

去年底,出于对“豆芽”病情的考虑,父母提议让她搬到乡下老家去住,那里空气好,环境好,可能会对她有帮助。“豆芽”觉得这算是父母为数不多给她提出的好主意。

搬到乡下后,“豆芽”一个人买菜做饭,每天在房间里看看电视,或者打开手机浏览一些抑郁症相关的话题。搬到乡下一个月,她仅跟家里联系了三次。

以前的同桌小茜已经上大学了,寒假时她来乡下找“豆芽”,“豆芽”告诉她,自己过去头疼头晕其实就是因为抑郁症。小茜听后开始安慰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是“豆芽”听到的最开心的一句话。

从此,她们没有再聊抑郁症的话题,她们一起逛街、一起吃东西,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跟妈妈大吵一架 反而打开了心结

“豆芽”与父母之间的纠葛终于还是没有因为她得了抑郁症这件事情缓解,双方都选择了保持距离,这在“豆芽”看来,避免了很多尴尬。而“豆芽”的一位病友真真,则无处逃离,她后来和妈妈大吵了一架,反而打开了不少心结。

真真记得她告诉妈妈自己患有抑郁症的那一刻的状态,妈妈说:“怎么可能?肯定是你平时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你们这些00后,没经历过大风大浪,心态承受能力不行,遇到一点小事就想不开。”

听到这些,真真没有说话。

当时的真真已经察觉到身体的变化,她瘦了十几斤,眼神空洞,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像一具行尸走肉。妈妈问她怎么了,她暗示自己可能是得了抑郁症,妈妈很惊愕地说出了上面的话。

第二天,父亲带真真去了医院,做完检查后,医生单独和真真聊了聊,告诉真真确实是患有重度抑郁症。真真回忆,她当时反应木讷,表情呆滞。医生看她没有反应,盯着她的眼睛又说了两三遍。真真问了一句:怎么确定这是一种病呢?

真真起初始终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病,她此前曾在学校当地的医院检查过,诊断结果也是抑郁症,但真真觉得这不是病,只是心态的问题,调整一下就会好了。

但这次在跟医生谈话后,医生强制要求她必须认真吃药。不然,这种病,会死人的。

后来,医生又和真真的父亲单独聊了聊,她不知道医生说了什么,只是看到父亲走出诊室的时候非常淡定,并没有让真真体会到自己是个病人。以她对父亲的了解,父亲肯定非常难过,心里肯定也有很多想法,但都没有表现出来,只说了一句:没关系,好好吃药,好好治疗。

那天晚上,母亲下班后回到家,真真和父亲把检查报告拿给她看,真真什么话都没有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的样子:“我无法描述她当时的表情,可能是隐忍,又加上一点绝望,总之就是很难接受,感觉她快承受不住了。”

随后,妈妈嘱咐真真好好吃药,并开始分析起她得抑郁症的原因。妈妈认为一定是她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憋在心里,如果能够早一点把事情说出来,自己一定能够开导她,不至于患上抑郁症。

真真告诉妈妈,这不是情绪的问题,也不是心态的问题,这是一种病,是身体的问题,只有吃药才能够治疗。

从父母知道真真的病情后,真真能够感觉到父母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他们害怕自己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会触及到真真的情绪,他们控制住自己,不在真真面前吵架了。

但这种小心翼翼让真真感到难受,“我觉得心酸,是因为我生病了,而让父母放不开,我很内疚,我影响到了他们,我想说对不起,又不知道怎么做。”

但过去那些年的吵架,却印在真真的心里。真真记得,从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吵着要离婚,妈妈性格强势,是个事业心很重的人,工作比较忙,回家的时候经常很是疲惫,不愿意和真真交流,每次交流反而可能成为妈妈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真真高三时,妈妈患了乳腺癌,她经常说,这个病“是你们爷俩气出来的”,所以,真真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敢跟妈妈说,怕给妈妈增加压力。

自从真真得病后,妈妈会时不时问她:女儿啊,你今天开心吗?真真都会说,“开心开心”。这反而让真真觉得很不舒服。

去年5月份,真真服药的效果不好,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但真真拒绝住院,这惹急了妈妈。两个人积攒多年的矛盾爆发了,一向是乖乖女的真真蹲在马路边上,像疯了一样朝妈妈大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

身旁的爸爸把真真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一股脑地倒了出来:“你知道吗?孩子从小就怕你,从来不敢在你面前表露真实的感情。”

那天晚上,妈妈没有吃饭,也没有说话,一个人出门去了,很久,真真收到妈妈的信息“你下来,我们聊一聊”。

终于,两个人把积攒在心中多年的话都说了出来。具体说了什么,真真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她记得是围绕着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了自己,以及从小她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这两部分来说的。

通过这次谈话,两个人终于打开了沟通的桥梁,很多误解终于解开了。比如,妈妈过去总说真真冷漠,每次他们夫妻吵架,真真总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表现的漠不关心。但真真说,实际上她在房间里正咬着胳膊默不作声的哭泣。

在真真看来,这次情感的爆发和交流是有效的,最起码她和妈妈心中的情绪都发泄了出来。尽管以后的日子还是按部就班地过着,父母之间已经习惯了当最熟悉的陌生人,妈妈的一些惯性行为也没有被改变。

此后,真真会尝试和妈妈多沟通,妈妈对真真的挂念也不再掩饰。有一次,妈妈问真真:“是不是所有抑郁症病人都会变得很自私,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去做,不做不行呢?”当时听到这句话的真真特别难受,她开始怀疑自己可能真的很自私,于是又开始感到自责和内疚。但是冷静下来后,她却觉得,妈妈能这么问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说明她在试图了解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她是在努力跟我构建一个比较相似的情景,试图去感同身受。”

得知孩子患抑郁症 家长最应该去了解这个病

“父母不理解抑郁症,是因为他们对这个疾病了解得太少。如果儿女感冒了,父母都能理解会头疼、发烧、乏力这些症状,会告诉儿女多喝水多休息,但抑郁症并不是每个人都患过,所以父母无法理解。”北京回龙观医院情感障碍科曹延筠医生说,很多父母得知孩子得了抑郁症,可能都认为是孩子“矫情”、心态不好、无病呻吟,这其实是对抑郁症的不理解,父母只有多了解抑郁症的知识,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

曹延筠说,抑郁症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四大原因。近年来,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感觉增加了,但实际上总体发病率没有明显提高,只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对抑郁症及其引发的事件的报道增多了,给人感觉得抑郁症的人多了。

如果父母得知儿女得了抑郁症,最应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劝孩子去积极就医,由专业医生来判断孩子到底是抑郁情绪,还是到了疾病的程度,到底需要如何治疗。如果是重度抑郁的话,仅仅增加陪伴和沟通是不够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劝孩子去医院就医诊治也是需要方法的。由于抑郁症患者往往比较敏感,如果父母直接跟孩子说去医院看病,会给孩子挂上“病人”的标签,有时候孩子很难接受这种说法。“我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个妈妈,可能会先建议孩子去专业机构做一个心理测评或者检查,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而且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大学都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这样的说法更便于孩子接受。”曹延筠说,另外孩子往往会有比较信任的同学、朋友、老师或者兄弟姐妹,父母也可以通过他们来劝孩子,接受检查和就医。

此外,由于代际关系的影响,很多孩子并不愿意把患抑郁症的事情告诉父母,或者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但却总是有情绪和生活困扰。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况。

增加陪伴、敞开心扉 给孩子更大的信心

曹延筠建议,父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情况。首先是情绪方面,孩子是不是最近总心烦,总无端地发脾气、抱怨社会、抱怨老师同学;其次是思维方面,孩子是不是容易走神、发呆,以前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现在变得困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第三是行为方面,比如突然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上学,不愿意交流,总是一个人发呆;最后是躯体方面,有没有经常出现疼痛,总觉得身体不舒服,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问题。如果以上四个方面,在两三个方面都有类似症状出现,那家长就要关注孩子是否可能患有抑郁症。

曹延筠建议,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抑郁症之后,往往怕孩子出现极端的事件,会特别注意对孩子的态度,不敢再批评孩子,但这种情况会给家长很大的压力,让家长陷入焦虑中,而这种焦虑又会影响到孩子,其实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父母在得知孩子患病后,增加适当的关爱是应该的,这种关爱应该是去更多的沟通,与孩子就一些问题敞开心扉的聊。比如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有抑郁症,就再也不批评孩子,但其实可以就孩子的问题去沟通,让双方都相互理解,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

“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心理治疗其实非常重要,尤其是轻中度的患者,这个时候,家人应该多给孩子鼓励,让他接受更多的温暖,让他多出门,多交往,增加运动,增加光照,改掉痴迷网络的习惯,更积极的去生活,这样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同时,曹延筠提醒,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但相对来说治疗的周期较长,有的时候需要几个月,甚至有的要按年来计算。家人或朋友会担心,长期和抑郁症患者接触,是否自己也会被传染。但科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没有传染性。“抑郁情绪可能会传染,比如孩子将自己心里的不痛快告诉父母,父母可能会觉得压抑,但只要父母本身没有抑郁症,他们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很快忘记这种压抑的情绪。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患有抑郁症后,整个家庭都会陷入到抑郁中,增加陪伴不会有身心危害。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要去了解抑郁症,知道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由此也能够给孩子带来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