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候辨风邪湿邪

风邪袭表(太阳中风证)

证候:恶风、汗出、微发热、头身痛、鼻塞流涕、鼻痒嚏、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缓。

风邪袭表在《伤寒论》里面叫太阳中风证。这里的中风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中风(表现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而是太阳经被风邪所中,也就是平时习惯讲的伤风。

恶风、汗出、微发热、头身痛: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是无孔不入的,因其开泄,所以就把人的毛孔打开了。人的毛孔一打开,接着就表现出恶风。在恶风之余,由于汗孔是张开的,人处在散热状态,所以人体的各种阳气或者是热能就向体表发散,所以这个时候有可能出现微发热,但这个热一般不会高。另外还有头身痛,因为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头部跟人的背部就是属阳的位置,而这种头身痛的特征就遇风加重。

鼻塞流涕:风邪从皮毛或者是口鼻而入侵犯人体,最容易侵犯的脏腑就是肺。肺主宣发肃降,宣发就是把肺气向上向外布散。风邪袭肺,肺宣发不了肺气到鼻子,就容易出现鼻塞,肺气到不了鼻孔,固塞不住本脏的液体就是涕,那就是流清涕。

鼻痒喷嚏:鼻痒怎么来的?还是风的性质,风善行,仔细体会一下痒的感觉,是局部有轻度的游走感、瘙动感的,所以风邪袭表会出现鼻痒,一鼻痒就打喷嚏。

咽痒咳嗽:咽痒的解释跟鼻痒一样,呼吸道里有风,风善行,就容易出现咽痒,一咽痒就容易咳嗽。

舌苔薄白:舌苔薄说明邪气浅,在体表;舌苔白是说明它不是热证。

脉浮缓:脉浮主表。风邪袭表,人体的正气浮到体表去抗邪,所以脉浮。脉缓的“缓”并不是脉诊学里面讲的“脉来缓慢”的意思,而是“缓和”的意思。与外感寒邪相间,与其脉景相对应。外感寒邪有哪些特征?寒性缩引,就是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人的脉象是表现出有一定的紧张度。风邪袭表容易出汗,没有紧张度。

风邪袭表与外感寒邪的症状很像,外感寒邪也可以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流清涕、鼻痒喷嚏、咽痒咳嗽、痰白,也可以苔白。两者如何鉴别?

鉴别要点有两个:①脉象一个浮缓,一个浮紧;②汗出跟无汗。风邪是开泄的,所以有汗出;寒邪是收紧的,毛孔是关闭的,所以无汗。

另一组证候:皮肤瘙痒、麻木感。

皮肤瘙痒:风客肌肤的表现是皮肤瘙痒。这一点很好理解,依然是风性善行,瘙痒是有局部的游走感。而隐疹比较像现代医学里面讲到的荨麻疹,民间一般也叫风团。长在皮肤上,首先有瘙痒,另外是此起彼伏,变化迅速,这也符合之前讲到的数变。

麻木感:风客肌肤还可以出现局部的麻木感,假如有局部的麻木感,这不纯粹是风邪,应该是风邪夹痰夹瘀,阻于经络,是经络不通的表现。

风袭经络

证候:口眼歪斜、伸舌偏歪、语言謇涩、偏瘫。

这些风袭经络的表现,基本上是平时讲的面瘫的小中风或是中经络的大中风,但我表达的是中经络。面瘫也好,中经络的大中风也好,本质都是风邪外袭、经络空虚、外风引动内风,这不纯粹是外风。这组症状符合风性主动这一特性。凡是人体出现不自主的动作,中医都用风来命名。比如口眼歪斜,你控制不了;伸舌偏歪,你控制不了;语言謇涩、舌头偏歪,你控制不了;还有一边肢体瘫了,你也控制不了,所以控制不住就这样动或不动,基本上都有风的特征在里面。

风历关节

证候:游走性关节疼痛。

风性善行,凡是部位不固定的症状,中医大部分跟风挂钩。

风邪袭表证是用桂枝汤或者是类似桂枝汤这样的方药来加减,那么类似于风客肌肤、风袭经络、风历关节用什么药?

蛇——这几个证都可以用。中医的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除了四气五味之外,其实还要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时间、地点、长得怎么样等要素。我们来看看蛇,蛇有什么特征?风性善行,蛇性也善行,所以用药的时候就以为善行。但是治疗起来也略有不同,比如说风袭经络,类似于面瘫或者是中经络,或者是游走性关节疼痛,直接用蛇就行了。但治皮肤病,用蛇蜕(蛇蜕就是蛇蜕出来的那层外皮),以皮走皮。

伤 湿

证候:头身困重、发热、苔腻、脉滑。

头身困重是湿性重浊的重。另外伤湿还有可能是发热,因为湿容易阻滞气机,气在体内憋住了,气属阳,气一憋住,在局部就产热,所以容易发热。舌苔腻一般是痰湿的表现,脉滑也是痰湿的表现。

湿 痹

证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湿痹,痹的意思是指痹阻不通,表现于关节的症状,以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为特征。注意关键字——重。刚刚提到,假如有沉重感,在中医算湿。游走性关节疼痛是风痹,关节酸痛重着叫湿痹。假如一个人的关节痛,又游走,又沉重叫什么?这种情况叫风湿痹,因为两个特征都有,诊断就是两个。假如在刚才两个特征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遇寒加重,那么就有三个要素了,风、寒、湿都有,就叫作风寒湿痹。中医的治疗是对应疾病特征的,风寒湿痹三个要素都有,治疗就要驱风、散寒、祛湿同时来。

湿热浸淫肌肤

证候:湿疹、癣等渗液性皮肤病。

湿热浸淫肌肤,表现出来就是湿疹、癣等渗液性皮肤病。这与湿性黏滞和湿性重浊的浊特性一致。只要人体分泌物、排泄物表现出黏黏腻腻,或者浑浊感,都算是湿。

寒湿困脾

证候: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腹痛便溏而黏,或夹黏液,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膩或滑,脉滑。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脘腹定位在脾胃,胀闷是气滞的表现。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所以会有胀闷感。口腻是口腔有黏腻感,黏腻是湿的特征;纳呆是湿主脾胃,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因此损伤脾阳。脾喜燥恶湿,特别怕湿。

腹痛、便溏而黏:一般是以胀痛气滞为主;便溏而黏是指大便烂得像烂泥一样,擦不干净。有时候湿得比较严重还会夹有黏液,黏液也是黏。

头身困重:湿性重浊,湿在人体的肌肤或者是经络,就会出现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肢体肿胀不单是湿,可能还有点水。

妇女白带量多:白带也是黏糊糊的、液态状的,所以算湿。

舌体淡胖、苔白膩或滑、脉滑:舌胖是因为体内水多了,把舌头“泡”大了;舌淡是偏寒;舌苔白偏寒,舌苔腻或者滑偏湿。脉滑是湿。

湿热蕴脾

证候:身热不扬午后加重,汗出热不解,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腹痛便溏黄臭而黏,或夹黏液,头身困重,小便黄短,或肢体肿胀,妇女带下色黄,舌红,苔黄膩或滑,脉滑数。

身热不扬午后加重:身热不扬的意思是身体发热,但用手捂在肌肤上,一开始不觉得很热,而越按越热,叫作身热不扬。身热不扬关键是湿热并存,湿把热裹在了体内,这个热很难一下透出来,裹在体内的热只能慢慢地从内向外,慢慢透发。

为什么是午后加重?

我们按太极图来推算,早上是阳气旺,傍晚是阴气旺。(具体见《冬藏阳,孩子补习班就别上了》一文,依然直接点击进入)湿热,热属阳,湿属阴,中午之后是阴邪慢慢加重,也就是湿的比重慢慢加大,湿的比重一加大,憋在体内的热就憋得越来越厉害,中医叫作郁而化热。也就是说早上的热气是容易外透的,中午之后的热,由于湿的比重大了,湿又在外围把热裹在里面,所以很难外透,所以一般是午后加重。同时即便用发汗药,由于外围的是湿,所以只能发出湿,裹在体内的热,一般出不来。

特别提示:孩子发热父母莫着急。小孩发热,尤其是在南方,接近40摄氏度的热是湿热的热。如果未将湿热的热辨准,只用清热的药,效果并不好。必须是清热跟祛湿同时用,热才能退得了。其实在中医诊断上何时发热很重要。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见寒湿困脾。

腹痛便溏黄臭而黏,黄臭定性为热,而黏是湿。或夹黏液也是湿。头身困重是湿,小便黄短是热。肢体肿胀是湿,妇女带下色黄是热。同样舌红是热,苔黄是热,苔腻是湿,脉滑是湿,脉数是热。

小结:湿热蘊脾第一个要素是有热的特征,比如身热不扬午后加重,同时又大便黄臭,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数。第二个要素是湿,比如口腻,大便黏夹黏液,头身困中,妇女带下,还有苔腻、脉滑。第三个要素就是定位在脾,脘腹胀闷、纳呆、便溏。所以中医的诊断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讲白了就是定性加定位。

脾虚生湿

证候:神疲乏力,少气懶言,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腹痛便溏而黏,或夹黏液,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膩或滑,脉缓或弱,病程长。

这个症状与寒湿困脾很像,只是前面多了两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实际上是气虚的表现。所以气虚表现加上湿困脾表现,诊断就变了,变成脾虚生湿。

脾虚生湿与寒湿困脾的区别在哪里?

寒湿困脾主要是寒湿妨碍了脾的运化,是实证。而脾虚生湿的因果关系就是,脾湿不能运化水湿而产生的内湿。认真辨别,脾虚生湿除了比寒湿困脾多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这组症状,脾虚生湿的脉除了滑还可能比较弱。另外鉴别点是时间比较长。

再次强调:中医的脏腑辨证或者其他辨证的程序是定性加定位。

肝胆湿热

证候:胁肋胀痛,或发热,身目发黄色鲜明,厌食油腻,口苦,纳呆,小便黄短。或阴部湿疹、瘙痒,带下黄稠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胁肋胀痛:胁肋是肝经循行所过,由于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气机受阻,就容易出现胁肋部胀痛。

发热:这个发热跟湿热蕴脾差不多。假如有发热,应该也是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午后加重。

身目发黄,色鲜明:就讲的就是黄疸。因为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到肌肤,肌肤就发黄了。

厌食油腻:还是跟胆汁有关。胆汁的作用是消化脂肪类食物,既然胆汁外溢到肌肤,进入小肠的胆汁就少了,所以厌食油腻。

口苦是热的表现。纳呆是湿热妨碍脾的功能,小便黄短是热。带下黄臭也是湿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见上文。

肝胆湿热还有另外一组症状,不是表现在肝胆这个脏腑本身,而是表现在肝经,如阴部湿疹瘙痒,或带下黄臭,实际上这就是湿热下注肝经。阴部是肝经循行部位,瘙痒是有风的特征,湿疹是湿热的表现。

肝胆湿热的代表方龙胆泻肝汤或者是龙胆泻肝丸。

膀胱湿热

西医表达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黄短。为什么说是膀胱湿热?尿频就是感觉每次小便完又想小便,尿不干净。但是每次都尿得不多,这种感觉就是黏滞感,同时小便的痛还带有点涩滞感,尿得不流畅、涩滞感也是湿,而小便黄短的黄是热,加起来就是湿热。

大肠湿热

主要表现在大便上。排便时也有拉不干净的感觉。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肛门有重坠感,即里急后重。同时肛门也有灼热感。

风证的所有表现,其实是从风的性质跟致病特点里面延伸出来的,凡是症状具有这些特征,我们叫作风证。而湿证,不管是寒湿困脾也好,脾虚生湿也好,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大肠湿热,其实它们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湿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符合了,我们就认为它们具有湿。另外如兼有寒象,那就是寒湿;如兼有热象,那就是湿热。同时要加上定位症状。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诊068:脾与胃病辨证(下)

    每日一诊这系列推文会推送中医诊断学真题,适当之处会提及一些相应的知识点.中医诊断学的内容看似琐碎,一旦理解,则无须死记硬背.因为中诊并不琐碎,中诊也很有条理性的.如能坚持跟随本推文进行学习,主动思考, ...

  • 湿气重,百病生!湿分寒热,看看你是哪一款?

    本 期 导 读 湿邪到底为何物? 寒湿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在身体上不同部位各有什么表现? 立夏已至,此时雨水多.气温高,特别是南方的朋友们,更加容易感受到湿重. 很多人常常会感觉到头脑昏沉.脚腿沉重, ...

  • 准确辨明六经方证病机的前提条件是证候搜集...

    准确辨明六经方证病机的前提条件是证候搜集必须全面,而如何做到证候搜集全面呢? 我认为,应当按照清代医家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问证诗>中"十问歌"的顺序来问诊.这个&quo ...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 ...

  • 焦树德论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三种证候,肾经虚寒多见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Official Account 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病,西医认为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并缺乏特异治疗方法.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多年来诊治本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早期他 ...

  • 与肝有关证候及中成药大全血虚阳亢,头痛眩...

    与肝有关证候及中成药大全 血虚阳亢,头痛眩晕:养血清脑丸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天麻钩藤颗粒.清脑降压片.天麻头风灵片 肝阳上亢,外感风邪:正天丸.全天麻胶囊 肝阳上亢,心烦难寐:脑立清胶囊.松龄血脉康 ...

  • 从症状走向证候标识1

    症状是医学理论发生.临床判断形成的基础客体事实,是人体发生病变后的外在表现,可以被感知,属于现象范畴.医生形成的判断及其由此形成的新的医学理论,是运用已知的书面理论和先前的经验,对症状进行医学逻辑思维 ...

  • 从症状走向证候标识2

    <伤寒论>创立辨证论治,证字的含义在其中是多样的(包含了症状的含义),[5]但从病机证据角度认识,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病机要素标识.病机要素标识指具有病机要素证据作用的症状.146条 ...

  • 证候

    证候 "证候"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概括为一系列有相互关联的症状总称: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简称证或者候. 证候:证 ...

  • 与肝有关证候及中成药大全

    血虚阳亢,头痛眩晕:养血清脑丸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天麻钩藤颗粒.清脑降压片.天麻头风灵片 肝阳上亢,外感风邪:正天丸.全天麻胶囊 肝阳上亢,心烦难寐:脑立清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 肝阳上亢,胸中郁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