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眉间尺到路空文:文学青年的人生梦想

有史以来最火爆的电影贺岁档开启了。但我没有先去看预售票房第一位的《唐人街探案3》,而选择了《刺杀小说家》。因为大热之下,《唐探3》是否能不负众望,很有一点不确定性。所以,我选择了先去看据说形式新颖的《刺杀小说家》。

《刺杀小说家》原本只是一篇两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改成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殊为不易。

双雪涛写的这篇小说,讲述一个从现实穿越进奇幻文学作品中去的故事。他的描述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但要搬上银幕,转化为影像,绝对非常困难。“五毛钱特效”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特效的代名词。即便有好莱坞制作团队的加持,也难以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效。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于是,导演路阳花了整整5年时间,全身心投入,拍摄制作《刺杀小说家》,原本乌黑的头发硬生生白了一大半。《刺杀小说家》在国内电影界第一次将虚拟拍摄、动作捕捉、实拍、CG等多项技术整合到一起来使用,不仅挑战最尖端的拍摄技术,更是实现了一套标准化的全新工业流程,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东方异世界和真实生动的数字角色。

从影片的效果看,完全达到了预期。宏大、梦幻又具有中国古风的场景,奇异、生动又令人震撼的吸血黑甲、红甲武士、赤发鬼形象,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现实世界和奇幻世界之间流畅自如的穿插,使《刺杀小说家》成为一部非常好看的娱乐电影。不得不佩服路阳和他的团队“五年磨一剑”的敬业精神。这在急于赚快钱的娱乐界,实在难能可贵。没有这样认真的打磨精品的职业精神,中国电影就难以进步。

看双雪涛的小说《刺杀小说家》,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铸剑》。那里有个复仇少年眉间尺,也是从母亲那里听到了父亲的故事,决计替父报仇。最终,因为一个黑色人的帮助,联手复仇成功,与仇人同归于尽。

从小说《铸剑》中的眉间尺,到小说《刺杀小说家》中的久藏,到电影《刺杀小说家》中的空文,都是软弱无力的小孩,都要承担起替父报仇的重任。与他们的杀父仇人比较,他们无疑是微乎其微的,绝无胜算。

但是,他们都决绝地登上复仇之路,与庞然大物般的仇敌决一死战。这样的文学和电影景象映射的其实是文学青年的无奈精神世界。

据报道,小说作者双雪涛和小说中的千兵卫都曾经是银行职员。因为厌倦工作的憋气,辞职开始以写作谋生。开始的三年,双雪涛的写作收入为零,就像电影中在家里“啃老”的路空文一样。双雪涛说,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就是他在现实中的两个分身。

看到这里,我觉得非常熟悉。在现实社会中,有着无数拥有着文学梦想的青年,每天面对屏幕、键盘,孜孜不倦,努力码字奋斗。但是,这条路上如双雪涛这样的成功者,寥寥可数。绝大多数人,就像路空文那样,虽然不断地写,却看不到路在何方。

于是,有的人站在高楼顶上跳下去了,有的人抑郁成疾,有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不管经历多少挫折和失败,依旧顽强地在文学中寻找自己的出路,在文学中与强大的命运作战。

他们可能像双雪涛那样,找到了成功的路径,但更多的可能还是默默无闻,寂寥一生。眉间尺,九藏,空文,就是这样的人。

现实世界永远是残酷的。面对现实,每一个人都渺小无比,微乎其微。是缴械投降,还是坚持做自己,对抗强大的命运?每一个人都需要作出选择。像路空文那样,无力在现实世界对抗命运,躲进自己的文学世界,用一支笔来坚持自己,不啻也是一种选择。

也许,电影《刺杀小说家》的结局应该这样来理解:关宁终于在小说《弑神》的奇幻世界里找到了他的小橘子。不是吗?现实世界中,走失了5年的孩子,是极难极难找回来的。电影和小说,本来就是为我们圆梦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