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精彩片段(二)

关系

我们的老祖宗从来就没有否认过教育的重要性,只是我们走偏了,过分地依赖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首位的。我这里所说的家庭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及整个家族予以人的文化熏陶和人格伦理教育,二是师傅带几个徒弟的启蒙式教育或作坊式教育。过去学生到家族私塾里上学,私塾前面加个“私”字,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它不是现在这种公共享有的受教育的模式,公共享有的受教育的模式虽然普及了知识,但是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很远,对学生容易丧失人格伦理的熏陶。

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师生刚一见面,老师就会对学生有太多的要求,而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却是很少的,也是很被动的。从这点来说,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很不平等。

语、数、英主科可以靠作业推动师生关系,艺术学科呢?靠作品!可作业很难变成作品,而作品很容易沦为作业。

作业有时是师生间最深的羁绊。

我问学生在他们眼中什么是爱情,有人却问我为何要问这种问题。我不理解这种问题有什么问题。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是人类历史上很重要的感情,孩童是爱情的结晶,我只是问问孩童眼中的爱情是什么,仅此而已。如果我们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作了问题,那么就形成了新的教育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沟通得很好,并非取决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很好,而是取决于彼此被了解得有多好。从某种角度而言,教育就是沟通,就是彼此了解。

教育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最真实、最可靠。

“真、善、美”在古文字中的意象可以化为“真人、善人、美人”。我觉得一切美好的词汇都离不开人,尤其是教育。真有伪,善有恶,美有丑,相互参照,也相互排斥。我想教育也应该面对这些对应关系。

一所学校一定要时不时地提供师生一起玩的机会。

评价

博士通古今、晓技艺,是学而优则仕的体现,同时也是官学中知识阶层反而受限落魄的缘由。倒是书院的发展成全了私学的意义,有教无类,有纯学术交流的味道,也就更具精神文化的指向了。

考试之所以可怕,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成王败寇的功利性理念,学生在考试中很容易只有一种思维模式。有一个关于高年级考试作文的例子,作文题有两个选择题目: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你难忘;一是想象在发生雾霾或灾情、险情后,你该如何组织营救。我觉得成功的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或者说让很多学生选有挑战性的题目,就是第二个题目。可事实上,几乎所有同学都求稳,都依赖老师讲过的第一个题目,这就是考试的可怕之处,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意义,老师也很难有清醒的认识。就在考试之中,学生的选择与冒险的能力被剥夺了,而我以为一个人的选择与冒险的能力是人的核心素养。

鲁迅说:“时间就是性命。”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对待活泼的性命还过于呆板。

我们总是想着评价孩童、总结工作,殊不知,大多评价与总结是主观的,是不可能全面的,是暂时的。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我们的教育要像大自然一般。

好多人不愿意让自己老去,不愿意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就好比教育,不愿意有自己的传统,而是一味地求新。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说:“任何事物只有本身和谐、自身相称时,才显得美好优雅。凡事各有其序。勉强的、过早成熟的儿童是精神上的畸形儿。”教育不要培养精神上的畸形儿。

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拒绝成为校级领导、教委领导,他们的理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可从情理上说,校级领导和教委领导应该有更多的资源去做教育、去谋划教育。优秀的老师应该成为领导,从而使教育更好地发展。

教学

小学就是小学,不需要用多少高深的理论进行捆绑,我们太喜欢对自己想做的事强加意义或进行道德审定了。我突然发现,倒是没有什么利益争夺与竞争较劲的教育领域,更缺少职场规则,更容易滋生一种自以为是的权威。

我经常会思考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忽略了禅宗教育,禅宗里的机锋、偶然、随性、神秘、棒喝都是当下教育所欠缺的。有老师说:佛祖的“拈花一笑”就是设计呀,好的设计一定是水到渠成的,是人的心思凝结而成的。佛祖拈花为什么会使弟子一笑,为什么不是谈花、指花或率众做坛敬花,为什么不是皱眉而是微笑,为什么不着一语却能让人参悟千年?我觉得佛祖如此,是因为他心中的理念一定是教育不着痕,一定是所有的行为都出自真心,一定是营造一个开放的氛围,在教育的顶层设计里放逐权力,放逐人为设计,追求单纯,追求趣味。我也经常用“拈花一笑”来表示课堂即时生成的、隐性的东西。

很多老师期待开放式课堂,希望可以多来人听课,多来人给自己捧场。可反过来想,学生是否喜欢开放式课堂,是否在某种封闭式课堂才能见到真实的学生,学习才会真实发生呢?

因为课堂占据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最久,所以,课堂要教对人的生命与生活有永久意义的东西,比方说烹饪,比方说理财,比方说法律。有一次郑渊洁去少管所讲座,问一个年龄看上去很小的孩子:“你是怎么进来的?”“过生日,爸妈不给我钱,我就偷了别人500元,就被抓进来了。”“那老师、父母没有告诉过你吗?”(据说按中国刑法当时的规定,年满16岁偷窃满500元的就要蹲监狱。)“那郑老师,你有没有告诉过你的孩子呢?”郑渊洁一听孩子这话心里着急了,马上冲出少管所,到新华书店买了本《中国刑法》,回家就让儿子看,并跟他说:“不做这419件事情,你就不会进监狱。”后面他还为儿子写了皮皮鲁与419宗罪的系列童话书籍。我觉得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还是应该系统地给孩童讲解这些终生有用的东西。

十一

问答

主持人: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聂老师是怎样理解共享的?

聂:我不否定教育里的科学因素,但需要明确的是互联网是科技,教育是人文,互联网是无法解决教育的核心问题的,也就是说,科技是无法解决人的问题的。时间往前提百年、千年,没有互联网时,我们的教育是一流的。当下有了互联网,教育还是不让人满意。科技与人文总是在碰撞,有时科技越发达,人文越薄弱。教育从来就是共享的,我们老师很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甚至把自己当作知识的特权阶层,互联网的盛行倒是给教育提了个醒,教育本身的意义就是分享美好、共享经验的,其本质就是交流。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交流很方便。

主持人:聂老师,你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当小学老师,而没选择做一位自由自在的艺术家呢?

聂:我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首先还是要感谢主持人对我的关心,其实我们清华附小的男教师很多,约占教师总人数的47%。越来越多的男性走向了基础教育的岗位,以往确实也盛行过小学里的女教师太多会使后一代“阴盛阳衰”的说法。当下我们讲国际化,这个问题放到世界范围而言并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基础教育本来就应该受到重视,受到尊重。今天,我来领新人教师的奖,我觉得这个奖项很好,我在面对孩童、面对教育的时候,永远是个新人。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艺术家固然很好,但当我与孩童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见证他们生命的变化时,孩童不也是我一个又一个的艺术作品吗?或许生活还有很多的可能吧。

主持人:老师应该怎样来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共享的时代?

聂:我是教艺术的,大家应该知道西班牙的大艺术家毕加索,他一生的创作风格多变奇绝,被外人说成是创新。今天我们大会的主题也有创新,可是毕加索一辈子不说自己是创新,他用了另外一个词,叫发现,他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在任何时代,一个有发现意识、有探索精神的老师还是很重要的。再就是,我想说,老师得有一种面对孤独的能力,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随之递增,有时科技越丰富,人越孤独。在互联网时代,学会正视孤独、享受孤独很重要,因为孤独能扯出专注力来,有专注力才会有学习力。而且,我们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应该学会选择判断,没有专注力,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又如何能学会选择判断呢?

主持人:聂老师,能否用词条的方式,一条两条地说出老师应该具备何种素养能力?

聂:我们附小的办学理念是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这是双主体的,既指向学生,也指向老师。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聪慧且不高尚的老师能教出聪慧而高尚的学生。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我们附小率先提出了培养人的大核心素养,也是双主体的,我觉得指向老师也是蛮合适的。第一条是身心健康,健康在这个时代太重要了;第二条是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经是个共识了,在互联网时代更应该善于学习;第三条是天下情怀,做教育不就是一种情怀吗?第四条是审美雅趣,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未来一定对美有更多的诉求,一个人有没有美的感觉,有没有一颗细腻的心,很重要;最后一条是学会改变,我们每个处在巨变时代下的人都要适应改变,学会改变。

十二

美感

“审美”这个词要审慎使用,因为西方的审美对应美学,而我们这边则对应评审、审核。我们一提审美就容易功利,甚至势利,把美当作了某种权力。审美与我们的教育关联后,也就成了有用与无用的分界、美与丑的分隔。西方审美的源头是哲学的忧思、美学的观照,反复诉求何为美。且在西方,审美与麻药两词来源于同一古希腊词根,我想审美教育及美育就是要让人在美中沉迷。我想麻药的源头一定是帮助人的,审美的源头一定是人本能的需求。审美与麻药一样弥补了人的虚无,切换着人的现实与精神,愿人在美中沉沦,不能自拔,麻痹一生而不复醒。

中国艺术的美在于留白。教育要懂艺术,好的艺术是留白的艺术,是发挥想象力的艺术,美是需要想象力的。

教育要无限相信时间,时间能酝酿出教育的美。

我经常在想教育与艺术的关系,都说教育是遗憾的艺术,遗憾来源于教育直接与生命连接,难以完美,其艺术也表明教育需要交流及弹性。我觉得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有点艺术的思维、美术的感应。语文有母语语感境界之美,数学有几何图形之美,体育有身体姿态之美,音乐有节奏旋律之美等。美无处不在,美术教学无处不在。语文课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小报,数学课可以用美术绘本的方式来表现其逻辑应用,美术可以很容易实现全学科的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安全教育不能少了心理安全及心灵安全的教育,教育更多的是寻求精神领域的释放与解脱,寻求最大利益的精神安全感,它包含有信任、有互助、有理解等美好的教育指向。

十三

发散

所有的教育都是对人的教育,哪有什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人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才是教育唯一的命题。

著名导演卡梅隆在拍完《终结者》《泰坦尼克号》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片约不断,投资不断,他却销声匿迹了。时隔十三年,他重新出现,让《阿凡达》惊艳世人。依此,成功是暂时的、取巧的,而伟大是沉寂的、肃穆的、可持续的。那我们的教育呢?

演说不管言语怎么有煽动性,内容的思想性还是占大头的。在《我是演说家》里,我听得最有兴趣的一次是,香港演员刘玉翠,饰演过《天龙八部》里的阿紫,她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她和她的男人二十载的爱情生活,没有结过婚,没有结婚证,他们各自遵守自己的心灵约定,由于没有婚姻约束才得以释放爱情的本义,互相尊重,相敬如宾,是没有婚姻的最佳婚姻。爱情如此,教育更应该如此,如此这般去平衡管理与教学、现实与梦想。

有一届《我是演说家》的总冠军梁植,我见过他一脸正气地演戏剧里的邓稼先,我也见过他一脸稚气地主持少年节目。一天,翻看马东、蔡康永、高晓松主持的网络节目《奇葩说》,看见梁植询问三个主持人:“我清华本科学法律,清华硕士学金融,清华博士学新闻传播。三位老师,你们看,我将来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很好地将我所学的融合在一起?”没等梁植说完,高晓松就把话抢了过去:“我回校,校领导经常提到你,你很优秀,地道的学霸,可是你都读到博士了,还问我们要选什么样的工作,你不觉得很可笑吗?”随即,高晓松朝着马东说了起来:“我回清华做讲座,说了一通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到最后,底下学生还是问我:'我该选什么样的工作?’这真是我们教育的大失败!”其实,清华能出梁植,也能出高晓松,教育本身就有可观的地方,只是我们不要忘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也有人出生在罗马。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长久的将就和凑合,这里有教育的大问题。

创立“风之舞形舞团”的云门舞者吴义芳,教年纪大的人上呼吸课程,上课时总有不少人请假,可吴老师从来不责怪学员,因为她知道学员请假,是因为呼吸课程帮助到了他们,他们一请假就是去爬山或到国外旅游。在呼吸与请假、圆融与逃离之间或许有教育这一回事。好的教育不就是让人出走课堂,独立自在吗?

圣雄甘地有一次坐火车,不小心把自己脚上的一只皮鞋弄掉了,皮鞋滑落到铁轨上,他马上把自己的另一只鞋脱下来,尽快朝铁轨边扔了下去,身旁的人疑惑不解。甘地回应道:“我这只鞋也没用了,我尽快扔出去,好让穷人在不远处能捡到一双鞋。”不知有没有穷人捡到这双鞋,我捡到了故事里的教育情怀,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成全、一种体谅。

教育需要一种美感。何为美感?美感就是追求无目的的目的性,所有的东西都藏在过程中,需要感悟。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一直在考虑这个“亲”该是怎么个亲法。“陪伴才有感情”没有错,可“距离产生美”也没有错。思考本身就是有关生命的一种美的体验。

马云说:“大部分人是看见了才会相信,但有一部分人是相信了才会看见。”我想教育就是要教人相信吧—对美好的相信,对成长的相信,对未来的相信。不必信仰,只需相信。

(0)

相关推荐

  • 美育回归,在“育”不在“核”

    文/祝芷卉 当前教育改革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尝试呼唤美育教学深入基础教育中.该举引发众多质疑,无非是关于课程评价方式公平性的疑问.很显然,美是发现和共情的艺术,是人对事物的主观价值评价, ...

  • 美术欣赏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艺术教育之美!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595篇文章 作者.制作  l 关静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一直以来总想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把美术欣赏带进课堂, ...

  • 美育的重点在于让其回归育人本位

    祝芷卉 教育改革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尝试让美育深入基础教育.此举引发了公众对课程评价方式是否公平的质疑.美是发现和共情的艺术,是人对事物的主观价值评价,与个体的生活经历及当下心理不无关系. 当前 ...

  • 这个上海的市重点中学老师有点特别,专教学生如何变美!

    值此教师佳节,"克勒门"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今天小克勒要讲的就是一位老师的故事. 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这样一所市重点中学里,有这样一位特别的老师,她的课堂有时在"绿色小楼& ...

  • 瑞典创办首所纯素学校,饮食健康与知识学习同步发展!

    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 Hagaskolan - Waldorfskolan纯素学校 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 成立于2006年 并于2018年成为瑞典及北欧首所纯素学校 Hagaskolan主要招收9 ...

  •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5月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及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有关情况.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通过美育课堂,要教会学生基 ...

  • 《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精彩片段(一)

    一 生命 教育的精彩在于直接面对生命,面对生命的鲜活与尴尬.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生命的教育.成全人的教育. 抛开生命本能的这些东西,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教点什么. 野花何曾有人侍弄,不也一样疯长吗?教育是营 ...

  • 《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后记

    面对教育,我着实年轻了些.谈教育的我总不免尴尬羞涩,但我终归断断续续地谈了下来,希望谈出点意思来.人活着毕竟有话想说,如果大家觉得意思不够,还可看看书中我亲绘的黑白小插图,或许比文字耐看一些. 我谈教 ...

  • 《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目录

    一  生命//002 文质彬彬其实不是对生命的修饰,而是呼唤生命的真实.<论语>中所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在说生命中文气与野气的平衡,其 ...

  • 《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自序

    这些文字写着写着,主题就指向教育.美.生命了. 教育可以是一个小话题,也可以是个大命题.话题可以小到两人之间的私密体谅之话,命题可以大到整体的文化氛围与群体的生命意象.教育之所以说不尽,那是因为教育的 ...

  • 全国著名作家为《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作序

    先贤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这大概是所有上了年纪的人对年轻人的美好祈愿.春秋流转,我年届古稀,早就息影林泉了.堪可欣慰的是,子侄辈皆长大成人,各司其业,且能承袭家风,喜好读书,读 ...

  • 全国著名校长为《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作序

    聂焱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清华附小当美术老师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从一个小伙子到做了爸爸--这期间有他人生的丰满.教育的成熟. 岁月真是催人老.他一直叫我窦老,我一直叫他小聂.原来以为这样的称呼是表 ...

  • 东 女 国 —— 唯 美 的 第 二 女 儿 国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而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例如回族人不吃猪肉 蒙古族过着 "逐水草而迁移"的游牧生活 独龙族女性的纹面风俗等 虽然每个民族的风俗各不相同 ...

  • 【剪纸】臻美二十四节气

    [剪纸]臻美二十四节气 --董伟作品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分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 ...

  • 120期《美哉湘西二“误入石门遇闯王”》沉香作品/梁剑清读

    本图来自网络 龙山剑说:今天大家刊发作家"沉香"的湘西游记的第二篇,误入石门遇闯王.一次乘兴而往有目的地探寻,却被告知方,失望之间的无意之旅,却又曲径通幽.熟读与喜欢历史的作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