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密降压功,易学易练,气感强,收效快无偏差

该功法是佛教中禅密功的一种派生功法,是以禅密五步功的"引动功"为主,并吸取"吐纳气法"和"沐浴功"等相关的理与法设计编制而成,系禅密功传人刘汉文老师所传授。该功法通过采天阳补气,采地阴补血,通过调神、调息、调心三者有机结合,来通理三焦虚实、调和阴阳气血,补命门,填真元,充髓海,通经络,从而使阴平阳秘,气血和畅,起到稳固的降压作用。该功法运用于临床疗效十分明显,且易学易练,气感强,收效快无偏差,是高血压病人习练气功的首选功法之一。

一、手足相对提按

1.导引动作

合目(以下皆同),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外撇,体重落于两脚根,以利放松身体和调整呼吸、两臂微腿,腋肋空,时尖略外撑,两手掌在胯前,内劳宫穴与涌泉穴上下相对,两掌连续缓慢、轻柔地上提下按(图1)。

2.意念活动

先意守气海,后转念于手内劳宫穴与涌泉穴,体察手脚心的气感。

3.吐纳方法

采用均匀、细缓、至无有宁静的呼吸,慢慢达到“吐微细细","似有者尚有有,似无者未真无","似有似无,乃至无有无无"的"胎息"境地。

二、疏通任冲二脉

1.导引动作

接上式。两臂下按,两臂下落后,再由体侧平举至头上,直臂上托,掌心朝上(图2)。

然后,掌心朝里,两掌一上一下,一先一后,经面、胸、腹部的正中线,沿任脉下落,再分置于两脚之上(图3)。

手脚心相对,两掌上下提按,两臂再上举,两掌上托后依前法下落,但两掌经面部落至胸前时,要左肩分开,沿冲脉下落至胸前,然后再分置于两脚之上(图4),手脚心相对,两掌上下提按。

2.意念活动

由体侧举臂至头,意念于两臂由水中擎出,水又顺臂而下,直臂上托时,意想天降细雨,两掌沿任脉或冲脉下落时,意念于细雨淋浴全身;两掌分置于两脚之上后,意想雨水沿身继而流入脚下深井之中。

3.吐纳方法

举臂至两掌上托时,吸气,两掌沿任脉或冲脉下落直至分置于两脚之上时,呼气。

三、疏通督带二脉

1.导引动作

接上式。疏通督脉的导引动作与疏通任脉的动作相同,都是沿身前正中线下落。疏通带脉的动作,是在疏通任脉的两掌沿身前正中线下落至脐部时,两掌分开,先后交替用单掌(掌心朝上),沿腰带处向胁和两侧各1、2次(图5)。

然后两掌收回,手脚心相对,两掌上下提按。

2.意念活动

疏通督脉时,存意念于细雨通透脊髓,再流入地下井内,潜潜然、滴滴有声。疏通带脉时,存念于两掌在水中划动似有阻力,觉有冷热。

3.吐纳方法

疏通督脉与疏通任脉的呼吸相同。疏通带脉时,因为导引的动作增多,故呼气较疏通任、督、冲脉的呼气应有所延长,但应逐渐体会,自行掌握火候,以防适得其反,无益且有害。

四、脊柱扭动、蛹动、摆动

1.导引动作

接上式,脊柱扭动,即在疏通带脉的动作中,加上跟随左或右掌向身后向划弧的同时,腰肢向左或向右扭动(图6)。

脊柱蛹动,即在疏通任脉的动作中,加上跟随两掌由面、胸、腹部下落的同时,脊柱的颈维、胸椎、腰椎和骶椎由上至下,做波浪形蛹动(图7、8)。

脊柱摆动,即在两臂由体侧平举至头的动作中,加上脊柱由下至上的左右横向摆动(图9)。

2.意念活动

摆动和蛹动,似觉身在水中,由于躯干摆动和蛹动,身躯前后似觉有水在冲撞、击荡,即体察全身气感。扭动时,进一步加强两手在水中划动的感觉,即体察局部气感。

3.吐纳方法

与疏通任、督、冲、带脉的吐纳相同。但由于动作增多,呼气与吸气必须进一步拉长,因此,在扭动、蛹动、摆动完成,两掌分置于两脚之上后,可稍微等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再练。

五、收功

1.导引动作

接上式。两掌交叠,轻轻抚于脐下3寸的关元穴,掌心朝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甲(图10)。

2.意念活动

意守(返观内视)脐下3寸后深处,即丹田。

3.吐纳方法

胎息法,可参见"一、手脚相对提按"的吐纳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