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墙壁」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有所谓的好看不好看,但是有没有文化,有没有根是很关键的。

继续分享

第二章 墙壁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为木构架,在木构架的下部四外还有一层围护结构,这就是墙体。我国古代建筑的墙体材料主要有土、石、砖。土材料砌筑的墙称为“土墙”,石材料砌筑的墙称为“石墙”,砖材料砌筑的墙称为“砖墙”。土、石、砖在具体的建筑中,根据砌法的不同、外观形象的不同、装饰的区别,而生出各种变化,产生丰富的墙体形式,有檐墙、看面墙、扇面墙、包框墙、廊墙、风火墙、马头墙、干摆墙、磨砖对缝墙、空心斗子墙、花式砖墙等。除了围护个体建筑的墙体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墙,如影壁、回音壁等,更是丰富了墙的种类与形式。

  • 槛墙

在有窗子的建筑墙面上,由地面到窗槛下的矮墙叫“槛墙”。槛墙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中多用黄绿琉璃砖拼砌,而一般住宅则多用砖、石、泥土砌筑。相对来说,北方较多使用砖石砌筑,而南方则多用板壁或夹泥墙。

  • 三合土墙

三合土墙即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墙。三合土就是由石灰、砂子、卵石等合成的建筑材料。三合土墙体是土墙中最为坚固结实的一种,它可以作为承重山墙。

  • 竹筋土墙

在夯筑土墙时,在墙内放置一定数量的竹片,以起到加固墙体的作用。这种于土墙内放置竹片的做法,就像是现代建筑中在水泥内置钢筋一样,所以称为“竹筋土墙”。现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山区中,夯土墙仍然采用竹筋土墙的做法。

  • 空心砖墙

空心砖墙,多见于我国南方建筑,它是砖砌墙体中的一种, 又称“空斗墙”、“斗子墙”。空心砖墙是指墙的两面用砖立砌,成立、平交替砌筑,中间部分空出,空出部分多填上碎砖、泥土之类看似无用的零散材料。

这样的空心砖墙,具有明显的节约材料的特点,非常经济。但是它的稳固性却并不因此而变差,有时候这样的空心砖墙还可以作为荷载墙,真是经济又实用。同时,空心砖墙还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性能。

  • 空心斗子墙

空心斗子墙也就是“空心砖墙”,又叫“斗子墙”、“空斗墙”。

  • 砖墙

砖墙,即用青砖砌置而成的墙。青砖因为经过烧制,所以硬度大,砌筑的墙壁比较坚固结实,不易毁坏。我国很早即有使用砖的记载,但最初多用于墓室及塔的建造,而较少用在普通居住建筑上。直到明代,真正的砖砌墙体才比较普遍。

  • 清水墙

凡是墙体表面不加粉刷、不加贴面材料的砖墙,都叫“清水墙”。清水墙墙面上的砖缝多用泥沙或灰浆勾填,以防止雨水和风的侵入。同时,勾缝后的墙体外表看起来也更为整洁,虽然不华丽,,但是朴实、干净。

  • 版筑墙

版筑墙又称夯土墙,也就是土墙,是用泥土夯筑而成的墙。版筑墙,在众多材料建筑的墙体中,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殷代的宫室、墓葬等都是版筑,唐、宋时期土墙仍然占有很大比例,直到明代时,砖墙才渐渐被普遍使用。土墙相对来说,经济耐用而且防火、隔声、冬暖夏凉。

  • 花式砖墙

花式砖墙,俗称“花墙”。花式砖墙的做法,是在墙体的漏空部位用砖瓦等砌成各种花样,或是将整面墙都做成漏空的花样,还有的干脆先烧好花式砖,然后直接砌筑成花墙,做法多样。根据漏空部位的多少、大小、位置,可以将花式砖墙具体细分为漏砖墙、漏窗墙、砖花墙等几种形式。花式砖墙多设在住宅内院或园林之中,它可以将院内或园林内的不同空间略加区分,形成相对幽静的小空间,但漏空的部分又有隔而不断的作用,不会让人觉得闭塞、郁闷。花式砖墙的做法虽然繁杂,但并不给人带来琐碎和厌烦之感,因为除了它本身形象非常美观、花样赏心悦目之外,其透空的部分往往能借调墙体对面的景致,而景致是会随着人的不断行进变化的,所以能让人百看不厌。

  • 漏砖墙

漏砖墙是花式砖墙的一种,即在墙洞处用砖砌成菱花或做出竹节等雕饰。

  • 砖花墙

砖花墙也是花式砖墙的一种,就是整面墙全部作为透空花样制作区域的花式砖墙,它就像是一个透空的大框,框内用砖瓦砌出各种花纹或图案,它实际上就相当于一段砖砌的花式栏杆。

  • 漏窗墙

漏窗墙也是花式砖墙的一种,与漏砖墙相似,只是因为其透空的墙洞部分开在墙的上部,大致相当于窗子的位置,而且一个个墙洞也似一个个的窗户,所以称“漏窗墙”。

  • 包框墙

包框墙,多应用于影壁、看墙、门墙。其墙体的裙肩,墙顶、壁身两侧,四边作实砌砖墙,形象就如一个镜框。框内为壁心,略为收进,壁心可砌成实砖墙、碎砖墙、土坯墙、空斗墙等不同材料形式。壁心表面可以不做粉刷而自然暴露出墙壁材料,也可以粉刷或抹灰,有的还有雕刻等装饰。包框墙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

  • 硬心包框墙

硬心是包框墙的一种做法,即壁心用方砖磨砖对斜缝摆贴面,不做抹面。有些较讲究的硬心包框墙,会在壁心中央和四角嵌饰砖雕图案,看起来非常华丽。

  • 软心包框墙

软心也是包框墙的一种做法,即将壁心抹灰做成白色素面,其周边用木条做成花纹图案压边,中间挂“平安”、“如意”等喻意吉祥美好的字牌,有的则在墙上加壁画,有的则干脆做成素面形式。

  • 墀头

硬山式建筑的山墙,是由台基处直达屋顶山尖处的,也就是说在山墙处没有出檐,而只在前后有出檐。这时的前后檐的伸出是有一定幅 度的,不能过大,如果过大的话自然就会失去支撑。但是,有的时候确实需要将前后出檐加长,有的甚至要伸出超出台基的长度,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将山墙的前后都向外延伸,超出檐柱之外,也就是在檐柱之外再砌筑上达屋檐、下至台基面的墙体,可以一直砌到台基边上,这样一来,从山墙正面看就多出了一截墙体。这段多出的、檐柱之外的山墙的上部,就叫做“墀头'。

  • 墀头装饰

墀头是建筑立面比较显眼的部位,因此特别注重装饰。北京四合院中的墀头装饰,内容就非常精彩而丰富多样,有团寿草龙、牡丹、菊花、松、竹、梅、博古图案、喜鹊登梅、太师少师、松鼠葡萄、子孙万代等。

  • 檐墙

处于檐柱和檐柱之间的墙叫“檐墙”,其中在建筑前檐的叫“前檐墙”,在建筑后檐的叫“后檐墙”。前檐墙一般多用于普通民宅,因为皇家的宫殿建筑和大型官、商宅邸,建筑多习惯使用门窗等作为前檐装修。后檐墙则普遍砌筑,北方建筑中的后檐墙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而砌筑得较厚,南方则大多砌筑得较薄。

  • 封护檐墙

建筑的前后檐,尤其是后檐,檐墙一直砌到屋檐下与屋檐相连。檐椽架到檐檩上但不伸出,外面的墙体砌到与檐平,将椽头完全封住,这种直砌到屋檐下的墙就叫做“封护檐墙”。清代硬山建筑的前后檐墙,特别是后檐墙,较常采用这种“封护檐墙”的做法。

  • 漏檐墙

漏檐墙也就是“漏檐”,是建筑前后檐墙的一种做法,与封护檐墙相对。即建筑的前后檐,尤其是后檐,墙体并不直接砌到屋檐下,而是在墙与屋檐之间留有一段空档,这段空档中的椽、梁、枋等部分都外露,梁枋上往往做出丰富多彩的装饰,非常漂亮。漏檐是一种较为讲究的檐墙做法。

  • 扇面墙

一般来说,在较为大型的建筑中,如宫殿、庙宇等,在其建筑物的当心间的金柱与金柱之间,会砌有一段墙体,并且这段墙体与檐墙平行,这样的墙就叫做“扇面墙”。扇面墙因为是室内墙,所以它既可以是砖、石、土等砌筑的实墙体,也可以使用隔扇、太师壁等相对通透的室内隔断。

  • 山墙

砌筑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以支撑建筑上部的屋山。山墙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的、坚固的墙体,而上部则大多为三角形。这样的山墙大多出现在硬山、悬山建筑中。在歇山顶建筑中,山墙上部大多是山花。在南方一些民居建筑中,山墙上部也不是典型的三角形样式,而往往做成阶梯状的防火墙形式。

  • 廊墙

廊墙也叫“廊心墙”,就是建筑的廊下檐柱和金柱之间的墙。廊墙作为建筑中比较容易为视线所及的部位,往往也有一些讲究的做法。如,北京四合院建筑中的廊墙,其上段较大面积被称为“上身”,中心装饰极为多样:有素心做法,还有绘画,甚至是雕刻;内容题材可以是几何纹样、万字纹等吉祥纹样,也可以是花卉、鸟兽等。

  • 五行山墙

五行山墙就是将山墙做成“五行”的形状,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墙在广东、福建一带的一些民居中较为常见,如,广东潮汕民居、福建金门民居等,都使用五行山墙。使用五行山墙既有风水的意义,又能使整个地区的民居看起来形式更富有变化,更为丰富多彩。

  • 下碱

下碱就是山墙下面的一段,大概占山墙的三分之一。一般来说,下碱部分会砌筑得厚于上部的山墙段,这样有利于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 防火山墙

山墙的上部高出屋面,最高能达到1米多,具有很好的防火作用。这样一来,如果有一家的房子着火,就不会殃及别家,所以这样的山墙称为“防火山墙”。防火山墙有很多具体的形式与做法,如,一颗印式、复合曲线式、人字式、猫拱背式、五岳朝天式等。它们还可以随意地组合、变化,式样丰富。

  • 封火墙

封火墙也就是“风火墙”、“防火山墙”。

  • 风火墙

风火墙也就是“封火墙”、“防火山墙”。“风”和“封”字为谐音字,所以民间就将“封火墙”俗称为“风火墙”,也称“风火垛子”。

  • 防火墙

防火墙就是可以防火的墙体。凡是砖砌的山墙或墙体,只要具有防火作用,都可以称为“防火墙”。当然,防火墙一般就指的是“防火山墙”。

  • 叠落山墙

叠落山墙是防火山墙的一种,这种山墙是高于建筑屋面的,最重要的是它的形体是随着屋面层层叠落的阶梯式,所以叫做“叠落山墙”。

  • 马头墙

马头墙也就是“叠落山墙”。马头山墙的形式是:山墙高出屋面,并随着屋面的坡度层层叠落,因为其叠落的部分看起来略似马头,所以称为“马头墙。

  • 影壁

影壁,又称照壁、照墙、萧墙,是设在建筑或院落大门的里面或外面的一堵墙壁,面对大门,起到屏障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极富装饰性的墙壁。影壁在造型上,一般来说和普通的墙壁没有多大区别,可以分为壁顶、壁身、壁座上下三个部分。影壁从建筑材料上来分的话,主要有琉璃影壁、石影壁、砖影壁、木影壁等几种。

  • 石影壁

“石影壁”就是石砌的影壁。石影壁主体全部是由石头砌筑而成,因此有雕饰也都是石雕,但是有些石影壁有时只加一-点抹灰,没有雕饰。有些素面石影壁,因为石块加工非常细致,甚至有方砖影壁的壁面效果。不论有没有雕饰,由于设计得当、巧妙,利用不同的砌法、有无石雕、雕饰繁简、不同的布局等方法,仍然建造出了形式多样、精彩丰富的影壁形象。

全部用石料砌筑的影壁,目前所存已不多见,所以石影壁的数量相对较少,现在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有一座这样的全石影壁。

  • 砖影壁

从顶到底全部用砖砌筑的影壁称为砖影壁,它在影壁中所占数量最多,寺庙和民宅中的影壁大多属此类,特别是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几乎都是砖影壁,大多都有精美的雕饰。

  • 木影壁

“木影壁”就是用木料制作而成的影壁。木影壁的实物留存也不是很多,因为木料在露天情况下,不耐风吹雨淋,易腐蚀,所以较难完好保存。也因此,这类影壁上部多带有出檐。

  • 砖影壁的装饰手法

砖影壁的装饰手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将砖筑的壁身部分外表抹灰,使之明显地区别于壁顶、壁座,形成色彩与材质上的强烈对比,然后再在抹灰的壁身中央进行装饰。当然,也有只抹灰不作装饰的,抹灰的壁身与周围的砖已自然形成对比。二是在影壁的壁身部分,用几种不同的砖面处理进行装饰,如在壁身的左右两边或上下左右四个边处用普通砖砌,而在壁身中央用方砖呈斜方格贴饰,并采用磨砖对缝法处理,这样的壁面平坦而细致,所以处理后的砖面也就与四周砖面有了明显的区别。有些影壁还在磨砖对缝的方砖上加饰砖雕,称为影壁砖雕,花、鸟、虫、鱼图案均有,丰富多彩。

  • 琉璃影壁

琉璃影壁,并不是说从里到外都是琉璃所制,而是外包琉璃构件与琉璃装饰的砖砌影壁,如,北京故宫、北海内的九龙壁,就是琉璃影壁。琉璃影壁只有皇家、寺庙等官式建筑中才有。琉璃影壁主要是在壁面上使用琉璃挂件,但有些琉璃影壁的须弥座也使用琉璃材料,影壁顶檐更是大多使用琉璃瓦覆盖。

  • 大理石影壁

大理石影壁就是由大理石制成的影壁,它与一般影壁相比别具风情。现存大理石影壁的实例极少,北京颐和园内宝云阁的下面,在“暮霭朝岚常自鸣'石牌坊南对面,就有这样一座大理石的影壁,影壁壁面中心用菱形的汉白玉镶拼,珍贵独特。

  • 过街影壁

过街影壁不是以材料和形象命名,而是以设置的位置命名,即在建筑之外、隔街设一面影壁,这样的影壁就叫做“过街影壁”。过街影壁和建筑之间的街道或道路是公共的,是对外开敞的大道,并非私人所有。而过街影壁对于其所属的建筑本身来说,并没有一般门内影壁的屏障作用,而是建筑空间与气势的一种延续。

  • 跨河影壁

跨河影壁也是以设置位置命名的影壁,即设置在所属建筑之外的河对岸的影壁,影壁与建筑之间隔着一道河,所以称为“跨河影壁'。跨河影壁与过街影壁一样,并没有屏障作用,而主要是为了界定空间和延续建筑的气势。这样的影壁大多属于寺庙、文庙等较大型的非住宅性建筑。

  • 八字影壁

八字影壁就是平面呈“八”字形的影壁。八字影壁有连在一起呈“八”字形的三面式影壁,也有分开设置于门]两侧呈“八”字形的影壁。

  • 门两侧的八字影壁

在建筑大门的两侧,各设置一座影壁,两座影壁相对,并且两者的外侧都略向前伸,使两者看起来呈“八”字形对立。这种立在大门前呈“八”字形设置的影壁,就叫做“门两侧的八字影壁”。

  • 滚墩石

“滚墩石”主要用在木影壁、小型的石影壁和一些垂花门处,它是安装柱子、稳定上部的影壁等建置的底座。其造型和宅门前的抱鼓石非常相像,因为其前后都属于外露部分,所以都做成雕刻精致的抱鼓石形式,而不像宅门处那样只将处在外面的部分做成抱鼓石。

  • 回音壁

回音壁,一般是指能将声音沿墙壁传送的环形墙壁。在北京天坛和清东陵等处都有回音壁的实例,尤其是天坛内的回音壁更为著名。

那么回音壁究竟为何能传声呢?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墙壁是用水磨砖对缝的方法砌成的,因而墙面非常光洁,墙缝也细密整齐,加上圆形的墙体,阔大的墙内空间,所以能产生特别的效果。建筑声学在今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了,但对于处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的人来说,却是非常奇妙的事情。

  • 北京天坛回音壁

在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外围砌有一圈圆形的青砖墙垣,直径达60多米,墙壁内侧光滑整洁,可以沿墙壁传声,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这圈回音壁只在南面开有三间门。如果你和朋友们到此游玩,两人分别站在墙边相隔足够远的地方,一个人贴着墙面只要小声地说话,另一个人耳朵贴墙就可以清晰地听见,而这在空气中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墙壁利用了声学原理,墙壁结构与空间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了影响的缘故。

  • 磨砖对缝

磨砖对缝,也称“干摆墙身”,是最为讲究的墙身做法。它是将青砖反复打磨使之细腻光润,然后对缝铺砌,这就称作“磨砖对缝”。磨砖对缝的特点是:墙面平整,没有明显的灰缝。这种做法多用于较为讲究的建筑,或是较特殊的建筑,如能传声的回音壁,或是影壁的壁心,也常用于槛墙或墙的下肩部位等。

  • 干摆

做磨砖对缝时,将砖摆好后再灌泥浆,称为“干摆”有时砌砖不用胶结材料,也叫“干摆’

  • 一丁一顺

一丁一顺是墙体砌法术语,又称“丁横拐”、“梅花丁”。砌筑墙体时,按建筑面阔方向砌置的条砖叫做“顺砖”,按建筑进深方向砌置的条砖叫做“丁砖”。一丁一顺就是一块丁砖接一块顺砖,丁顺交替砌置。

  • 一丁三顺

一丁三顺也是墙体砌法术语。它是一块丁砖接三块顺砖,交替砌置的形式。

  • 多层一丁

多层一丁虽然也是墙体砌法术语,但它与一丁一顺、一丁三顺等有较大不同。不论是一丁一顺,还是一丁三顺、五顺,都是每层上都有丁有顺,而多层一丁的砌法是在砌置多层顺砖后再砌置一层丁砖,不是每层都有丁有顺。如,唐宋时期的砖塔就常采用五层顺砖加一层丁砖的砌法。

  • 平砖丁砌错缝

平砖就是将砖平放砌置,丁砌就是将砖沿建筑进深方向砌置,错缝就是将上下层砌砖的缝隙交错开来。平砖丁砌错缝就是将砖按建筑进深方向平放砌置,同时上下层砖缝交错。这种墙体砌法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即已出现,砌筑起的墙体相对较厚。

(0)

相关推荐

  • 干货!古建筑墙体砌筑必会知识点!

    中国建筑有着明显的三段式特征.中间的一段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栱.门窗和主体墙组成.墙体是这一段中最有代表性的. 那么在墙体的砌筑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是: 1.不同等级不同样式的古建要砌哪种类型的墙? ...

  • 中国古建随笔(四)-墙体(一)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乃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一.中国古建墙体特征 如前所述,中国建筑有着明显的"三段式" ...

  • 砖墙厚度有几种尺寸?

    建筑除了最基本的梁柱外,墙体则是另外一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是为建筑遮风挡雨的围护,也是保障建筑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常见的有砖墙.现浇墙.玻璃幕墙等. 墙体主要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 ...

  • 古建中的墙分为几种?都有什么讲究!

    中国建筑有着明显的三段式特征.中间的一段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栱.门窗和主体墙组成.墙体是这一段中最有代表性的.上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墙体砌筑知识.今天介绍北方古建筑墙的分类. 分别介绍:山墙.墀头.博风. ...

  • 古建筑墙体概述

    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等部分组成.古建筑中大部分建筑为梁柱造形式,墙体本身不承受上部梁架及屋顶荷载,但是在围护分隔.稳定柱网.提高建筑抗震刚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墙体的耐火性能较好,在建筑防 ...

  • 古建筑墙体的砌筑类型及其应用及砖料使用

    砖料分类 古建砖料的名称繁多,不同的规格.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产地.同种产品不同的名称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派生出许许多多的名称,给使用上带来了不便.以域砖为例: 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墙身砖可分为五扒皮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桥」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一-塔」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二-陵墓」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三-城池 城关」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四-宫殿」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五-戏台」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六-雕塑01」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六-雕塑02」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七-琉璃01」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