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吞酸药方总汇(收集整理)
一、安土汤
【处方】白芍1两,白术1两,柴胡1钱,茯苓3钱,甘草1钱,苍术2钱,神曲2钱,炮姜1钱。
【功能主治】肝气旺盛,肝木克脾土,土气不能伸,而肠中自鸣,终日不已,嗳气吞酸,无有休歇。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脾肝同治之法。肝平而脾气得养矣,脾安而肠气得通矣。不必止鸣而鸣自止者,妙在行肝气之郁居多,所以奏功特神耳。
【摘录】《辨证录》卷十
二、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
【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酸、涩、甜。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25~155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9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三、越鞠丸
【处方】香附(醋制)200g 川芎200g 栀子(炒)200g 苍术(炒)200g 六神曲(炒)200g
【性状】为深棕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涩、苦。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四、越鞠丸
【别名】芎术丸(《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温水送下。亦常用作汤剂,水煎服。
【备注】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活血行气,以治血郁;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栀子清热除烦,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中,以治食郁。此方虽无治痰郁之品,然痰郁多由脾湿引起,并与气、火、食郁有关,所以方中不另设治痰药,亦治病求本之意。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五、一贯煎
【处方】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温服。
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备注】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摘录】《柳州医话》
六、平胃散
【处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
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七、平胃散
【别名】受拜平胃散(《杂类名方》)、节金饮子(《普济方》卷一九七)、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
【处方】苍术120克(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厚朴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60克(洗令净,焙干)甘草30克(炙黄)
【制法】上药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八、木香分气丸
【处方】木香192g 砂仁48g 丁香48g 檀香48g 香附(醋炙)384g 广藿香48g 陈皮192g 厚朴(姜炙)384g 枳实192g 豆蔻48g 莪术(醋炙)384g 山楂(炒)192g 白术(麸炒)192g 甘松192g 槟榔96g 甘草192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辛。
【炮制】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宽胸消胀,止呕。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胸膈痞闷,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倒饱嘈杂,呕吐恶心,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100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九、木香分气丸
【处方】木香 甘松(洗去泥)各30克 炙甘草180克 香附500克 煨莪术24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逆,心胸满闷,腹胁虚胀,饮食不消,干呕吐逆,胸膈痞满,上气咳嗽冷痰,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陈皮煎汤送下,不计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十、沉香至宝丸
【处方】沉香3两,蒙桂2两,三七3两,香附3两,厚朴3两,蔻仁3两,槟榔3两,山楂3两,枳壳2两,牙皂2两,小茴1两,苍术3两,广木香3两,吴茱萸3两,莱菔子3两,藿香3两,栀子3两,砂仁2两,大茴1两,檀香木2两,大黄2两,蓬莪术2两,玄胡索2两,苏木2两,牵牛子2两,广橘皮2两,公丁香2两,茵陈2两,郁金2两,降香2两,三棱2两,云苓2两,良姜2两,乳香2两,没药2两,巴豆霜2两,雄黄3两,冰片5钱,薄荷冰8钱,麝香6钱。
【制法】除雄黄为衣,冰片、薄荷冰、麝香另乳外,余药为细末,水为丸。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开胸利膈。主胸腹腰胁胀痛,反胃噎膈,嗳气吞酸,食积气积,醉饱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十一、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半两。丁香皮一两,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各半两。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怜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擘破去核,及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二、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常服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三、分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120克 羌活 半夏(汤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去节)芍药 甘草 赤茯苓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调顺三焦,消化滞气。主治忧愁思虑,或因酒食过伤,气不流畅,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饮食减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枣2枚,灯心10茎,煎取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
十四、六郁丸
【处方】橘皮50两,神曲(炒)50两,莪术(炙)90两,牙皂角30两,木香15两,黄连7两5钱,槟榔60两,甘草7两5钱,黑郁金60两,三棱(炒)15两,青皮(炒)30两,麦芽(炒)60两,藿香30两,大黄60两,砂仁30两,香附(炙)60两,黑丑(炒)60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舒郁宽胸,顺气消痰。主胸膈痞满,肝郁不舒,膨闷胀饱,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十五、溃疡汤
【处方】乌贼骨12g,刀豆子9g,高良姜6g,砂仁6g,白蔻仁6g,香附9g,乌药9g,神曲9g,丹参15g,茯苓12g,白芍15g,甘草9g。
【功能主治】温中制酸,理气止痛。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疼痛,嗳气吞酸,舌苔白,脉弦或紧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十六、和胃平肝丸
【处方】川楝子15两,枳壳(炒)10两,木香8两,厚朴(炙)6两,橘皮8两,砂仁8两,茯苓10两,豆蔻仁6两,沉香10两3钱,片姜黄10两,玄胡(炙)10两,白芍12两,佛手5两,檀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5分,朱砂为衣,蜡管封固。
【功能主治】平肝舒气,和胃止痛。主两胁胀满,胃脘刺痛,呕逆嘈杂,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十七、加味保和丸
【处方】白术150克 陈皮(洗)90克 半夏(泡)90克 茯苓90克 神曲90克(炒)山楂肉90克 连翘60克 香附(醋炒)60克 厚朴(姜炒)60克 萝卜子60克 枳实(炒)30克 麦芽(炒)30克 黄连(姜炒)30克 黄芩(酒炒)60克
【制法】上药为末,米糊为丸,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实热反胃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煎人参、竹沥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十八、加味保和丸
【处方】白术1两5钱(土炒),神曲1两5钱,萝卜子1两5钱(炒),广皮1两5钱,连翘1两5钱,半夏1两5钱(炙),香附1两5钱(炙),茯苓1两5钱,黄芩1两5钱,黄连5钱,山楂1两(炒),厚朴1两(炙),枳实1两(炒),麦芽1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水法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和血补血,消补兼施,消多于补。主食积、酒积。痰饮。除胸膈痞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开水送下。
【各家论述】本方为朱丹溪保和丸加枳实、香附、厚朴、黄芩而成。或谓保和丸原方麦芽伤肾,萝卜子伤肺胃之气,故主张以枳实、香附易之,不伤先后天之真气。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十九、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姜汁炒)、栀子(炒)、苍术、川芎、香附、砂仁、神曲(炒)、山楂、木香少许。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胃中有火,膈上有痰,令人时常恶心,呕吐清水,作嗳气吞酸等证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久病虚者,加人参、白术;胃寒者,加益智、草豆蔻、干姜、桂心之类,去黄连、栀子,又甚者加丁香、附子;如胁痛,或脾痛,右关脉弦,呕吐不已,此木来侮土,加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青皮、芍药、川芎、砂仁、神曲之类;如时常吐清水,或口干,不喜食,冷涎自下而涌上者,此脾热所致,加白术、芍药、升麻、土炒芩连、栀子、神曲、麦芽、干生姜;如时常恶心,吐清水,心胃作痛,得食则暂止,饥则甚者,此胃中有蚘也,加苦楝根、使君子煎服即愈,或用黑锡灰、槟榔各等分,米饮调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引丹溪方
二十、加味三仙饮
【处方】焦三仙各1钱5分,枳壳1钱5分(炒焦),广陈皮1钱,酒连8分(研),细生地3钱,甘菊3钱,鲜芦根2枝(切碎),竹叶8分。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清热生津。主饮食停滞,嗳气吞酸,或病后余热,津伤烦渴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二一、快脾温胃丸
【处方】川黄连4钱,吴茱萸3钱,焦三仙1两,广木香2钱,川芎1两,炒香附1两5钱,陈皮2两,白术2两,枳实1两,焦栀子5钱,莱菔子8钱,半夏5钱,砂仁5钱,干姜1两,青皮4钱,竹茹5钱,苍术5钱,草蔻5钱,草果仁5钱,炙草8钱,茯苓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胃脘疼痛,胸隔膨闷,食不知味,倒饱嘈杂,两胁胀满,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忌发怒气。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