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的动作描写微技能
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进行读后续写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续写内容平淡、语言表达欠生动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微技能,使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加入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读后续写任务时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使描写具有画面感。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指的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细致地描写某个人在某一情况下作出的动作或反应,不仅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在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强化学生的动作描写微技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动作的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描写的特有标志。想要恰如其分地描写人物动作,必须选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这些动词的细微差别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汇,才有可能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培养快速精准使用动词的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让他们反复地在各种语境中体会其意义和用法。
例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动作,以说、走、笑、跑、吃等较常见的动词为主。以动词“看”为例,笔者收集的不同表达方式有:
spot、recognize、notice、witness、 observe、peep (at)、glimpse at、 glare at、stare at、glance at |
再以“走”为例,笔者收集的与“走”相关的动词有:
walk、creep、dash、toddle、limp、 pace、wade、crawl |
笔者先让学生熟悉这些相近动词的意义和适用语境,然后鼓励学生在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过程中提升用词准确的能力。
所谓的细化动作,就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这样描写动作的过程才能使文章情节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一篇题为“Just the Right Gift”的美文时,发现作者对“摔倒”这一动作的描写非常到位。作者细致地描写了一位男孩匆忙又冒失地撞倒“我”的一系列动作,如“ran around the corner”、“crashed into me”、“jump out of the way”等。这些动作把突发事件描写得详细、准确。笔者让学生猜想接下来的情节时,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fell to the ground”,但这只是陈述性描写;如果想要更深入、细致地描写,就必须加入对各个分解动作的描写。既然学生想到了“摔倒”这一动作,那么笔者接下来立即提醒学生:“作者手中的礼物将会如何?”学生能想到的动词只有drop。此时,笔者基于由易到难、由控制到开放的原则,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微技能:
We fell hard to the ground, and my gift box _______ my hands and _______ on the street with a thump.
最后,学生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可以把drop细化为fly 和land两个动词。这样的情景写作训练慢慢地强化了学生在动作描写方面的微技能。
当逐步形成了写作微技能意识后,学生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生动的描写。写好人物的动作并加入一些适当的修饰成分,能更准确地表达动作的力度和幅度。
例如,笔者先让学生思考以下情景:你拿到一张考了60分的数学试卷,请你结合动作、情绪等细节描述这个场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伤心”。然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伤心时的动作,例如“伤心地哭”。当然,只会用动词cry是完全不够的。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未拿到试卷时心情和动作应该是怎样的?看到这个分数时,你是忍住不哭,还是泪如泉涌?”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添加一些句子成分来支撑这些动作,如speechless、like a statue、in secret、with tears flooding in等,这样可以使描写更具体、更细腻。
作为一种新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来说既需要创新,又需要模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在这样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可以说,要想让学生的习作更生动,培养动作描写微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中学)